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美玉出深山
正如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一樣,喜歡祥瑞和氣,屬於內斂型,追求的也是寧靜致遠、含蓄淡雅的審美傾向。
既然,將玉的溫潤光潔與君子的美德結合起來,於是“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說法便應運而生。
“五德”一說出自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其中言道:“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具體而言,“五德”是指:“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解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悠揚,尊以遠聞,智之方也;不饒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潔之方也。”
“九德”一說出自《管子》,曰:“夫玉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判,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暇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並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室,剖以為符端,九德出焉。”
“十一德”一說出自《禮記·聘義》的記載,原文如下:有弟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踐瑉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瑉之多。”孔子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而粟,知也;廉而不判,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拙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長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灣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弟子向孔子請教:“君子重視玉而輕視像玉的美石,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玉很少而美石很多嗎?”
孔子回答道:“玉以其質地堅韌、溫和,而得到世人青睞。從前,君子把自己的德行和玉是相比較的。玉質溫柔滋潤而有恩德,象征仁;堅固致密而有威嚴,象征智;鋒利、有氣節而不傷人,象征義;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齊地配掛在身上,象征禮;叩擊玉的聲音清越悠長,終了嘎然而止,象征樂;玉上的瑕疵掩蓋不了其美,同樣美玉也不會去遮藏其瑕疵,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隱藏,象征信;氣勢如彩虹貫天,象征天;精神猶如高山大河,象征地;執圭璋行禮儀,象征德;天地下沒有不貴重的玉,象征道。”
儒家認為君子應當是“外帶恭順,內具堅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光華內斂,不彰不顯”。
玉的品質是與君子的品質最為近似,故中國人對於玉石的應用與佩戴,是基於道德與精神的原因。
古代用玉有嚴格的規定,帝王、公侯、將相等都有明確的區別,即使是佩戴,也不是為了顯示財富,而是警醒自己的思想言行。
《周禮·大宗伯》中記載:“以玉作為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禮並不是字麵上的禮儀製度,而是森嚴的等級,玉是王者祭祀天地的神聖禮器。
在夏商周時期,玉是王室貴族所專用的,也是皇權的象征。
“五世衣冠盛,吾鄉識故家。渥窪駒有種,和氏璧無瑕”,最著名的美玉當屬“和氏璧”。
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是“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
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禦璽,該禦璽於唐代以後失傳。
關於“和氏璧”的故事也是精彩異常,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我們就單說一下“和氏璧”的來曆吧!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
《韓非子》就是王朝歌的摯友韓非的著作,看到這裏,是不是很有些親近感。
現在,我們以《韓非子·和氏》中的記載,來進行故事的講述。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與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之石也,忠貞之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璧”。
這段話的意思是,楚國有一個人叫卞和,在荊山裏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隻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隻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接著又哭出了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前去詢問,問道:“普天之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麽哭泣的如此悲痛?”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這就是我所悲痛的原因。”
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璧”。
圍繞著一塊美玉,上演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卞和的執著是令人欽佩的,對於自己的判斷是自信的,雖然在堅持的過程中遭遇了非難和傷痛,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圓滿的。
美玉出深山,終現人世間。
“和田玉”被稱為我們的國玉,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玉之首,產於昆侖山一帶地區,被稱為“昆山之玉”。
因昆侖山位於“於闐國”境內,“和田玉”又被稱為“於闐玉”。
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其中的“和田玉”質地細膩溫潤,致密如毛氈,堅硬且強韌,顏色純正,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清越綿長,徐徐方盡,宛若一位謙虛溫和的君子。
以上這些,或許就是圍棋在隋代以前是執白先行的緣故。
秦漢是崇尚黑色的,經後世的演變,至隋唐時,作為上流社會追捧的圍棋,下棋規則發生演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的圍棋,行棋規則一律是執黑先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