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泡茶
此時,長孫無忌府上,長孫無忌不由嘟囔道:“房家小兒,你欺人太甚。”
長孫無忌想起自己還在床上躺著的兒子,不由更是生氣,兩人相鬥,自己兒子得了怪病,對方卻是風生水起。
仆人回來以後將事情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遍,本來按照長孫無忌的智商肯定能聽出來仆人在添油加醋,可是,誰讓對麵是房遺愛呢?他可是知道房遺愛和他房家是有仇的,房遺愛不給自己麵子還真是有可能,也就讓這仆人混了過去。
長孫無忌想著自己兒子的養生酒也就還夠三天使用,三天之後就沒有辦法了,可惜現在他知道的有養生酒的人家,都是一些豪門了,自己前去索要,不知能不能要來,就算是要來,可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長孫無忌不由歎了一聲氣。
而房遺愛這邊正在加緊準備,他準備明天就要去納采了。
古代婚姻並不像現代婚姻那樣隨意。古代議親,根據禮法要經過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首先要有男方請的媒人到女方家問可不可以議親,同意了,女方報告女子姓名,男方回去占卜,得到吉兆,告知女家,並送聘金,約定日期,新郎迎娶新娘過門。隻有經過這些步驟,做到“明媒正娶”,婚姻才是合法的。
若是戀愛結親,就沒有納采、問名、納吉等步驟,就不用請媒人,即使請了,也是事後補救,算不得數。不請媒人,不按婚儀程序走,就為禮法和輿論所不容。
雖然房遺愛和長樂公主早就認識,但是每一個步驟仍然不能省略的。不過他的步驟倒是可以走得快一些了,可以很快到達納征這一步驟。
第二天一早,房遺愛起得很早,杜如晦也來到了伯爵府。
所謂納采就是男方請媒人去女方提親,若是女方同意,那麽男方會正式向女方求婚,正式求婚的時候會攜帶活雁為禮。
納采是不用房遺愛親自去的,隻需要媒人前去即可,房遺愛請了杜如晦當媒人,可謂是非常有麵子的。
要說別人請杜如晦當媒人,杜如晦可能還會猶豫,畢竟作為大唐的丞相,身兼數職,非常繁忙,哪裏有空管這些事情啊。
但是房遺愛不一樣,不說自己和房玄齡的關係,再加上房遺愛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更不需要提了。房遺愛有所求,他是必到的。
這一次納采雖然隻是走個形式,可是一切流程都不能少。這一天宗人府的宗正以及禮部尚書都來了。雖然隻是一次納采,但是畢竟這次是皇帝的嫡長女納采,因此要隆重對待。
杜如晦來到禮部,看到禮部尚書陳叔達和宗人府宗正李孝恭在禮部衙門門口等著。
納采這一流程並不複雜,讓媒人象征性的來一趟而已。全部都是做給外界看的,畢竟成親六禮,一樣沒有完成,就算不上是明媒正娶。
杜如晦在禮部坐了一會兒,就要離開,李孝恭和杜如晦關係是極好的,再三挽留。
杜如晦道:“李大人,陳大人,房家那邊還等著我回信呢?我想房遺愛那小子可能已經等不及了,我得趕緊回去給人家回信啊!”
杜如晦騎著馬帶著仆人風風火火地趕到了藍田縣伯府,此時房氏眾人和杜家的一家老小都在伯爵府等著。
看到杜如晦回來,房玄齡趕緊上前將之從馬上扶了下來。
大家來到客廳,房遺愛吩咐道:“秋兒,上茶。”
杜如晦看著侍女端來了一個怪模怪樣的托盤,托盤上有各種杯子和壺。後麵跟著一個美麗的少女,還有兩個仆人抬著古箏。
仆人把古箏放在客廳裏,就馬上離開了,少女跪坐在古箏前,這個少女就是楊思兒,不僅姿色過人,而且多才多藝,身上讓人不自覺感覺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貴氣,讓人不禁想上前征服。。
秋兒將托盤放在矮桌上,坐在在托盤前,托盤上有一個小火爐,火火爐裏燃燒著木炭,火爐上放著一個小鐵爐。
沒多久,鐵爐吱吱吱響,白氣不斷從壺口衝了出來。
秋兒輕輕將鐵壺裏已經燒沸的水倒入陶壺中,之後不斷搖晃陶壺,最後將陶壺裏的水倒出來。
雖然隻是幾個簡單的動作,但是此時做起來卻充滿了美感。
早在幾個月前,房遺愛就兌換了一本關於茶道的書,讓幾個貼身丫鬟進行學習,如今勉強算是入門了。
這種喝茶方法別說是唐朝的這一群土包子,就是後世的大部分人也能被這種茶道深深迷到。而且自己的幾個貼身丫鬟姿色都非常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真是有模有樣。
看著已經被驚呆的眾人,房遺愛咳了一聲,眾人反應過來,房遺愛在一旁解釋道:“這是洗壺,所謂洗壺,就是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這個叫衝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春風拂麵”: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這個叫做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這是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最後是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秋兒最後將杯子端起來,將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每一個茶杯,然後將聞香杯在諸位客人的鼻前略過,一股茶香不斷飄出。
最後是品茶,秋兒將茶杯端至每一個人的麵前。大家都被秋兒的一係列操作弄得一愣一愣的,也沒有立即喝下。
房遺愛首先打了樣,他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真是說不出的享受。
大家學著房遺愛的樣子,開始喝下,在古箏的伴奏下,心境真是感覺到了不一樣。
杜家的人可是從來沒有喝過這種茶,小孩子當然是含淚喝下,不過杜如晦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