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橘生淮南
王朝歌指著山崖頂處,對不聽說道:“你在攀爬這山崖時,可曾想過所看到的的景致是什麽樣的?”
“有想過的,其實站在崖頂瞧景致與在平地上看,並沒有多少不同。唯有一樣,能特別吸引我,就是站在高處,可以看得更遠,望得更高。”
“也就是說,這上不上崖頂,你的心裏都已經有些底數了。”
“可以這麽說,我不可能對於上崖之後的感覺,沒有一點把握的。否則,我為何要去登著山崖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自己已經回答了你剛才的兩個問題了。”
不聽細細品味著王朝歌的話,有些理解,但還不是很明白。
他看著王朝歌,期待他能給自己再說得明白些。
王朝歌看著不聽有些期待的眼神,就說道:“可能,我的意思還有些不明了,讓我來說得更透徹一些吧。”
不聽忙點頭,“朝歌,你真是善解人意,我就是有些不太明白,正需要你再來解一下惑的。”
王朝歌笑了笑,朝左側走了兩步,“有沒有把握,很重要嗎?這隻不過是行動前,自己的一種心理預估罷了。誰又能斷定,自己的預測是完全準確的呢?”
不聽點著頭,“朝歌,你說得很對,繼續說下去。”
“做事,是根據指令行事,就像士兵要聽指揮,屬下要聽命令一樣,遵照指示,堅決執行就行。難道,非要搞清執行這個命令,自己究竟有幾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大就做,沒把握就不做嗎?”
王朝歌說到此,看著不聽的反應,“行動,必然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某種目的而為的。做,就有機會實現所想的目標;不做,就等於失去了實現目標的機會。究竟哪種選擇更重要呢?”
不聽繼續點著頭,心中的思路逐漸清晰了。
“如果事先就能知道事情的結果,那還費心去做幹嘛呢?直接將結果告知,或是按照結果整理收尾就行了。這世上有未知先卜的人嗎?估計沒有,或是有之,但我未遇到。但是,有於行動前深思熟慮的習慣,是非常好的。思慮周全,準備充分,有助於減少行動中出現的問題,少走彎路歧路,更快更好的實現心中的目標。”
聽王朝歌說到此處,不聽不禁問道:“如果要是明知不會有好的結果,還要堅持去做嗎?”
“這要看是什麽事情了?有些事情,既然明知不會有好的結局,堅持下去,也沒有什麽必要,那就不必強求著去做。但有些事情,卻是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之的。”
這一番話,讓不聽皺起了眉頭,他之前沒有覺得,還要就事情的不同情況,來進行區分對待的。
在他的意識中,隻要感覺事情最終不會有好的結果時,就不要去做,否則這樣的行動就是愚蠢的,是在拿自己的精力去浪費,甚至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
他如今皺眉的原因,不是反對王朝歌的意思,而是在思索這事情區分的界限是什麽。
不聽在思考的時候,就聽王朝歌繼續講道:“如果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或是不是很緊迫的事情,做與不做都對自己和所認識的人沒有什麽影響。這類的事情,在明著看都不會有好結果的時候,不如不做,或是再選一個合適的時機去做。”
不聽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的認同。
“但如果是道義使然,不得不做的事情,明知做了也不會有好的結果,並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損傷,在危險到極處時,甚至會傷及自己的性命,當此情況下,隻要能伸張大義,不昧於自己的良心,就是必須要去做的。”
“朝歌,你的意思是,在此時要不計後果的去做嗎?”
“奮不顧身的去做,哪還來得及考慮得失之間的問題呢?”
“道義,良心,對得起這兩樣的事情,明知不可為亦要為。朝歌,你說的話,讓我熱血賁張。”
“歸根結底,是要自己的親人不失望,自己不後悔,了自己的心願,盡自己的力量。”
“大是大非前不糊塗,大義大道中不迷失,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無愧於父母,不辜負親人。朝歌,這樣的事就是必須要去做的。我要做,就一定要做這樣的人。”
“不聽,你一定是這樣的人,也會做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我不會看錯你的。現在,我進一步再說一下,做人做事是有原則的,這跟武學是一樣的。但在道理上,卻是有些細微的不同的。”
“朝歌,你快說,它們在哪裏不同呢?”不聽有些迫不及待的開口催著王朝歌。
王朝歌抿著嘴,輕輕的微笑著,背負著雙手在身後,“別急啊!我這不就是要講的嘛!”
“好!好!我不打斷你的話,你說吧!”
“我先說一下武術的基本概念吧!習武之人講究的是一招製敵,短時間內能解決的搏擊爭鬥,就不會拖成持久戰。究其根本,六個字'內止懦,外止暴'就包含了全部理念。最大限度的隱藏自己的弱點,發揮自身最大的能量,施展最合適的動作招式,防止在自己身上發生暴力侵害。不聽,這是習武者的最大追求,我總結的對不對?”
不聽點頭,這與自己爹爹在傳授自己兄弟們武功的時候,所講的道理並無二致。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武學。何為武學,這是對武術和武德的統稱。理解起來,就是八個字,即'止戈為武,化幹為德'。必要的武力是實現和平的保障,以暴製暴是沒有錯的,雖然有時是迫不得已而為的。這武德是習武之人心中的'護城河',不可輕易丟失的,更不可失守。”
“朝歌,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們習武,不能隻學習鑽研武功,深究武術的真諦,那是非常片麵的。即使成為武功蓋世的人,也是不完整的。因為,缺少了武德,心術不正之人,一時逞強於眾,也是不會長久的。”
“不聽,這就是我想說的意思。我們不能將在武功招式上,追求的動作要領和想要實現的施展效果,放之到我們的為人處世中。真要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時不區分情形和狀態,而是簡單的拿一個認知理念和行動準則去對待,是要出問題的。那就真是應了晏嬰所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了。”
王朝歌由淺入深的為不聽闡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即要因地製宜的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合理的正確的去使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不論是大而全的宏觀理念,還是小而專的理論知識,都要用在合適的地方,否則再好的東西,用在不對的地方,也就成了不好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