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35、梟雄施奸計
秋目浦城堡遭洗劫的兩日後,天剛蒙蒙亮,在尾張清州城南的農田裡,勵志的猴子和一群小孩拉著春犁、唱著歌,他們的歡聲笑語,吵醒了尚未起床的林一官和羅阿敏。
一騎快馬自遠方賓士而來,蜂須賀小六勒住馬韁,在田埂上停住了,他晃著肥胖的身軀翻身下馬,高聲喊道:「木下大人,我們得手了。」
猴子因幫織田信長購置新式火繩槍有功,剛當上織田信長家的武士,現更名叫木下秀吉。
原來,林一官自知失去嚴世蕃這大靠山,秋目浦已經無法獨自支撐;又因屠殺自己的親叔叔,導致與弟弟文濤水火不容,隨時可能會發生火併;緊接著,聽說島津義久要把他送往本願寺,立刻意識到城堡保不住了,為了儘快尋找新靠山,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位野心勃勃、肯出大價錢購置火槍的織田信長,便帶著羅阿敏悄悄來到尾張,想找猴子幫忙。
猴子十分清楚林一官的價值,把他安置在家中,委託寧寧予以盛情款待。
一連住了好幾天,林一官開始焦慮萬分,迫不及待的表忠心,而秀吉總是笑而不答,絕口不提帶他去見織田信長。
聯想到林一官曾在堺町遇刺,猴子判斷,他肯定遇上了大麻煩,於是,便委託強盜出身的蜂須賀小六,暗中打探秋目浦的情況。
沒費吹灰之力,蜂須賀小六打就聽到了,秋目浦城堡居然藏有無數金銀財寶,急忙回來告訴秀吉。
秀吉本想把此事告知織田信長,前去劫取這些財寶,慎重起見,先對林一官做了一番試探,卻發現,對於能不能守得住城堡?他好像一點也不在意,於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派蜂須賀小六對秋目浦繼續監視。
城堡被洗劫的當晚,蜂須賀小六追蹤三好三人眾來到筑前,當他們準備下手時,卻發現有一撥人比他們還快,這夥人偷走裝滿寶物的布袋,便馬不停蹄逃竄到了越前比叡山。
這時,蜂須賀小六明白了,原來這是朝倉義景派來的亂波,他們來到家門口有些忘乎所以,木曾川強盜趁機發動突然襲擊,殺得他們措手不及,只有一人負傷而逃。
蜂須賀小六等人搶到那袋子寶物,開始四處搜索逃跑的亂波,雙方周旋半天,最終還是讓他跑了。
一見蜂須賀小六回來了,猴子秀吉趕忙扔下鐵犁,笑眯眯地跑到他的近前,問道:「到底是何人所為?」
只見蜂須賀小六氣喘吁吁,咧著嘴笑了笑,才把整個事件給猴子講述了一遍:大明關白之子偷運來的財富,確實已被林一官提前轉移,不知被他藏在何處,武田信玄、朝倉義景和島津義久等人全都撲了個空,最終只剩下這麼一個袋子。
把這袋子物品倒在地上,一尊佛龕映入秀吉的眼帘,受其母親禮佛的影響,他對著這尊佛像拜了又拜,才開始饒有興緻地欣賞這堆寶貝。
有好幾面宋刻堆漆的酒盤、成捆的畫卷,古書典籍一大摞,還有大捆串珠,好幾十塊象牙笏,更多的是瑪瑙帶版和玻璃器皿、一大堆酒葫蘆、鼻煙壺等等小件,最後,撿起了一面銅鏡。
看著這堆價值不菲的寶貝,秀吉笑逐顏開,拿起古銅鏡對準自己的猴臉一照,突然感覺一陣眩暈,彷彿天搖地動一般……
於是,他趕忙眨眨眼睛,卻發現鏡子里宛如火山爆發,一股股熾熱的岩漿朝他襲來,便趕忙將銅鏡收起,往東方望去,只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這才定定神,長嘆一聲,將這面銅鏡遞交給蜂須賀小六。
「拿給黑田官兵衛去看看,這面鏡子到底有什麼來歷。」
蜂須賀小六收起這面鏡子,趴在秀吉的耳邊講道:「大人,現在島津家、顯如、武田信玄、朝倉義景、松永久秀、三好三人眾等人都在抓捕林一官,我們怎麼辦?」
秀吉忽然變得異常嚴肅,答道:「務必要替我保密。現在,就算我們能找到那筆巨額財富,也不一定能落在我們之手,等著放長線釣大魚,將來織田上總介大人統一列島,派遣我等征大明、降印度的時候,再從林一官手中拿來不遲,明白嗎?」
強盜出身的蜂須賀小六,對貨郎出身的秀吉有著莫名其妙的敬仰,鞍前馬後追隨其左右,只為將來能當武士,因此,對他言聽計從。
蜂須賀小六帶走了那面銅鏡,秀吉把這堆寶貝重新收進布袋,也沒有心思耕田了,送回家交給夫人寧寧,趕忙去見林一官。
