第十二章 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第一捲風雨飄零
天降橫禍!
此時的禮部右侍郎張四知已經大小便失禁癱坐地上,徹底失語,連求饒的話都說不出來。
何曾想,原本屢屢奏效的招數竟然失靈,搞得現在禍及全家,這還是他眼中優柔寡斷的崇禎皇帝嗎?
殿內,兩名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夾住他的胳膊,彷彿拖拽一條死狗般離去。
跪著的朝臣一看崇禎皇帝來真的,有些極度不要臉的立即站起來,什麼話也沒說。
而有些則對溫體仁拱手並說首輔大人言之有理,這是屬於稍微要些臉面的朝臣,正自找台階下。
畢竟,搞事沒問題,可若要拿全家性命去搞,這些正人君子不傻,那是不會幹的。
甚至,連幫張四知求情的一個都沒有。
委實是今天的崇禎皇帝煞氣太重,重得嚇人,手段太狠,狠得不像人,簡直是活閻王啊!
一個貪贓枉法的罪名就把內閣行走的大臣滿門抄斬,這朝堂之上又有幾個屁股乾淨?
鬼知道皇上現在知不知道自己的把柄,想不想收拾自己,此時跳出來無異於送死。
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酸爽,太他娘的酸爽!
崇禎皇帝高高的俯瞰正人君子們的醜態,仰天大笑,笑得眼淚彷彿都快流出來。
這狗日的正人君子,其實是被慣出來的臭毛病,屬於蹬鼻子上臉的貨,你平和一點他就得寸進尺。
什麼不要臉的事都敢幹!
太祖、成祖年代自不必說,手段狠辣著呢,沒這些正人君子什麼事。
嘉靖、萬曆權謀厲害,拉一批打一批也沒什麼問題。
問題出在萬曆皇帝駕崩后,留下八百萬兩的私房錢,泰昌皇帝登基了。
此時是眾正盈朝的,朝廷都是正人君子不是?
於是正人君子堵著宮門威逼人家孤兒寡母,所以泰昌皇帝就把錢給了戶部。
一個月之後,泰昌皇帝駕崩,戶部又沒錢了,然後正人君子們又一起去了皇宮威逼人家孤兒寡母。
這時是天啟皇帝即位,同樣的眾正盈朝,朝廷里都是正人君子。
但是呢,遼東這敗仗一直打啊,哪裡有餘錢?
可君子們正在研究誰是偽君子呢,沒時間研究這個。
天啟皇帝下詔,咱討論下遼東時局?
君子們表示那是小事,是癬疥之疾,不值得我們出手重視。
天啟皇帝無奈,只好罰他們俸祿。當然沒用,君子們不靠工資活,他們有的是黑錢。
最後天啟皇帝只好關門,放老狗魏忠賢出籠。
七年後,天啟落水唱涼涼,接任的是崇禎皇帝。
此時,正人君子被魏忠賢搞得很勢弱,奈何他們忽悠神功太厲害,本尊被忽悠得自廢武功。
於是,正人君子不僅滿血復活,並且變得更加強大,結果就是本尊自掛東南枝,華夏就此沉淪。
歷史的一幕幕掠過現在的崇禎皇帝眼前,讓人既心酸又悲嘆!
殿下,一眾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都無奈地低聲嘆息!
對於這些習慣察言觀色的朝臣而言,他們能從笑聲中聽到皇上的憤懣。
今天的崇禎皇帝囂張而犀利,臨朝初期的那種意氣風發又重新出現,一如當初掃除魏閹那般霸氣。
只不過,對象似乎變了。
半餉,崇禎皇帝停止笑聲,拉下臉,寒眸一掃殿下諸臣,聲音抖然冷冽:「當前諸臣,不能憂國奉公,結黨營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
最近幾年來,諸位捫心自問,振肅綱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選賢任能用了幾人?安內攘外有什麼策略?富國強兵有何方法?」
喝問聲一句高過一句,聲聲振聾發聵。
群臣皆低著頭,不明白他們在想什麼。
過猶不及!
崇禎皇帝見狀,覺得敲打差不多了,聲音緩和下來,可話里的內容卻還是讓大臣膽戰心驚。
「朕手裡有一份名單,乃是有人檢具的貪腐枉法的朝臣,這裡就不一一點名了!
但朕相信其中有很多乃是虛假誤報,朕還相信眾位愛卿皆是忠君愛國之人,宵小隻是一部分而已。
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這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朝廷亦然如此。
故而朕重開廠衛之事,志在震懾宵小。否則,難道坐視張四知這樣的貪官污吏遍布朝堂,侵蝕大明江山嗎?
所以,朕意已決,無需多言!退朝!」
崇禎皇帝目的已經達到,也不等眾位大臣跪安,便頭也不回地拂袖而去,走得很是瀟洒不羈,顯得乾淨利落。
可朝臣們傻眼了,獃獃的愣在大殿之中。
原本皇上幾天沒上朝,大臣們都有很多事情想當面請旨定奪,哪知卻搞成這般模樣?
但看崇禎皇帝怒氣沖沖的樣子,他們都知趣地選擇了閉嘴,紛紛搖頭回到各部司的衙門裡等下一次朝會再說。
朝堂中,溫體仁也是獃滯地望著皇上遠去的背影,腦海翻滾。
袖裡的彈劾內容是他和幾個黨羽精心炮製的,目的便是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務,此時卻沒有了任何用處。
然而縱觀皇上今天的朝會,沒有自己的幫助,卻依然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既敲打了朝中眾臣,也拿下了身家頗豐的張四知,更是重開了廠衛。
而且還如此堂堂正正,明確告知就是要震懾宵小朝臣。
霸氣!解恨!
更是高明!
細細品味之下,溫體仁發現,崇禎皇帝行事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自己居然摸不透皇上下一步的動作走向。
這可如何是好?
當朝首輔如果不能摸清皇上行事步驟,又如何能在這個位置上坐穩?
溫體仁可不是什麼正人君子,絕對不會要故意頂撞皇上顯示自己的清高,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他是小人,是奸人,只想坐穩首輔這個位置,當大明朝的老二。
不過,沒容他多想,秉筆太監曹化淳步履匆匆的走過來,說是皇上請他和幾個內閣大臣進宮。
笑容重新浮現在溫體仁的臉上,讓他又有了自信和從容。
皇上還是那個皇上,請他參加小朝會,那是要和他們議事。
每當大朝會結束,皇帝與內閣及相關部門的臣子,都要再碰下頭,商議處理具體朝政,這才是真正具體辦事的時候。
同時,也是了解皇上下一步動作走向的最好時機。
不過,溫體仁很快就發現,他想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