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秦五百年> 第164章 提前行動

第164章 提前行動

  大秦五百年正文卷第164章提前行動這次,震天雷是在門洞內靠著城門被引爆,城牆上的韓兵們,更明顯感受到城牆的震動。

  挨著城門左右兩邊的秦兵們,感覺到的震動最為明顯。

  「開了!城門被炸開了!」

  在觀戰中的秦軍官兵歡呼起來。

  他們看到,虎牢關城門被炸得倒塌。

  韓信卻仍然冷靜,他要等待真正奪取虎牢關后,才會歡呼勝利。

  「快!死士跟上!」

  在盾牌兵保護下,一批身上掛著震天雷的死士向城門跑去,每名死士手中,都有一根被點燃的香。

  在死士更後面,是長矛兵、長鈹兵、弓弩兵,都有相應盾牌手保護著。

  一旦死士捨身用震天雷炸出一條血路,這些士兵會迅速沖入。

  秦軍主將戰車旁邊,所有戰鼓都被敲響,這是向敵軍衝鋒的號令。

  此時,韓王信不在城牆上,而是在城門後面,這裡有五輛塞門刀車。

  塞門刀車建造得十分合理,寬度和高度都只是略小於門洞,前刀壁上裝有24把刀,使用時將車推至城門缺口處,既可殺傷敵人,又可擋住敵方的矢、石。這樣對方很難攀援,形成活動的壁壘。