此刻,張三官正哭訴著秋目浦的悲劇,秀吉站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對於他們所講的明朝官話,一句也聽不懂,忽然,就聽夫妻二人產生了爭執。
這時,秀吉推開房門,屋裡的三個人這才算消停。
笑眯眯的秀吉進了門,盤腿坐在他們的面前,講道:「一官閣下,我聽說,島津義久、武田信玄、朝倉義景、松永久秀、三好三人眾、還有石山本願寺的顯如,他們全都到處找你,不過,請閣下放心,我們乃是生死之交的兄弟,有義務確保你們的人身安全。」
林一官趕忙伏地哀求:「請木下大人幫忙,儘快讓我拜見織田上總介大人。」
秀吉連忙擺手,矜持地答道:「聽說閣下以前的主公,是大明關白之子、工部侍郎嚴世蕃,說句不恭敬的話,織田上總介大人難以望其項背,當織田家的家臣,豈不是委屈了閣下?」
「秀吉大人救命!如今我惶惶如喪家之犬,只盼著能早日效忠織田上總介大人,協助他統一天下,將來再輔佐各位大人征大明、降印度……」
未待他把話講完,秀吉笑道:「閣下雄心壯志,令在下十分欽佩,請問一官閣下,你如何協助織田大人統一天下,又如何能征大明、降印度?」
「我在琉球國有一份產業,可以當作基地和跳板,從馬尼拉西洋人那裡購置上好的火槍,源源不斷送到織田上總介大人之手……」
秀吉連忙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了,沉思片刻,微笑著講道:「有了這些火槍,我相信,織田上總介大人實現統一不在話下,那麼,請問一官閣下,征大明、降印度豈能如此容易?」
林一官早有準備,答道:「嚴世蕃為了起兵造反,利用我們把一向宗引入沿海,早已布下一張天羅地網。」
秀吉也斂起笑容,矜持地搖搖頭,嚴肅地講道:「嚴世蕃已經倒台,那些據點是否被摧毀尚未可知,如果你繼續躲在海外,不能與他們保持聯絡,怕是用不了太久,這張天羅地網就得煙消雲散。」
這時,仍在哭哭啼啼的羅阿敏像個淚人,林一官給張三官遞個眼神,他便趕忙起身,勸羅阿敏跟著自己出去迴避。
羅阿敏怒氣沖沖地瞪著張三官,大聲講道:「最好現在就送我回京城,如若不然,參加五月宮中選秀,可就來不及了!」
林一官無奈地答道:「阿敏,此事待會兒再議,我現在有要事與木下大人相商。」
張三官也跟著相勸:「羅小姐,如今我們面臨生死關頭,不要耽誤一官大人和木下大人議事,請跟我出來吧。」
「請放心,阿敏,我將來一定要殺進紫禁城,將嘉靖老兒剝皮抽筋,為你報殺父之仇。」
羅阿敏擦乾眼淚,滿懷期望地講道:「文俊,我要做那西施,希望你能學那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秀吉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看得出來,似乎羅阿敏想從林一官的身邊離開,而林一官卻有些捨不得。
待張三官和羅阿敏離開之後,秀吉問道:「一官閣下,你們因何事而爭吵?」
林一官苦笑一聲,答道:「阿敏是嚴世蕃的家臣羅文龍之女,其父被朝廷凌遲處死。阿敏為了報仇,想參加今年五月宮中選秀,進宮行刺嘉靖皇帝,我豈能眼睜睜看她往火坑裡跳?」
「阿敏小姐這麼有把握能進宮?她又如何有把握能行刺嘉靖皇帝?」秀吉頓時有了興趣。
「唉,此事說來話長,她的父親羅文龍曾是翰林院太學生,與裕王太子交情甚厚,阿敏自幼長在京城,曾在裕王府中讀書,說她能辦到這些事情,倒也不用懷疑。」
看得出林一官捨不得羅阿敏,秀吉趕忙伸長脖子,頓時有了主意。
「請問閣下,阿敏小姐可有姊妹?」
林一官先是一愣,趕忙點頭答道:「她有一個妹妹,年齡還小。」
秀吉微笑著講道:「不知閣下想過沒有,刺殺嘉靖皇帝,根本動搖不了大明的江山,若是把阿敏的妹妹送到太子府中,等將來太子繼位,我相信,那時候織田大人已經統一『天下』,你我聯手出征大明,在明朝皇帝的宮中,有阿敏的妹妹當內應,大好江山豈不是唾手可得?」
其實,這正是林一官所準備的第二套方案,聽罷秀吉之言,假裝受到啟發,挑起大拇指高聲贊道: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如今,各地的大名都在抓你,我再請問一官閣下,除了投奔織田上總介大人之外,你可還有別的去處?」
