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私塾
佛門清修十餘載的逸清晨已年滿25歲,師父説她可以選擇一門佛法專修,也可以找個可靠的人幸福的過好下半生了。那是一個二十一世紀,開明的比丘尼師父給她的人生選擇。 還記得皈依佛門那年,她十四歲。卻已經工作兩年了。她九歲生逢家變。父親早逝,十二歲便早已當家做主的在都市裏打工養活自己和母親。雖然在川西垻子東南角的小鎮上駐紮著她那碩大的家族,而族中人卻未能在母女逢家變時及時給予慰藉。而是靠一個十二歲的女娃獨自支撐起了自己和生病母親的所有苦難。 見過了人情冷暖和風雲詭譎的人生,縂會想要覓得一方淨土,令飽受風霜的心靈得以棲息。 因而,在中國這個大包大攬的國家,佛教的因緣牽連了這個孩子和母親的心。母親病情康復後就成為了寺廟的義工,而女兒則乾脆出家爲尼。成為了佛陀最直接的眷屬。那時候,有多少人,會以為她的選擇是稚嫩的?所謂有多少懷疑,就有多少考驗。她的虔誠足足被寺院考驗了三年。這期間,祇有她的師父比丘尼.了塵信任她!就連母親在後來的時間裏都是對孩子抱持懷疑態度的。直到逸清晨堅持到了第三年… 十七歲的生日,她是在私塾老師的別墅裏度過的。可能今天的孩子們無法想像,二十一世紀的私塾會是個什麼樣子呢?當許多人都在互聯網的信息籠罩下享受快捷的便利時,她們卻在咿咿呀呀的背誦著幾乎老掉牙的曠世經典。課閒時趕鷄喂鴨,背書時倚靠著桃花樹,放假時合作采茶,製茶…你們定然有些覺著他們仿佛是一群活在遠古時期不願與時俱進的活古董吧!?然而,身為其中一份子的逸清晨以及她的同學們都覺得無比享受。然弟弟們除了學習經典還要去現代的課堂接受教育。而她和姐姐衹是為了讀懂佛經而打基礎。顯然課業上就單純了許多。 佛法,一門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爾後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學說。它累計了學修並進的模式形成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寺院。很多學者在中國進入了佛法殿堂後都要再兼修一門古印度學說。譬如唐.玄奘,法顯等。而中國的佛教在經歷幾千年的時代努力的成果後,現代人文的傳承,受到海內外同胞們的極度關注。逸清晨她們這一批學子,幾乎都是得天獨厚的。人們就像嗬護著大地幼苗般的態度來嗬護她們(他們)。然,其溫柔的背後是更為沉重的文化傳承包袱。在她們這個十七八歲的年齡,鮮有人會想到這層關繫的。因此,著重的培養下,也許,更多是出來溫室效應。 而逸清晨可能因為人生經歷的不同,她早早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懷著悲傷的情懷,走完了學習中的風風雨雨。也許,這不算壞事。 她們學習的層次是由儒家的《四書五經》慢慢進入文化的核心,再由這個核心轉入佛經的。這是一次文明的嫁接。遠比果樹嫁接複雜多了。然而他們以及他們的先生們異常謹慎的帶領著他們猶如踏雪尋梅般一步一腳印的往前走著。偶有人覺著輕鬆的,那被稱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懈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