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新發明

  不過拜這麼一個牛氣衝天的師父對陸安珩的好處也是巨大的。別的不說, 姜錦修乃是姜家的嫡系子弟,因著他本身過硬的實力,在族中很有話語權。


  陸安珩成為姜錦修的弟子, 也就意味著他身上打上了姜家的印記。這年頭拜師可不像後世一樣, 只喊一句老師便完事兒了,而是得正式行拜師禮。


  姜府中,陸安珩鄭重地拜過孔子像后, 又轉身向坐在主位上的姜錦修磕了頭。姜錦修也收起了平日里那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穿著一身莊重華美的玄衣, 肅容對著陸安珩訓了幾句話, 陸安珩再拜,口中道:「謹遵師命, 不敢有違。」


  這才算是禮成。


  姜錦修立馬起身把陸安珩扶起來, 指著幾個前來觀禮的姜家小輩對著陸安珩道:「這幾人是我的子侄, 我並不曾娶妻生子。你既然已經拜我為師, 便如我的兒子一般,管他們叫兄長便是!」


  陸安珩順著姜錦修的話, 乖巧地對著這三人笑了笑,然後拱手作揖叫了聲「阿兄」。


  其中一個身著湖藍色衣袍的俊雅少年連忙回禮道:「阿弟莫要多禮。我名姜鴻煊, 行四, 你喚我一聲四兄便是。」


  這就是傳說中的那個奇葩姜四郎?陸安珩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心道這人果然如傳言一般芝蘭玉樹, 目光卻不由自主地往他腿上掃了掃。


  姜鴻煊哂笑, 「看來阿弟也知曉了愚兄這一愛好了。」


  陸安珩見他也不避諱, 大方地提及此事,也就順勢問道:「不知四兄的腿可大安了?」


  姜鴻煊連忙點頭,「早就大安了,只是阿娘不放心,強壓著我在家休養。」


  「能不壓著你嗎?」姜鴻煊話音剛落,頭就被身旁一個板著臉的少年給拍了一下,「阿娘若是不壓著你,你這會兒又得去跳城樓了!」


  拍完姜鴻煊的頭,那人立馬換上了一副笑臉,對著陸安珩笑道:「我是姜鴻熙,行三,你喚我三兄便是。」


  其他人也互相見了禮,姜錦修見狀,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告誡陸安珩,「記清楚了他們的樣子嗎?下回若是碰上了難事,只管找他們便是!」


  上一輩中年紀最小的姜錦修表示:兄長什麼的,就是為了給弟弟收拾爛攤子存在的。


  那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簡直讓站在一旁觀禮的姜家長輩紛紛覺著牙疼,似乎又想起了當年給這個不消停的弟弟收拾殘局的慘劇。


  姜錦修頭一回給人當老師,心裡對陸安珩很是看重,特地將他這麼多年來的讀書心得翻了出來,全部交給了陸安珩。讓陸安珩拿回去自己先讀一讀,若有不懂之處隨時前來問他。


  考慮到陸安珩手上的事情不少,姜錦修並未要求陸安珩每天來上課。因著陸安珩的自制力極佳,姜錦修便提前劃定了讓陸安珩學習的範圍,並布置好了每一天的任務,半個月來檢查一次陸安珩的功課。


  這樣的教學形式給了陸安珩極大的自由空間,陸安珩對此表示很滿意,抱著一大堆讀書筆記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行家一出手,就只有沒有。


  姜錦修不愧是大齊開國以來第一個三元及第的傳奇,許多見解都令陸安珩生出茅塞頓開之感。


  陸安珩如獲至寶,捧著這一堆書籍把自己關在家裡看得津津有味,連門都不想出了。


  這麼一閉關,效果十分顯著。


  待到半個月後姜錦修考教他的功課時,陸安珩不但能一五一十地答出來,還能引經據典地談一番自己的見解。有些印象深刻的地方,陸安珩甚至能準確地說出這部分內容在書上的哪一頁哪一行,姜錦修做了什麼樣的批註,自己又該作何解釋。


  姜錦修自是大喜過望,原以為是礙著蕭將軍的面子收個徒弟,沒成想真的讓自己撿到了寶,姜錦修的得意之情簡直溢於言表。


  在姜錦修看來,陸安珩的天資比起自己來雖然稍遜一籌,卻也是萬里挑一的人才。而陸安珩本人超出常人一大截的毅力,才是姜錦修對他另眼相看的理由。


  這世上從不缺聰明人,但卻缺毅力過人肯用心勤學苦練的聰明人。


  陸安珩恰好是其中之一。


  既有遠超常人的天賦,又有尋常人難以企及的恆心。所謂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這樣的人若是不能成大事,那才是老天沒長眼。