  「快,塞門刀車!」

  韓王信大聲命令著。

  首先有一輛塞門刀車被推到了門洞,把因城門被炸開的缺口堵上。

  很快,死士們衝到了。

  塞門刀車後面的韓兵們,透過縫隙看到身上掛著震天雷的秦兵跑來。

  他們驚駭了,難道這些人要同歸於盡。

  果然,沖入門洞的一名秦兵,用手中的香點燃震天雷引線,在猛力地撲向塞門刀車。

  「我兒,你可以享福了!」

  這名死士高喊著。

  「爆…」

  第一輛塞門刀車被炸毀。

  在城門後門的韓兵們無不驚駭。

  此時,依靠雲梯攻城的秦兵們,都暫時停止了攻勢,躲在雲梯裡面等待著。

  「快,堵住城門。」

  又有一輛塞門刀車被推到城門洞。

  「爆!」

  又有死士把刀車炸毀。

  秦軍竟然有如此手段!韓王信開始恐懼起來。

  虎牢關被炸榻的城樓兩邊,這裡的韓軍弓弩兵向大門外的秦軍射箭。

  秦軍弓箭兵射箭還擊、壓制。

  其餘人員有盾牌手保護,只有少量中箭。

  韓軍連續把五輛塞門刀車推到城門,皆被秦軍死士炸毀。

  「長矛兵,上!」

  一批長矛兵,長矛對著前方,向城門衝去。

  「老子跟你們拼了!」

  一名死士向長矛兵衝來。

  又是一聲爆炸。

  最前排的長矛兵,全部都被瓦片射中,倒地慘叫著。

  如此場景,讓城門后準備參戰的韓兵崩潰。

  城牆上的韓兵們,都向這邊望來,無不驚駭。

  「快上!」

  韓王信大聲命令著。

  第二批長矛兵,同樣是長矛對著前方向城門衝去。

  還未衝到城門口,秦軍死士已經衝進來了。

  快逃命!許多恐懼中的韓兵,出現了這種下意識反應。

  然而,他們剛轉身沒跑出兩步,震天雷已爆炸了。

  又有十數人被炸中,慘叫聲連天。

  「沖啊!」

  趁著這創造出來的機會,城門前的秦軍長矛兵衝殺進來。

  本身秦軍就強弓硬弩,秦兵還如此不要命。

  秦軍本身就比韓軍強大,秦兵又比韓兵更英勇。

  在虎狼之師打擊下,韓軍徹底士氣崩潰。

  在長矛兵衝擊下,很快擊潰了試圖抵擋的韓兵,後面的長鈹兵跟著沖入。

  「殺……」

  躲在雲梯內的秦兵重新出戰,攀爬上雲梯,沖入城牆。

  此時的韓兵,已無心戀戰,許多人向階梯方向逃跑,被秦軍一邊倒追殺。

  看著秦軍如潮水般湧入關城,韓王已經絕望了,他坐上坐騎,帶上親兵,從虎牢關東門逃跑。

  終於拿下虎牢關了,一向冷靜的韓信,也興奮起來。

  「我們贏了!」

  戰車上的韓信大吼著。

  身後武將們,周邊的士卒們,都歡呼起來。

  越來越多的秦兵,從城牆、城門湧入虎牢關。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

  沖入虎牢關的秦軍,專門有士兵高呼著。

  還未被擊殺的韓兵們,早已失去了抵抗意志,聽見口號后,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甚至有些軍候、五百主,命令部下投降。

  韓信有嚴令,凡是放下武器投降的降兵,不得殺害。

  虎牢關內,秦軍首先控制的是東西兩邊城門,然後是關城其它位置。

  快到午時,士兵向韓信報告,虎牢關已被完全控制,韓王信已經逃跑了。

  韓信帶著將軍們前往虎牢關。

  來到城門處,只見堅固的城門被攔腰炸斷,門洞牆壁多處有瓦片射入,韓信命人儘快把城門修好。

  進得虎牢關,韓信仔細檢查,了解情況。

  韓兵屍體被集中堆在一邊,降兵被集中看管。

  來到虎牢關正堂,韓信把武將們召集在此。

  韓信首先道:「諸位,虎牢關已被我們拿下,此次出征,第一個目的已達成。」

  駱甲道:「韓將軍,我們可立即揮兵攻新鄭,一句滅韓。」

  呂馬童道:「對,韓軍無力抵擋,定能一舉滅韓。末將願做先鋒,率軍直逼新鄭。」

  武將們都紛紛請戰。

  韓通道:「不,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守好虎牢關。趙軍援軍,想必已到達新鄭,若現在我們攻新鄭,勝算是比較大,但代價也不小。韓國剩餘土地,沒多少糧食收成,齊、趙援軍必須要從北邊運糧。虎牢關以西土地已被我軍收復,重新成為朝廷治下,我們等於是在家門口作戰,拼消耗,敵軍耗不過我們。等趙、齊聯軍銳氣耗盡,我們再出戰。」

  大家知道韓信善於用兵,覺得這個方法好。

  到了傍晚,統計結果出來了。

  虎牢關韓軍原本有四萬五千,有15553人被斬殺,有7219人逃跑,剩餘22128人投降。

  秦軍兩天作戰,共有13420人戰死,2317人重傷。

  這次作戰,秦軍戰死人數還略低於韓軍,第一,是因為有震天雷,昨天和今天有震天雷壓制,給予敵軍一定殺傷。

  第二,是攻入虎牢關后對敵軍的壓倒性斬殺。

  僅僅是從傷亡人數,再加上降兵,秦軍就已經勝利了。更何況,控制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虎牢關。

