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
“老祖宗私下裏跟我的。我也不知道為何。”孫曆搖頭道:“這裏預先祝魏提督前程似錦。”
為任一方提督和窩在官家身邊當差,雖然提督前程似景,但是對於孫曆來,還是在官家身邊當差更舒坦一些。
他們注定沒有後代,自然沒有什麽念想,留下再多的東西,也傳不下去。
魏承恩終於把這頓酒喝舒坦了,而他也真的啟程前往遼東述職。
放下了心裏負擔的魏承恩,才想起來自己似乎沒有寫專門的人丁、田畝、鐵山等高麗方麵的劄子。
他在車駕上,匆匆打好了腹稿,沒停兩到了遼陽前線的時候,才得知官家已經去了遼陽城頭巡查。
遼陽城的內城牆已經被拿下,居高臨下,金國的騎卒自然沒有任何的優勢,眼下的遼陽城,離拿下就隻差一層窗戶紙了。
而趙桓親自到遼陽城頭的目的,自然不是給嶽飛搗亂。
他盤坐在外城的城牆上,內城、甕城和外城牆都是大宋的軍卒,安全自然無需多慮。
當然他也聽從了嶽飛的建議,沒有走到內城牆上。
遼陽城建在半山腰上,風很大,吹得趙桓的衣服獵獵作響,而麵前諸位將領的案幾上,擺著酒菜,但是無人動筷子。
官家明顯有話要。
趙桓從外城能看到內城那些百姓和軍卒臉上的惶恐,他們用路邊的磚石樹枝建立起了簡易防禦工事。
但是這些防禦工事,不管是在宋人眼裏,還是在金人眼裏,其實都無關緊要。
因為大宋的決勝戰車會碾壓這一切,進而占領整個遼陽城。
趙桓看著內城百姓惶惶的模樣道:“當初太宗皇帝就是這樣坐在燕京城頭,和朕今日坐在遼陽城頭,麵對的局勢非常的相似。”
“太宗皇帝當時已經到了燕京的西直門附近,高粱河就在那裏。”
趙桓笑著對諸位將領著當初的往事,卻無人膽敢接話,這是皇帝的家事,高粱河之戰也是大宋之恥,平日裏無人提起。
趙桓看著嶽飛欲言又止的模樣,笑著搖了搖頭道:“當初後漢劉繼元投降,太宗皇帝火燒晉陽城,籌措建立新的太原城之後,未曾犒賞軍卒,直接從鎮州北上,攻打大同府和燕京。”
“五月二十九日翻過了巍巍太行,到達正定,東西兩線全部就位。”
“六月二十日河北東、西兩路,京東東、西兩路的武庫軍械、糧草全數運達前線,當日過拒馬河入遼境,正式開始攻伐。”
“當日,遼易州刺史劉宇,涿州判官劉厚德相繼獻易州、涿州投降宋軍。”
“燕雲十六州,燕京路共計九州,兩州一日而下。”
“六月二十三日,大宋軍隊兵峰到達沙河,倉促遭遇之下,我大宋軍卒英勇接戰,先鋒軍與遼軍戰作一團,後軍不久到達未曾停歇,直接投入戰場,大敗遼軍,陣斬五千,降敵五百餘人。”
“此時樞密使曹彬獻策,用青幟偽作遼軍,收容潰軍之狀以誘敵,捕殺遼軍,再斬數千,我大宋軍聲勢大陣。”
“六月二十五日,太宗皇帝率親兵到了燕京。圍三十六裏的大城麵前。渤海人帥達蘭罕率城中兩萬人投降我大宋,形勢一片大好。”
“六月二十五日到六月三十日,宋軍趁著夜色登城,燕京西城牆被破,太宗皇帝和諸將也和朕一樣坐在了城頭上,和諸將痛飲。”
趙桓緩慢而有力的將自己想的話了出來,而所有將軍一言不發的坐在案幾之前。
“是不是和現在打遼陽很像?遼陽城中四壁守禦使的契丹人投降,西城門被我們大宋軍登上城頭,順理成章的拿下了外城、甕城、內城。”趙桓指著內城那些惶恐的百姓道。
“官家不必憂心,此次定不會向一百年前那樣了。”韓世忠憋不住大聲的喊道。
嶽飛按照座次離首位的韓世忠最近,腳挪動了一下,以一個詭異的角度踹了韓世忠一腳。
韓世忠瞪著眼看著嶽飛,眼神裏仿佛在你踹我幹甚。
嶽飛假裝整理衣物,沒有搭理韓世忠的怒目而視。
趙桓坐的高,自然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大笑著道:“諸位將領放鬆些,今不是要上演杯酒釋兵權!”
“七月一日,樞密使曹彬,河陽節度使崔彥進與內供奉官江守鈞順利的拿下了內城,和城中的耶律斜軫開始了內城的爭奪。”
“七月六日,遼國關外援軍由耶律沙和耶律休哥率領趕到,太宗皇帝親自領兵,於高粱河外擊潰了耶律沙,追擊十餘裏,留下了數千遼軍屍首。”
“直到此時,所有人都不會認為大宋軍隊會輸。”
“但是傍晚時分,耶律休哥,突然率軍從路打進了大宋軍營,手持火把直衝大營,耶律休哥收攏耶律沙殘兵敗將,大戰宋軍數個回合,身中三創,血流如注,尤力戰不退。”
“太宗皇帝與諸將走散,倉皇南下到了涿州,才停住了驢車車駕,觀望戰事。”
“高粱河之戰,太宗皇帝親率十六萬大軍,死傷僅僅一萬餘人,就徹底潰營,大勝之局變成了大潰敗,本來遼國孤兒寡母的聖宗皇帝和蕭太後的日子很難熬,因為此次大勝,反而權勢穩固了起來。”
趙桓笑著道:“諸將,朕這些,都是明確記載在官史上的內容,各位以為高粱河之戰敗在哪裏?”
韓世忠看了眼嶽飛,把自己的話強行憋了回去,眾將領不願意多言,但是整個北伐,到底錯在哪裏不言而喻。
“朕呢,把該做的都做了,賞賜一戰一發,親從官監察,嶽將軍親自到各營發放,保證賞賜到各軍卒的手中。”
“糧草之事,雖然有了些許波瀾,但是最終以肅王全家性命和景王被扣在大理寺而結束。”
“攻城作送來了轟雷和神威鎮遠大炮,威力諸位也是有目共睹,不僅是金人,就連朕也被轟的頭暈腦脹。”
“朕這麽多,其實就是想告訴諸位將軍,朕有向勝之心,不願意重蹈覆轍。”
“朕,不想輸!”
行百裏者半於九十,趙桓麵對即將到手的勝利,不慌,那是假的。
宋太宗親征北伐的時候,在七月六號那個傍晚之前,誰看到了有失敗的可能?
可就是那麽稀裏糊塗的敗了,死了一萬多人,二十萬大軍潰散,導致東線戰場,一並受到了牽連。
趙桓非常不願意看到自己兵敗的那一刻,那意味著他再也不能像現在這樣為所欲為,必須要向現實妥協,到那時,再想拿遼陽,無疑是癡人夢。
趙桓,他真的不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