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海盜傳奇 22、性本善
虛弱的白海山撫摸著兒子強壯的身軀,不禁老淚縱橫,激動得說不出一句話……
沉默良久,奧雷托那雙包含淚花的眼裡,忍不住滾落下一串淚珠,依然滿懷怨氣地問道:「爹爹,你為何拋棄我們?如果不是林大澳主來到我們奧塞亞,我都不知道你竟然還活著!」
「兒啊,一言難盡!」
「今日我一定要知道詳情!」
縷著花白的鬍鬚,顫微微的白海山看一眼眾人,除了頗顯有些緊張的林風,大家全都帶著期待的目光,等著他來講述那段傷心的往事……
「兒啊,你的祖籍在山東濰縣,曾祖、祖父都是頗有名望的鄉紳,為父我十六歲就鄉試中秀才,只因年少輕狂,荒廢幾年的光陰,直到二十六歲才中舉人,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在你曾祖、祖父的一再催促下,這才與本縣父母官王大人家的千金訂親,就在為父進京考進士的時候,王家卻出了大事……」
王大人家的千金,自然是指王翠翹。白海山講到此處,嗚咽的聲音已是涕不成聲,大家也全都屏住呼吸,等待著下文。
「母親去世前,經常提起過王夫人,誤以為你們都已不在人世了,我謹記母親之言,祭祀的時候,仍不忘給你和王夫人上一炷香……」
白奧雷托說著,指著供桌旁立的兩個靈位,只見上面果然寫有「先考白海山」、「先妣王翠翹」。
這是白海山沒有想到的,此刻,他的眼睛變得有些模糊,彷彿回到四十多年前山東濰縣白家大院……
早在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世宗皇帝根據兵部關於大船販海,招致海盜的奏陳說:海賊為患,皆由居民違禁貿易,有司既輕忽,漫不加察,而沿海兵巡等官又不駐守信地,因循養寇,貽害地方。兵部亟檄浙江、福建、兩廣各官督兵防剿,一切違禁大船,盡數燒毀。自后沿海軍民,私與市賊,其鄰舍不舉的連坐。各巡按御史速查連年縱寇及縱造海船官,具以名聞。
以前的禁海令時張時弛,從此以後,朝廷開始嚴厲執行。
四十年前,也就是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進京趕考的白海山正可謂春風得意,夢想著金榜題名后,再回鄉迎娶嬌妻,就在這時,王知縣卻因禁海令被人告發。
世宗皇帝的這道禁令,致使海盜和海商、漁民不分,以至於像張狗兒的祖父曬張漁網,都會導致全家獲罪。
事有湊巧,白家有個親屬和海商做買賣,被人告到衙門,作為濰縣縣令的王翠翹之父斷案時,替白家人主持公道,被包藏禍心的同僚抓住把柄。
由於朝廷的禁令剛剛頒布,私通海商是重罪,王知縣因此差點被滿門抄斬,白家為這場官司耗盡家財,最終王知縣仍被判秋後問斬,全家老小充軍發配,豆蔻年華的王翠翹姑娘性情剛烈,咽不下這口氣,在發配的途中,逃到金陵要賣身救父……
聽到這兒,韓小玉忍不住觸景生情,她沒想到王翠翹和自己有同樣的經歷,只可惜她沒遇到好心的何氏夫人、沒遇到青天大老爺海瑞,更沒遇到自己的意中人,於是,她忍不住失聲痛哭,一頭撲進朱輝的懷中……
白海山剛剛抵達京師,突然得到家鄉傳來的消息,便立刻返回濰縣,只可惜,王知縣已被押赴到省城,其家眷充軍發配去往嶺南,早已不知在何處。
悲痛欲絕的白海山自知無力營救王知縣,一路南下追趕王家的家眷,直追到南昌府才得知,王家兄妹在金陵得以逃脫,目前不知去向。
於是,他急忙來到應天府,尋遍秦淮兩岸,到處打聽王翠翹兄妹的消息……
一年後才得知:救父心切的王翠翹自賣自身,被一名富商給買走了;其兄北上進京告狀,據說入宮當上太監,前些日子還曾託人在南京尋過其妹。
當時,倭寇已經開始禍亂東南沿海,買走王翠翹的「富家公子」,是海商徐乾學的侄子,徽州歙縣人,年少時曾在杭州虎跑寺當過和尚,法名「普凈」,後來還俗改名叫徐海。
根據這個線索,白海山又來到黃山腳下,找到徐海的家鄉,但叔侄二人並沒在家,據說到南海做買賣去了。
於是,白海山馬不停蹄來到廣州,找到徐家貨棧,很可惜,就在前不久,徐乾學的商船在南海出事了,導致血本無歸,欠下合伙人王直一筆巨款。
雖說這王直本是徐乾學的同鄉,但他一點情面也不講,派手下人奪走徐家所有的財產;而這徐乾學也不是個東西,為了繼續巴結王直,他居然把親侄子徐海和王翠翹當作人質,將他們送到王直在日本的老巢平戶城。
一些系列的變故,讓白海山應接不暇,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他立刻搭乘商船前往日本。
來到平戶才發現,此地居然聚居著數萬名亦盜亦商的大明子民,白海山沒費吹灰之力,就打聽到王翠翹和徐海的消息。
王直逼迫徐海下海為盜,而當時的徐海卻沒這個膽量,被海盜打得死去活來,這伙喪心病狂之徒,甚至以王翠翹相威脅,逼迫徐海就範。
徐海深知翠翹是個剛烈的女子,到這個地步才算妥協,但為時已晚,與王翠翹成親時才發現,已經幾乎變成「殘廢」;喪失男人尊嚴的徐海為了面子,對王翠翹還算不錯。
令人意外的是,下海為盜的徐海比任何人都狠,很快就在海盜窩子里嶄露頭角,成為王直手下的一員大將,後來,他和陳東、麻葉等海盜頭目結盟,翅膀越來越硬,以至於王直都無法節制於他。
由於白海山不願與海盜為伍,而徐海帶著王翠翹飄忽不定,轉眼之間兩年多過去了,白海山只好返回濰縣,家鄉早已物是人非,白、王兩家都沒人了,王知縣墳頭上的蒿草已經長出兩尺多高。
祭奠一番逝去的親人,白海山前往京城去打聽王翠翹哥哥的消息。