  韓信寫好戰報,派人向咸陽報告。

  第二天,韓信收到了咸陽那邊送來的情報,說出項羽派龍且切斷糧道一事。

  對於楚軍這樣出擊,韓信早就有了相應準備。

  三川郡以南是南陽郡,屬於楚國。

  韓信派出范目鎮守宜陽南邊,如果發現楚軍前來,及時報告。

  兩天後,韓信率軍回洛陽,留下五萬士卒駐守虎牢關,任命駱甲為守將。

  ————————

  虎牢關以東兩百餘里,新鄭城外。

  韓成、張良在這裡,迎接趙軍的到來。

  由李左車率領的趙軍,借道魏地,渡過黃河后南下,終於抵達新鄭。

  趙軍在城北停下來。

  李左車下馬前來相見。

  望著那大量趙軍,看到李左車,趙歇心中稍安,說道:「廣武君總算來了,虎牢關以西,都被暴秦奪去了!」

  張良道:「廣武君來了就好,韓國可轉危為安了。」

  李左車道:「要是我趙軍再快一步,又或者韓國多堅持一會,就可在孟津渡過河,洛陽就不會被暴秦奪走。」

  說到這裡,張良連連嘆息,說道:「我萬萬沒料到,洛陽副將居然殺了丁凱投降。我用人不當,這是我的責任啊!」

  李左車道:「丞相勿須自責,虎牢關還在我們手裡,等齊軍也到了,再一起反擊。」

  趙歇道:「沒錯,等齊軍到了,大家團結一心,何懼暴秦。」

  隨後,李左車下令,趙軍在新鄭北面安營紮寨。

  皇宮大殿,韓成、張良在這裡,為李左車、李齊、戚宗等人接風洗塵。

  筵席上,張良愁眉苦臉道:「廣武君,虎牢關以西國土,皆被暴秦佔據,韓國現在沒多少存糧,無法供應馳援大軍。」

  李左車道:「韓國的困難,我趙國陛下知曉,會運送糧草過來,勿須韓國承擔。」

  張良喜道:「如此甚好,趙國救命之恩,韓國世代不忘!」

  隨即舉起酒爵,給趙將們敬酒。

  韓成同樣給趙將敬酒。

  「報……」

  一名士兵匆匆跑入大殿,神色不安。

  趙歇道:「何事慌慌張張?」

  士兵道:「報陛下、丞相,虎牢關失守了,韓信將軍帶著數千人逃出來。」

  什麼?在場所有人都大為震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齊道:「虎牢關易守難攻,就算暴秦有震天雷,也不可能攻破虎牢關。怎麼虎牢關會失守?」

  戚宗道:「難道韓信又使出詭計?」

  田叔道:「洛陽是因為副將背叛,殺主將開成獻降。或許是連虎牢關也有秦軍內應,在攻城時打開城門。」

  李左車道:「有這種可能,昔日嬴政滅六國,不僅僅是靠軍隊,還用了許多詭計。」

  在場韓國方面的人,更多的是痛心疾首。

  張良心在滴血,失去了虎牢關,秦軍進可攻、退可守,韓國和援軍會十分被動,新鄭時刻都在秦軍威脅之下。

  趙歇有些驚慌了,說道:「事到如今,大家有何辦法?」

  李左車道:「照這樣看來,我們暫時只能被動堅守,守住新鄭。等到楚軍前來時,或許會有轉機。」

  趙歇問道:「廣武君,轉機是在何處?」

  李左車道:「若楚軍出兵函谷關,切斷秦軍糧道,秦軍必亂。」

  其他人一聽,覺得很在理。

  張良嘆息道:「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有趙、齊援軍加在一起,秦軍休想奪佔新鄭、滅我韓國。」

  韓王信離新鄭不遠了,大家都很想知道,虎牢關到底是怎麼丟失的,留在這裡等待著。

  下午,韓王信趕到新鄭。

  對於這等敗軍之將,張良、韓成都不想出去迎接,張良派人命韓王信入宮。

  「陛下!丞相!」

  灰頭土臉的韓王信,在大殿跪下痛哭著。

  韓成生氣道:「韓信,你這個敗軍之將。上次函谷關慘敗,還可說是齊軍見死不救。虎牢關易守難攻,你卻還是丟失了,有何解釋?」

  李左車問道:「韓將軍,是否秦軍使用了詭計?」

  韓王通道:「是秦軍又使出詭計,用震天雷炸開城門,讓掛著震天雷的死士沖入,炸我軍塞門刀車和長矛兵……」

  他把那天交戰過程講述出來。

  李左車嘆息道:「那個執戟郎中韓信還真有辦法,想出用死士這一招。」

  張良道:「若當初項羽重用韓信,焉有我們今日之慘敗。」

  李左車道:「眼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新鄭,等待楚軍切斷秦軍糧草,方能有轉機。」

