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王朝歌的奇幻之旅> 第二四三章 爛柯

第二四三章 爛柯

  圍棋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複雜多變的棋路,變幻莫測的局勢,讓人們非常喜愛。


  在曆史的長河中,圍棋還有許多別稱,比如“手談”、“坐隱”、“忘憂”和“爛柯”等,其中“爛柯”一詞出現的最富神秘色彩。


  它,源於一個神話傳說。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中曾記載了一個故事,“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複時人。”


  信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說的石室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已經被人們稱 為“爛柯山”了。


  故事說晉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


  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饑餓了。


  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麽還不走呢?”


  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


  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唐朝詩人孟郊為此寫了一首《爛柯山石橋》:“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唯餘石橋在,猶自淩丹紅。”


  從此,“爛柯”一典盛傳棋界,成為了圍棋經久流傳的別稱。


  那麽,稱圍棋為“手談”的原因,則是因為下棋時,默不作聲,僅靠一隻手的中指、食指,運籌棋子來鬥智鬥勇。


  其落子節奏的變化、放置棋子的力量的大小等都可反映出當局者的心智情況,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語交談一般。


  圍棋在東晉被稱為“手談”、“坐隱”,實際上“手談”、“坐隱”、“忘憂”和“爛柯”所用的典故均是兩晉時期的言談作品,“坐隱”、“手談”出自《世說新語.巧藝第二十一》,“忘憂”出自《晉書.祖逖傳》,“爛柯”出自晉人的《誌林》。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圍棋在社會上盛行,尤為受到士人階層的喜愛。


  “手談”一詞就是晉人發明的,而“坐隱”也是在這個時期被提出的。


  在《世說新語·巧藝》中有:“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的描寫,


  “手談”一詞的出現與當時士人階層“玄言清談之風”大有關係,名士清談以“老、莊、易”為代表的“三玄”為談資。


  兩晉時期談風尤勝,自然也會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借助“清談”的概念提出“手談”是順理成章的。


  士人好佛理,遠塵世,樂圍棋,在紋枰之中尋求隱逸歸隱,提出“坐隱”的說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從中可以細品“手談”、“坐隱”、“忘憂”和“爛柯”這四個詞,正是圍棋文化與中國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


  二童子本為仙人,而中國的隱士高人常常被以仙人來看待,那些人身上總是有些仙味的。


  童子坐弈不語,全憑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謂“手談”。


  二人對局間,隻有棋局凸現,而無人事糾紛,是故“坐隱”。


  人世間的苦樂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曉,王質不覺,所以“忘憂”。


  一局未競,世易時移,斧爛柯矣,世間千回百轉,竟然不如一局棋的時間長,故言“爛柯”。


  除此之外,圍棋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別稱,我們娓娓道來,借以了解一下圍棋文化。


  最有靈氣的別名,“烏鷺”。


  在所有動物中,鳥類是最輕盈靈動的精靈,所以將此別稱冠以最靈動的頭銜。


  古時候的棋子均為玉石所做,色澤瑩潤明亮,是隻有貴族才可享有的娛樂活動。


  故雲:“雞鴨烏鷺玉楸枰,群臣黑白競輸贏。爛柯歲月刀兵見,方圓世界淚皆凝。河洛千條待整治,吳圖萬裏需修容。何必手談國家事,忘憂坐隱到天明。”


  圍棋最大氣的別名,“方圓”。


  自盤古開天辟地始,就有“天圓地方”之說。


  圍棋棋盤為方,在下;棋子為圓,在上,故得別名“方圓”。


  在《曆代神仙通鑒》中就有:“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的記錄。


  圍棋最樸實的別名,“楸枰”


  “楸枰”,圍棋棋盤,引申指圍棋。


  楸木質輕而文致,古代多選來做棋具。


  “楸枰”是我國傳統棋具中的珍貴名盤,“楸枰”曆史悠久,始於晉朝風靡至今天,深受王公貴胄、名人逸士、棋家弈客所喜愛。


  曆代詩人有關“楸枰”的遺篇頗多,如杜牧的“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簷雨竹瀟瀟”,王惲的“怡然一笑楸枰裏,未礙東山上嬌情”。


  中唐詩人溫庭筠的詩對圍棋描寫最多,大約有十幾首左右。


  其中《觀棋》中的名句“閑對楸枰傾一壺,廣羊枰上幾成盧”流傳最廣。


  圍棋最魅惑的別名,“木野狐”。


  語出北宋邢居實的《拊掌錄》,其中有雲:“人目棋枰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變幻萬千,令人傾其心智的圍棋猶如狐狸精幻化的美麗女子,人們一旦受其迷惑,便難以自拔,沉醉不已。


  說來也是奇怪,圍棋之色乃最為古樸的黑白兩色,棋盤也多為純木所製。


  觀圍棋,實是樸實無華,卻有難以估量的魅力,讓人們可以為它廢寢忘食不知困倦,許多文人墨客更是為之傾倒。


  所以,“木野狐”之稱由此而來。


  圍棋最氣勢的別名,“略技”。


  圍棋也常常以兵法作為棋道,以弈喻兵,以兵喻弈。


  所謂,“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


  從魏武曹操、東晉謝安、北宋宗澤,再到清代的曾國藩等政治家、軍事家都深諳此道。


  當代棋手馬曉春就曾鑽研其中奧妙,著有《圍棋與三十六計》,發現“聲東擊西”等大量戰術滲透到了棋諺當中。


  因此,圍棋便借用了“略技”這個軍事術語作為一個別稱,形容“攻城略地”的戰術韜略,蠶食對方的領地,擴大自己的勢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