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恭維
寧訓志瞳孔微微一縮。
心裡更是忍不住暗道了起來,這大人也真是,一直在威逼,你特么早點利誘我,哪有這麼多事啊。
這可是一國伯爵之位,即便寧訓志在齊國奮鬥多少年。
他沒有雄厚背景下,如今的地位,也就到頭了,更別說封爵,擁有自己的封地這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寧訓志深吸了一口氣,強行讓自己看起來矜持一些,最起碼也不要表現得那麼的迫不及待。
他沉聲說道:「大人此話,可是當真?」
林凡臉上泛著笑容,說道:「千真萬確,寧統領,你現在所做的事,可是關乎我燕國生死存亡,你只要能打開城門,力挽狂瀾,活得一個伯爵之位,不難。」
寧訓志心中竊喜,但依然有幾分憂慮。
這傢伙說什麼從不騙人,他能相信嗎?
這傢伙,且不說遠了,之前不還裝是齊國皇子欺騙自己么。
想著這些,寧訓志開口說道:「大人,倒不是在下不相信你,只不過我若是要幫你,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大罪,總不能空口白牙的,就……」
林凡已經看出這人已經妥協,呵呵一笑,說道:「寧訓志,我是林凡,想必你應該略有耳聞過吧?」
「林凡!」寧訓志瞳孔一縮,也是略有驚訝,這人可是燕國間諜的最高統領。
林凡說道:「你之前算作敵人,怎麼哄騙你,那都是策略,但你一旦答應下來,咱們就是自己人了,我這個人賞罰分明,你若是立下大功,我卻不賞,豈不會讓下面的人寒心?到時候又會有多少人願意幫我真心做事,更何況,你封為伯爵,又不是要分走我的地盤,我又沒有任何損失,何樂而不為?」
寧訓志沉聲說道:「可我這樣做,到時候恐怕會被天下人唾罵。」
臨陣叛敵,不管如何,天下人都不會待見他,即便是燕國的那些官員,恐怕也會瞧不上他。
林凡心裡不由有些好笑,此時的寧訓志,明明已經動心,還想要好名聲。
林凡淡淡的說道:「回頭我會告知燕國各方,你寧訓志是我早年安插進入齊國的間諜,卧薪嘗膽,在齊國苦心沉浮數十載。」
這種事,也就是個說法罷了。
若是寧訓志身為齊國人,臨陣叛敵,自然是要被天下人唾罵。
可換個說法,寧訓志從小來到齊國,卧薪嘗膽,身在齊營心在燕,關鍵時候出手,拯救燕國於水火,頓時一個英雄形象就出來了。
寧訓志滿臉笑容,恭敬的說道:「林大人,以後在下必然對大人忠心耿耿,還請大人以後多多關照。」
此時寧訓志若是不答應,什麼都會失去。
若是答應,固是危險,但若是成功的話,到時候恐怕名利雙收,封爵封地。
想著這些,他心裡不禁有些期待了起來。
「行了,這是行動計劃,嚴格進行,雖然你如今成了統領,但如今齊龍軍中,許多將領依然還是陳品的人,戒備森嚴之下,你想要打開城門也不會容易。」
「記住,不能開得太早,也不能開得太晚,否則的話,功虧一簣。」
聽著林凡的吩咐,寧訓志自然是不敢有半分大意。
畢竟這是關係著自己身家性命的事情,自然是極為上心的。
……
三日後,一股沉重的氣息,瀰漫在了齊京內。
所有人都知道,那十八萬大軍已經即將趕到齊京。
雖然知道齊京如今,有齊龍軍,以及一些郡城派來的軍隊駐守,但他們心裡,依然是免不得有些擔憂的。
齊京的城牆極為高聳,大量齊龍軍的士兵站在城牆之上,全副武裝,守城的各種各樣武器,也都準備妥當。
齊龍軍共有三萬人馬,類似燕國禁軍。
全都是數一數二的精銳之師,專門護衛齊京。
不過此時齊京內,還另有二十萬大軍。
這二十萬大軍倒也並非什麼精銳之師。
而是各個郡府組成的民兵,原本是想要用作抵禦秦鴻林的大軍,拖延他們的步伐。
後來發現秦鴻林採用了以少拖多的打法,沒有任何軍隊能夠留住,然後趙令行便傳信回來,建議這些軍隊全部先趕到齊京,守衛齊京。
不過這二十萬民兵,都被調遣到了齊京的北城牆和南城牆駐守。
東城牆,也就是齊京的主城門,是交給齊龍軍護衛的。
原因也很簡單,兩個。
一,齊龍軍比這群雜牌軍戰鬥力高了可不止兩個檔次。
二,守衛齊京可是巨大的功勞,齊龍軍上上下下的將士都等著這次功勛升官發財呢。
一群外地民兵跑過來搶功勞?
給他們守一下南北城牆就差不多了。
總的來說,齊龍軍內的氛圍還是極其輕鬆的。
齊龍軍的這些士兵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
最初,齊龍軍和燕國禁軍一樣,士兵基本上都是從未上過戰場之輩。
然後趙令行成為齊國上將軍后,進行改制,所有齊龍軍的士兵,由各個軍隊中,挑選最精銳,真正在戰場上廝殺過的人。
趙令行太清楚了,上過戰場和從未上過戰場的士兵,那完全是兩個人。
此前的齊龍軍,別管訓練的時候有多厲害,真遇到戰事,恐怕有一半的人心裡都得打退堂鼓。
寧訓志此刻坐在城牆上的箭樓內,看著遠方,開口說道:「這秦鴻林小兒該不會是怕了,現在竟還沒到。」
周圍的一眾武將也都哈哈笑了起來。
一人道:「寧統領,據說這個秦鴻林手下的大軍可謂是蝗蟲過境,他們路過的地方,一根雜草都看不到,全都吃得精光。」
另一人也是忍不住點頭:「這群人,能活著走到這裡,已經算是不錯了,想要攻城?簡直是痴心妄想。」
一群將領此刻都頗為輕鬆,更是極力的恭維著寧訓志。
如今寧訓志乃是統領,大戰結束后,齊皇陛下是要論功行賞的。
而這個功要怎麼論,可都得讓寧訓志來寫好上報給陛下的。
此時為了前途,他們當然得多恭維寧訓志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