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三將之戰(十九)
(前言)
年輕人,用盡你們的智慧,譜寫老夫的年華!!!
(正文)
2021年10月30日下午14點35分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我至今都無法相信這個結果。
“平局?怎麽可能,我們不是勝了嗎?夏侯惇不是已經撤退了嗎?”趙朦雨不解地看著比試場上的空間屏幕,可‘平手’兩個大字格外的刺眼。
沒有人願意相信這眼前的一切,可不管怎麽樣,我們誰也無法改寫屏幕上的比分。看著這個結果,我也一臉的無奈,難道我們哪裏又錯了?還是又有哪裏疏忽了?我看著眼前的空間屏幕細細思索著。
“我說肯定就是那個歐陽諭在耍我們,弄什麽謎題,全是無解,我們怎麽答,就怎麽錯。”崔力氣得差點將自己手上的rgu8砸在地上。
“冷靜些,我們不是還沒有失敗嗎?現在隻是平手,之後還有兩場,如果我們都勝的話……”張欣然的話還沒有說完。
“勝什麽勝,這場比試明明是我們勝了,可到頭來還是平手。”崔力的火氣似乎越來越大。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明明自己得了滿分,可拿到試卷的時候卻隻有合格,想必不管是誰此時的心情都會變得不好,更何況在考試之前還按照大綱充分複習了很長時間。
大家都沒有再說話,其實也不知道說什麽好,我看著一旁沉思的夏城,原本我們就沒有想好讓黃忠戰勝夏侯淵的辦法,本以為靠著第一場劉備戰勝夏侯惇和第三場趙雲戰勝夏侯恩,我們就可以通過兩勝一平通過測試,可現在倒好第一場就隻是戰成平手,也就是說我們之後的兩場隻有全部勝利才可以通過測試。
可問題在於現在的場麵,讓我們很難相信之後的發展是不是也會像我們預計的那樣。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現在並沒有人想馬上進行下一場的對陣,所有的未知讓我們停滯不前,所有的假設都被全盤否定。
林雲的筆在紙上空劃了幾下,也沒能再落下一個字,可見這次的比試結果也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書中所說的和此時的結果並不一樣,到底是誰錯了?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給我們答案。
2021年10月30日下午14點37分
時間僅僅才過去了不到兩分鍾,可我卻感覺是那麽的漫長,甚至都懷疑時間是不是在我們不留意的時候悄悄靜止了。
“算了,就按照指上麵方案二的計劃進行吧,反正都是失敗,還不如就這樣早點結束,免得在這裏心煩。”崔力沒好氣的說道。
不管怎麽說,在我們還沒與弄清楚這個測試真正的規則,就貿然進行,勢必隻有失敗。
“夏城,你有什麽想法嗎?”林雲還是放下自己書中的筆問道。
夏城並沒有回答,看樣子他的心裏也一定不好受,可能正不斷地在心底裏指責自己的指揮錯誤。
我抬頭又看了看那幾個刺眼的大字,依然沒有什麽改變。
劉備正從一旁走向自己的位置,看來第一場比試馬上就要正式結束了,對方的夏侯淵就要上場了。想到這裏我的頭又突然疼痛了起來。
思緒猛烈地翻滾著,直到被時空所帶離。我知道那個熟悉的夢境又要出現在我的麵前了。
“專注,孩子,下棋時不可以分心!”
眼前的中年男子,還是一臉地嚴肅,不會微笑的樣子,穿著一件條紋襯衫,右手佩戴著機械腕表。
“孩子,在想什麽了,記住現在你的腦子裏隻有對局。”男子聲音低沉有力。
不斷重複的場景讓我如此熟悉,可又無從想起。
同樣我又一次被時空帶離,回到了這個複雜的謎題的麵前。
我睜開雙眼,突然一道刺眼的亮光讓我有立刻閉上了雙眼。當我再次睜開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我看了看‘比試場’上的空間屏幕。還顯示著上一場的比試結果,原來是這樣啊,眼看劉備馬上就要回到原來的位置。我立刻飛快地跑向了對麵的武將。
“成尹,第二場比試就要開始了!你到對麵去做什麽啊?”李瑞娜在我的身後喊道。
“是啊,快回來。”張欣然也呼喊著。
“成尹不會是去幫他們吧?”林雲小聲地和夏城說到。
“不,成尹,他絕不會的。”夏城沒有猶豫,而是完全的相信我的判斷。
我看著我方的劉備差幾步就回到了位置。我必須抓緊時間了。
此時的我是多麽希望劉備可以走的再慢一些。
2021年10月30日下午14點39分
我抬頭看了看‘比試場’上的屏幕,最後的確認。
“按照方案二,下一場就是我們黃老將軍對陣對方夏侯淵了,希望可以取勝。”趙朦雨輕聲地說道。
可就在大家等待對方夏侯淵上陣的時候,夏侯淵卻是紋絲不動,可身旁的夏侯恩已經蓄勢待發了。
‘比試場’上的空間屏幕出現了恩將軍的名字。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崔力!!!是不是你?”張欣然似乎現在一有什麽問題首先就想到了崔力。
“怎麽又是我,我怎麽可能左右對方的武將啊?”崔力委屈地辯駁著。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可當我看到了恩將軍的名字出現在了屏幕上的時候,我終於是鬆了一口氣,還好來的及。我的臉上非但沒有驚奇的神情,反而露出了笑容。
《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禦之。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子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
《三國誌·蜀誌·先主傳》
《三國誌·魏誌·李典傳》: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於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裏,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
《三國誌·魏誌·李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