  姜錦修對陸安珩充滿信心,然後略微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計劃。把原本放在後頭的律法提前翻了出來給陸安珩講解。


  陸安珩接下來要考的是鄉試,若是能順利通過鄉試,便能過得舉人的功名。陸安珩對這一稱呼印象極為深刻。


  後世學生基本都學過一篇名為《范進中舉》的課文,陸安珩當時學的時候心裡覺得范進挺傻的,好不容易中了個舉人卻又把自己給高興地瘋了,白白的浪費了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心理素質明顯不行。


  然而等到陸安珩自己穿來開始參加科考,在考場上見到了不少滿頭白髮,與自己同時考秀才的書生,陸安珩這才驚覺科舉考試的錄取率有多殘酷。光是秀才這一關,許多人便一輩子都過不了。


  因著科考的難度太大,所以朝廷有規定,考過鄉試的舉子們便能當官。當然,官職比不得正經科考中進士的考生們,多為縣衙小吏一類的差使。


  是以為了便於舉子們日後當官判案,鄉試中也會考律法。多為實用題,大多問的是如何按律處理民間的紛爭。這類題的主觀性較強,得分跟考官的喜好也有很大的關係。理論上來說,判詞既要合乎法度,又要合乎情理,這樣的答卷才是上上之選。


  姜錦修本想著讓陸安珩先把之前的經義背熟,舊知識讀出新思想,再讓他學習律法,把自己這麼多年遊歷下來碰上的棘手案件和他分析分析,估摸著也就差不多了。


  不成想陸安珩接受能力太強,前面需要背的東西他一早就背熟了不說,看了姜錦修的筆記后,就跟被人打開了任督二脈似的,立馬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技能爆表。


  所以姜錦修不得不調整了進度,轉而給陸安珩上法律課。


  陸安珩同樣接受良好,讓姜錦修這個師父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


  眼見著春天已經過去,溫度漸漸高了起來,街頭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也換上了薄衫。


  陸安珩看著呼朋喚友前去踏青的世家子和許多兩手空空的書生們,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在有一日看到姜錦修侍女手上拿著的團扇后,陸安珩恍然大悟,終於想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麼東西了。


  古裝劇里裝逼必備的摺扇啊!

  這年頭摺扇還沒出現,沒有摺扇的裝飾,書生們都少了幾分風流之態。


  有了它,書生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不會裝逼了!


  這東西做起來又不費事,看起來又雅觀大方,完全符合書生們附庸風雅的心裡。


  更何況,自打拜師以來,陸安珩受了姜錦修無數好處,每當自己想要有所表示之時,都會被姜錦修一臉嫌棄的推辭回來。


  這回要是把摺扇做出來送給姜錦修,不愁他不收!

  想到這裡,陸安珩便有幾分迫不及待了。找來了相熟的那幾個匠人,仔細地跟他們說了摺扇的樣式,怕他們不明白,陸安珩還特地提筆畫了一幅草圖給他們看。


  在匠人們開始摸索著做扇骨時,陸安珩則去了庫房,取出了當初元德帝賞賜給自己的絲帛,精心地在上頭畫了一幅雅緻的山水畫,又提了一首姜錦修當年所做的一首詩。


  在匠人們成功把扇面和扇骨貼在一塊后,一把輕巧又雅緻的摺扇就出爐了。


  陸安珩立即喜滋滋地拿到了姜錦修面前獻寶。


  姜錦修對此果然很感興趣,愛不釋手地把玩著摺扇。


  陸安珩見狀,還仔細地為他演示了一番單手開摺扇的技巧。將摺扇豎著放在手中,大拇指與中指一指扣著一邊往反方向一拉,只聽「啪」的一聲,摺扇應聲而開,動作說不出的乾脆利落。


  世家,總是喜歡裝逼的,姜錦修尤甚。


  在家琢磨了好幾種打開摺扇的方式,確認每一種動作都夠飄逸夠炫酷后,姜錦修手中拿著摺扇,晃悠悠地出門裝逼去了。


  成功引領了京城中的新潮流。


  好在陸安珩機智地讓匠人們做了一大批摺扇放在書局中販賣,售價根據摺扇的材料從一兩銀子到10文錢不等。


  有了姜錦修這個活廣告,前來買摺扇的人那叫一個絡繹不絕,場面十分火爆。


  陸安珩再次狠掙一筆,看著滿大街的拿著摺扇晃悠的人們笑而不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