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出題
房遺愛走進房間,一大批人紛紛站了起來行禮,把房遺愛嚇了一跳,饒是下人們早就跟他說了,可是如今突然一看也是震驚。
房遺愛拱手道:“今日大家能夠為俊來慶賀,俊深感榮幸。
俊十幾歲的年齡,卻被冠以大儒的稱號,實在是有愧,俊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俊如今隻能愧領這個稱號了。”
大家聽到房遺愛的話,嘴角抽了抽,以為房遺愛要將大儒的稱號推掉呢,沒想到房遺愛是“愧領”了,果然是能成為大儒的人,真是不要臉。
房遺愛也讓春風樓準備了不少的飯菜,此時在側房已經擺放完畢。
房遺愛拱拱手道:“今日大家來俊這裏做客,俊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回去,來,大家入席吧。”
李勣不禁道:“藍田縣伯倒是一個有趣的人,別人有客來訪要麽品茶作詩,要麽飲酒練武,到了伯府就是直接入席吃飯。”
程咬金白了白眼道:“還用你說,一會你就放開肚皮吃吧,這可是春風樓的飯菜,而且還有美酒。平時可沒有機會放開肚皮喝他的酒。”
酒席進行到一半,博陵崔氏在長安的負責人道:“藍田縣伯,如今你已是大儒之尊,門下卻沒有幾個使喚的人,我崔氏有一嫡子,自幼聰明伶俐,今日願入縣伯門下,任憑縣伯驅使。”
大家聽到崔氏的人發言,大家也都蠢蠢欲動,畢竟大儒弟子的名頭誰不想得。
房遺愛總算明白了,這些人都是想讓自己收徒的。自己以前就從來沒有收獲徒弟,畢竟這年頭的師徒關係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收徒。
房遺愛拱手道:“俊小小年齡,哪裏有收徒的資格,但今日大家如此盛情,房某也不好掃興,大家可以讓自家子弟前來,房某文幾個問題,若是有人可以答出,今日房某收徒也未嚐不可。”
崔氏的京城負責人乃是程咬金老婆的二哥,博陵崔氏族長的二兒子崔正品。他聽到房遺愛的話以後大叫一聲:“好,既然縣伯給麵,我們也不含糊,隻要能夠拜師成功,我們崔氏在各方麵一定會讓縣伯滿意。”
半個時辰之後,各個家族需要考核的後輩也都到了。大的看起來已經有十五歲了,小的也有五歲以上。其實這還是大家照顧房遺愛年齡的問題,否則二十幾歲大家也能找來不少。
房遺愛並沒有費心思出題,隨隨便便出了幾個題。
房遺愛道:“我出題也不難為大家,隻有四種題,分別為對聯、作詩、算學、隨便說一個對曆史人物的看法。”
首先是五道對聯,房遺愛拿來讓仆人裁好的紙:
第一道:有相皆虛妄
第二道:筆走神龍憑大手
第三道:書有未曾經我讀
第四道:與有肝膽交朋友
第五道:把酒隻今是觀書悟昨非
房遺愛讓人將題目掛起來,道:“隻要諸位子弟能夠在一炷香內對出這四道中的任意一道,那麽就能進入下一關。”
房遺愛讓仆人將這些孩子和那些人隔離開,防止有人給這些孩子提示。
大家看著掛著的幾個對聯,認同地點了點頭,大家不禁暗道:早就聽說房遺愛有書法宗師的水平,看來果然是沒有誇張。
同時大家也開始思考起這些對聯,第一條分明是佛家對聯,後麵幾個都是格言對聯,這時大家才感覺這個新晉的大儒果然是不簡單,隨手就能這下如此有深意的對聯。
大家開始抓耳撓腮起來,現在隻是唐朝,對聯文化並不發達,可不像明清時期的人,那時的人已經把對聯研究到了巔峰,是個讀書人都能對幾下對聯。
這時有一個年齡大點的,身穿白衣的男孩道:“先生,我要對第二道。”
房遺愛道:“哦,這麽快就有結果了,你不多想想。”
崔氏的崔正品看著第一個出來的是他們崔氏的子弟,得意地摸著自己的小胡子點了點頭。
男孩搖了搖頭,隨後道:“第二道:筆走神龍憑大手我對‘山行意馬任雅客’。”
房遺愛沒有馬上認同,對著眾人道:“大家說他對的好不好啊!”
大家紛紛認同,畢竟就算讓自己對也不一定能夠對出來如此工整的對聯。
房遺愛微笑道:“好,你過了。”
一炷香時間已經過了,留下了十名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十個孩子裏有七個是五姓七家的孩子,還有三個是山東普通士族的子弟。
那些武將家族或者文學功底稍微有些弱的孩子通通都被排除了,考核就是那麽殘酷。但是畢竟房遺愛這次考核是一種公開考核的方式,大家也沒有什麽話說的。
房遺愛道:“下麵就是作詩一題了,我知道大家經常作詩,在作詩方麵都有非同一般的功底。今日考核我也不想難為大家。”
當房遺愛說不想難為大家的時候,大家紛紛後背一緊,剛才也說不難為大家,可是出的題目可是一點都不簡單。
房遺愛道:“大家可以隨便作詩,但是作的詩要能反應普通百姓生活,反應人生百態的。”
房遺愛的這種要求對一些有過遊曆經曆的人或許不算太難,可是對於這些常年讀書,不怎麽認真了解百姓生活實情的人,可是非常難的。
同樣是一炷香時間過去,不過卻沒有一人能夠答出來,沒有一人能夠作出詩,全部不合格。
有一人站出來道:“縣伯,以這種題材作詩是不是有點難為這些孩子了?”
房遺愛微笑道:“哦,難為嗎?大家也是這麽認為的嗎?”
有些見識的人也都能看出來房遺愛出的這些題明顯是大有深意。
對聯題考驗這些孩子對音律的掌握,詞語的掌握和文思敏捷程度。而第二道作詩是一個大唐讀書人都要掌握的技能,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讓作關於社會人生百態的詩,大家更能了解到房遺愛苦心,一個隻知道讀書,不了解百姓的人永遠成不了人才。
從古至今,大家族的讀書人都是要遊曆的。一來能夠印證自己所學,二來拜訪一些讀書人,增長學問,認識朋友,三來就是認識社會,看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