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金鶯兒獲寵
第二日,與鄭寶林一個宮的寧才人和李采女給淑貴妃請安回來,李采女原本就因為自己父親官職比鄭寶林父親大,看著鄭寶林封號比自己高很是不爽,這下她因為侍寢得了封賞,鄭寶林又不喜與人打交道
,沒有恭喜李采女,李采女橫看豎看鄭寶林不順眼。
遇見鄭寶林一個人坐在廊下繡花,道:「寧才人姐姐,你說有的人,入宮這麼久,都沒有獲寵,怎麼不知道丟人呢,我要是她呀,早就躲在屋裡,再沒臉見人了。」
寧才人原本就是個牆頭草,看著李采女的確得寵,正要附和,鄭寶林起身:「嬪妾鄭寶林參見寧才人。」
「起來吧。」寧才人見她還算懂禮數,沒有刻薄待之,李采女見了不樂意了,「寧才人,你可別被她行個禮哄騙了,這會咬人的狗呀,不叫」。
鄭寶林皺眉:「你說誰是狗呢?」
「誰聽著了說誰。」李采女翻個白眼,還沒等轉身,鄭寶林一巴掌就打上了:「我位分比你高,你竟敢說我是狗!」
李采女赤眉白眼說:「你,你竟然打我,我現在是皇上跟前得寵的人!」
「打得就是你!」
寧才人看著裝模作樣勸了勸:「好了,大家都是侍奉皇上的人,不必這般較勁。」
李采女刻薄道:「就是因為都是侍奉皇上的人,才要較勁。」三個人亂糟糟的掐打一番,終於顧及著怕抓破臉,散了去。
晚上,皇上想到了鄭寶林,就鳳鸞春恩車接了鄭寶林,鄭寶林按照想好的,推薦了金鶯兒,皇上坐在榻上,看著兩個人跪在跟前的妙人:「姐妹推薦。」
金鶯兒扣頭道:「皇上恕罪,是奴婢教鄭寶林這麼做的,不關鄭寶林的事。」皇上道:「那說說吧,為何要侍寢,做主子?」 金鶯兒說:「回皇上的話,奴婢一介宮女,怎敢想要做主子,只是皇上黃恩浩蕩,曾在奴婢小時候,一次旱災時,撥下賑災銀救了奴婢全家,奴婢只想以身相許皇上,不敢奢求晉封,平日里,還是皇上
的宮女。」
「你上了龍床,如何能再做宮女,若是你的好姐妹無異議,就侍寢吧,明日,封了你做采女。」
鄭寶林和金鶯兒忙不迭道:「是,多謝皇上。」
第二日,就傳遍了宮裡,有個新晉封的采女金鶯兒,入住了鄭寶林宮裡,那李采女嫉妒的發瘋,這個金鶯兒,又會做膳食,又會唱曲子,皇上是一時三刻也離不開她。
「哼,就是一個廚娘,還上臉了。」李采女拍著桌子道。 「好了,小主,皇上看著她也就是一時興起,不會太在意的。」李采女的宮女安慰李采女道。李采女說:「你知道什麼?我昨天才打了鄭寶林,今日鄭寶林就翻身了,以後,這兩個人聯手,還不知道能整
出什麼花樣呢。」
宮女說:「小主莫急,她會做飯,我們也弄一些別的花樣,比如,彈個曲子,挑個舞,再者,在御花園假裝和皇上遇見。」
李采女想了想:「在御花園假裝和皇上遇見?」
宮女道:「對呀,想來那御花園中花朵嬌艷,小主站在花叢中,皇上看了,不會被小主傾心嗎?」 李采女想了想有道理,皇上下早朝時,是百花正開放時,那花上沾了露水,她往那一站,皇上看著舒心,何愁沒有寵幸?說做就做,第二日,李采女就到御花園等皇上了,結果皇上沒等到,等到了淑
貴妃,李采女仗著得寵沒眼力見兒就讓淑貴妃很不喜歡,淑貴妃道:「李采女在此做什麼?」李采女支支吾吾:「嬪妾,嬪妾,看著花露很是好,想給貴妃采了烹茶。」
「好呀,那就采吧,採好了送來,丁梅,把採花露的瓶子給李采女,采夠了一瓶子花露,送到儲秀宮裡煮茶,讓李采女親自煮。」說完,就帶著丁梅走了。
李采女只得跪下接命令:「是。」心裡恨到,一定是金鶯兒和鄭寶林告密的!
正想著,金鶯兒和鄭寶林就來了,金鶯兒道:「李采女這是在幹什麼?見了鄭寶林為何不行禮?」
李采女瞅了金鶯兒一眼:「哼,你才爬上龍床,還想欺壓到我頭上?」
鄭寶林說:「你一個采女,敢對我一個寶林不敬,來人,掌嘴!」
「你,你敢,你別以為現在趁著李采女得寵,你就,啊!」話音未落,嘴上就挨了一巴掌。
「再打。」李采女又挨了一巴掌,死死瞪著鄭寶林和金鶯兒。「好了,李采女還要給貴妃娘娘才露烹茶,我們也別打擾她了。」兩個人尖酸刻薄幾句,丟下了李采女一人在採花露。
成召國。 葉卿婼還在昏迷中,在這鐘靈毓秀之地養了許久,葉卿婼地臉色漸漸恢復,只是依然昏迷,每天早上需要集天地之靈氣地露水滋養,這天喝了露水,葉卿婼神情漸漸恢復,口中喃喃自語:「陌君霆……
孩子,君霆……」葉卿婼大汗淋漓,幾個巫師和制毒之人給葉卿婼擦著汗葉卿婼臉色慢慢紅潤,身體也好了許多。
半年後。 陌君霆帶著一個小包子到葉卿婼休養地山洞,陌君霆長發如墨玉,一雙鳳眸看著遠處的山洞,修長地骨指緊緊握住,心愛的女人為了救他一命正飽受痛苦,陌君霆道:「明湛,你看,你母妃就在這裡面
呢,再有一年多,我們就能見了。」這時,一個巫師出來,「參見太子,太子妃最近很好,只是,總是叫你名字。」
陌君霆欲上前:「卿婼!」巫師連忙攔住:「太子殿下,您在等等,太子妃很快就能出來了,她恢復地很好。」
這時,陌明湛伸著小胳膊,對山洞道:「母妃,母妃。」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看著葉卿婼在的地方。 此後,每過兩個月,陌君霆都會帶著小包子來,一晃到了葉卿婼醒來時,卻正值陌君霆沒有在成召國,葉卿婼與巫師駕著馬車到了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