王翠翹的哥哥早已入宮當太監,甚至還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此時的王公公正在謀划報仇雪恨,因不方便接見白海山,只好託人給他捎話,讓他趕快去日本、琉球或者台灣等地,如果不能從苦海中救出王翠翹,就永遠都不要再回來了。
白海山離開京城南下,途經濟南府時,本想殺掉陷害王知縣的那幾個無恥之徒,突然發現官兵正在抄他們的家,細一打聽才知道,這伙欺上瞞下的官員,如今全都落得滿門抄斬。
不用多想,這肯定是王公公的「傑作」,了卻一樁心事,白海山開始全力以赴營救王翠翹,但徐海這夥人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來去無蹤,雖然多次與他們擦肩而過,卻總是把握不住時機。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大海盜王直定居在日本平戶,勾結其領主松浦隆信,雇傭大批日本浪人從浙江瑞安登陸,不久就攻佔台州、杭州等地,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就此拉開帷幕……
大海盜汪直、許棟等人導引倭寇聚於浙江境內,肆意燒殺搶掠,很快又擴散到山東、南直隸、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江浙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之多,其罪行罄竹難書,激起朝野上下及各階層人民的憤怒反抗,這時的白海山是一名抗擊倭寇的獨行俠。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白海山打聽到一個確切的消息,徐海親自前往南洋宿務島購置火槍,他便孤身一人追過去了,很可惜,他所搭乘的商船要去馬六甲,只好在中途下船,滯留在安汶島。
此時的白海山已絕望到極點,就在他準備自殺時,邂逅旅途中耶穌會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
沙勿略奉羅馬教廷之命,多次來到東方傳教,曾在印度取得很大的成功,於是,他把眼光轉向馬可波羅筆下的黃金之國,正準備前往明朝,在安汶島補充淡水時,救下絕望之中的白海山。
這些年來,白海山沒少和西洋人打交道,對他們的語言和宗教多有了解,當他得知沙勿略的意圖后,很清楚他們在明朝不會有任何作為,又加上倭寇作亂,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白海山到過日本的平戶,知道當地基督教興起的原因。
當年,正是王直把種子島遇難的傳教士送到伊歧島,才使得基督教在當地開始傳播,平戶藩主松浦隆信為了和西洋人做買賣,變成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於是,便心生一計,準備把他們帶到日本,為此,他正式受洗加入基督教,當上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弟子。
沙勿略並不想放棄赴中國傳教,白海山則暗中打定主意,只有再次返回日本,才能營救王翠翹,在他們前往福建的途中,故意誤導他們沿黑潮往前走,當水手發現航線不對時,已經晚了。
當年八月,聖方濟各-沙勿略等人來到平戶,受到松浦隆信的熱情款待,具有這個便利條件,白海山才弄清楚有關王翠翹的情況。
這時候的徐海,已經是事實上的倭寇首領,他和陳東、麻葉、鄧碧川、陳棟等人早已單飛,名義上仍奉王直為五峰船主、遵其為薩摩徽王,但行動上並不聽從王直的指揮,這伙兇殘的海盜在茫茫大海上行蹤不定,時而出現在南洋等地購置火槍、時而又跑到台灣,在琉球建立窩點,他們在九州薩摩藩主島津貴久的支持下,經常帶著倭寇跑到浙江、福建等地殺人越貨。
在譚綸、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愛國將領的領導下,東南沿海軍民浴血奮戰抗擊倭寇;已經報了大仇的王公公悄悄離開京城,來到琉球王宮成為太監頭目,暗中為抗倭將領提供情報,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救其妹王翠翹。
那時的白海山並不知道王公公在琉球,他作為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弟子,暗中組織一支正義武裝,想幹掉那些勾結倭寇的海盜頭目,以終結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
因無法掌握徐海等人的行蹤,擒賊先擒王,白海山決定率先對五峰船主王直下手,控制這個罪魁禍首,就能以他的名義,召喚那些飄忽不定的海盜頭目,對他們逐個進行清洗,經過一番精心策劃,給王直等人設下鴻門宴。
這時,突然來了一支西洋探險隊,他們受大西班牙帝國國王的委託,希望藉助黑潮與親潮相遇匯入東向的洋流,打通東方至新大陸的航線,由於缺少水手,沙勿略親自來找白海山等人幫忙,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白海山明白,沙勿略不會雇傭海盜,松浦隆信知道這次遠航的風險,也不會派自己的家臣,這份無奈的差事,算是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