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人浮一世,命理大同。


  年少輕狂,血氣方剛,欲與比高;


  人近不惑,仰首再望,蒼依舊遙。


  彼時浮躁無定性,偶弄文墨,拚湊歪詩,貽笑大方。


  效顰學步,枉書武俠,胡誇玄幻,遊戲耽美無一不沾,然十文九閹,無一卒本。


  而今痛定思痛,方知非勤無以成事。


  來此世間一遭,終究還是應當留下些什麽。


  雖然而今心老,文思不複當日之雋,再無提筆萬字,一氣嗬成之暢快,但文中沉澱,回甘悠綿,亦非少時能及。


  故趁此墨香正濃,筆未結霜之際,再試毫風,取娛讀者。


  對於,鄙人一直有一種執念。


  這種文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寫的越好,往往罪惡性越強。


  比如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無論在漢代官製,公家幕府,地理考究,人物事跡,性格塑造等方麵,絕大多數都靠作者的虛構和發揮,但卻成為了國人三國史觀藍本。以至於國人對三國曆史的理解長期不如山海彼岸的鄰國。


  那麽這樣一本究竟應該算是成功還是失敗?

  從讀者群體和影響力來講,它絕對是巔峰級的存在。


  但文者之所以為文,總還是需要有那麽一些使命感,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感官的爽快必不可少。


  隻是單比這點,怎麽也比不過屏幕藝術和道具。


  之所以還有人喜歡,關鍵在於更容易觸及啟發性聯想,有更多的空間構建完整的世界觀,或者知識鏈。


  既然如此,捉筆人就應當發揮的長處,讓自己的世界觀更嚴謹,知識鏈更完整,就是要做到無懈可擊。


  尤其是曆史體裁的,背負的就是讓讀者了解曆史,或者引導讀者去了解曆史的使命。


  回到本文,


  筆者究竟是要去講一個什麽樣的故事,構建怎樣一個世界觀呢?

  讀者會看到一個非常低調的主角,在以觀察者的身份認識世界。


  但他一旦開始起飛的時候,再回過頭來回味他的低調……

  嗯,可能會對開頭的故事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雖然主角起飛較晚,但筆者也並沒有打算寫成一個慢熱的故事,這樣讀者早就逃光了。


  前期亮點還是有,堅持下來更是一片光明。


  本文在世界觀的構建上觸及了許多民族觀,民族史觀層麵的東西。


  這類命題容易寫死,筆者完全是了解的。


  所以有必要先做一個澄清,省的作品忽然心梗。


  筆者是大華夏史觀的支持者,一直認為東亞民族之間的親緣非常之近,無論是典籍記錄,文化風俗,語言比較學,最後給出的都是相同的答案。


  華夏族的曆史,源流,和影響力遠遠比我們通常聚焦的範圍要豐富。


  華夏之魂在文化,文化是華夏民族延續,君臨八方數千載的核心所在。


  目前世界的主流世界觀由西方定義,其實西方對東方文化的理解一直有偏(qi)差(shi)。


  而東方在經濟崛起後,遲遲沒有迎來文藝的複興,從而使迷信西方,和文化不自信成為學術主流。


  因此破除許多偏見,也是本作的使命之一。


  講著講著,就象王婆賣瓜一樣,把自己的作品格調訂的特別高。


  其實不然,本作的文風還是比較輕(du)鬆(bi)的。


  無論你是怎樣一個淑女,站在娛樂節目的舞台上都要嚐試放飛自己。


  的根本,還是娛樂,


  無論我們想講多麽深入的話題,都不能太過嚴(zhuang)肅(bi)。


  寫到這裏,連筆者自己也比較淩亂,這文風究竟是偏於老派表述方式,還是擁抱新派語言藝術?


  哎,就權當是賦異稟,武魂雙生吧~

  最後,關鍵的問題隻一次。


  如果您喜歡本作,請將它介紹給身邊的同好,一起看看,聊聊。


  對於筆者來,有更多的讀者了解,閱讀,參與到討論當中來,遠比收到月票和打賞更有成就感。


  吾愛真理,更愛能夠產生共鳴的讀者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