林一官看得出來,秀吉根本就不想把自己介紹給織田信長,現在已經失去了秋目浦,自己繼續留在這裡,也不見得是好事。不過,對他來說,目前還真沒有太好的去處,琉球國首里城雖然有他的一份產業,但那裡也有人盼著他早點死,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他絕不願返回琉球。
想到這兒,他言不由衷地答道:「南洋有我本家叔叔林道乾,算得上是一位豪商巨賈,在琉球還有我一份產業,待我返回琉球,咱們繼續做火槍生意。」
秀吉勸道:「現在到處都在捉拿你,先躲在我家裡住些日子,好好想個辦法,悄悄派人把阿敏的妹妹送進太子府,如若不然,阿敏小姐將來把她帶在身邊,你再想辦這件事可就難了。」
林一官知道,羅氏姐妹之間感情深厚,阿敏寧可犧牲自己,也捨不得妹妹,因此,對秀吉的話深以為然。
趁著寧寧陪著羅阿敏聊天,林一官急忙把張三官找來,三人共同商議,制定出送阿萍進京的方案。
為了穩住羅阿敏,以各地武士都在抓捕林一官為由,秀吉讓他們在家中多住些時日,等風波過後,再把他們送往琉球。
吃過午飯,林一官和羅阿敏被寧寧帶走了,秀吉弄來一籠鴿子,悄悄交給張三官,讓他馬上開始行動。
為了安全起見,寧寧給他們安排一處僻靜的獨院,剛剛安頓下來,忽然跑進來一群孩子。
羅阿敏微笑著講道:「寧寧夫人真是好福氣。」
寧寧聞聽臉一紅,低頭答道:「這些全是親戚、鄰居家的孩子,他們盼著將來跟秀吉大人打天下、當武士,有他們來站崗放哨,可保你們安全無憂。」
瞅著這群流著大鼻涕的小孩,林一官流露出輕蔑之情。
寧寧見狀,大聲問道:「孩子們,若是有人膽敢過來抓捕一官大人,你們會怎麼樣?」
這群孩子立刻挺直腰板答道:「誓死捍衛!」
於是,寧寧撫摸著這些孩子的腦袋,一個個給他們做介紹。
「這是加藤虎之助,這是片桐助作、瞧,這小胖子多可愛,他叫福島市桂、還有這小子,瞧,石田佳吉多聰明,呵呵,將來你們協助織田老爺統一天下,再追隨秀吉大人、林一官大人征大明、降印度,一直打進歐羅巴,你們可有信心?」
這群孩子一齊跺著腳,齊聲喊道:「嗨!」
就在這段日子裡,島津義弘等人在秋目浦掘地三尺,也沒能找到任何財寶,只好派人把文濤等人看管起來。
這一日,阿萍把煎好的草藥交給許靈兒,返回廚房做飯去了,到了吃飯的時間,卻發現她不知去向,許靈兒急忙四處尋找,忽見一位老人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
「許小姐,今天早上,我曾看見張三官大人回來了,阿萍姑娘、阿萍姑娘……」
「老人家,阿萍姑娘去了哪裡?」
「阿萍姑娘可能被三官大人接走了。」
*****************************************
注1:裕王太子,是指隆慶皇帝朱載垕。
注2:加藤虎之助、片桐助作、福島市桂、石田佳吉,分別是指加藤清正、片桐且元、福島正則、石田三成。
注3:潮商僑領鼻祖——林道乾,又名林道干,粵東惠來人,也有說澄海人。青年時曾當國潮州小吏,善機變,有智謀。因走私貿易,為朝廷所不容,遂聚眾抗衡官軍。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率戰船五十餘艘自南澳島攻詔安,陷山南和廄下等村,被都督俞大猷所敗,退往台灣北港(今台灣北港溪下游一帶),監造戰船,旋復回潮州。
隆慶元年十二月至翌年(公元1568年)三月,圍攻澄海溪東寨,寨陷。后受招撫,安置於潮陽縣招收都,但附者日眾。
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總兵張元勛等合兵圍剿,他率眾突圍,到達柬埔寨,被柬埔寨王任命為把水使。
明朝制置使劉堯誨后聞林道干所在,乃傳令搜捕,但其時林道干已潛回潮州,發掘往時埋藏的金銀財寶,又招募百餘名潮人,帶往暹羅,改名為林悟梁,與暹羅王歃血為盟后,定居北大年港(今泰國南部),任掌管該港客長。大年港因而被稱為道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