  大家都沒辦法,只能如此了。

  ————————

  咸陽,子嬰接到韓信戰報,十分高興,韓信派出死士這種方法,的確很有用。

  在近代和現代,同樣有很多死士。比如軍隊中為了完成作戰目的,挑選出敢死隊隊員執行特殊任務。

  數日後,舉行大朝會,由郎官宣讀戰報。

  「虎牢關之戰,斬殺敵兵15553人,俘獲降兵22128人,我軍戰死13420人。從出關到現在,我軍累計斬殺敵兵51419人,俘虜、逼降敵軍63436人。我軍累計戰死23119人。」

  子嬰道:「奪取虎牢關,對我軍意義重大,我軍進可攻,退可守。三川郡大部分地域已被收復,有虎牢關天險,就算新鄭暫時還沒被收復,亦可保障三川郡安全。」

  陳平道:「陛下,三川郡局勢已穩定下來,近八十萬百姓,重新成為秦人,應當任命郡守,有效管治。」

  子嬰道:「丞相可有合適人選?」

  陳平看向趙衍,說道:「丞相右長史趙衍,協助臣把大秦治理得很好,也該晉陞了。三川郡需要人去治理,可讓趙衍擔任郡守。」

  聽著這麼說,趙衍興奮起來。

  按照子嬰對趙衍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向趙衍道:「趙卿家,三川郡就交給你了。」

  趙衍大喜,先向陛下道:「謝陛下信任!」

  再向陳平道:「謝丞相舉薦!」

  他原本秩俸一千石,升為二千石。

  陳平再道:「陝縣縣令鮑良,工作做得不錯,並且熟悉三川郡情況,可提拔為郡丞,協助司馬禾治理三川郡。」

  子嬰又再批准了。

  治粟內史陳烈道:「陛下,臣舉薦一人。丞相史馮唐,可勝任郡丞。」

  子嬰對內兄馮唐的能力並不了解,如果按照原本歷史來看,馮唐應該是有些能力的。

  現在馮唐職位是丞相官署下轄的丞相史,秩俸四百石,升為秩俸六百石做郡丞,從正常官職晉陞來說,並無不妥。

  治粟內史舉薦皇親國戚,其他臣子都不做聲,能夠做上高官的,最起碼的精明還是有的。如果支持,有可能被認為是淑妃一派;如果反對,有可能會得罪淑妃。

  陳平先看了一眼陳烈,目光再移向皇帝。

  只聽皇帝問道:「丞相,馮唐在丞相官衙做事,你覺得他能力如何?」

  在觀察皇帝神色時,陳平就知道了該如何回答。

  「回稟陛下,馮唐能力尚可!」

  子嬰道:「既然如此,就讓馮唐升任三川郡郡丞。」

  他再說道:「訓導部駐地,也該搬遷到洛陽了,負責整個三川郡百姓教化。」

  陳平道:「再過一個月,便是夏收、夏耕,應當儘快釋放降兵、俘虜,確保農耕順利。」

  子嬰道:「丞相言之有理,農耕是大秦立國之本,凡是不與大秦為敵的降兵俘虜,都應當儘快放回家,這還得由訓導部篩選出來,若敵視大秦之人,繼續關押。我們不是放人就不管了,還要派馬車送他們回家,確保每個人都回到家鄉跟家人團聚。」

  對於虎牢關降兵,韓信會迅速核實,每個人的家鄉具體地址。

  三萬洛陽降兵,已經全部核實完畢。

  對於家鄉在被收復地域的,原則上只要不仇視秦國,會很快送回家。

  對於家鄉在虎牢關以東或者是上黨郡的降兵俘虜,存在一定隱患,由訓導部做思想工作,指出唯有收復潁川郡、上黨郡,他們才能回家。

  回到內宮,子嬰把馮唐升任一事跟馮幽蘭說了。

  馮幽蘭聽后,臉有喜色,說道:「謝陛下信任,家兄到了三川郡,能定把差事做好。」

  子嬰道:「朕不能任人唯親,如若內兄真的能做出功績,朕會舉賢不避親。」

  馮幽蘭又說,兄長即將要去三川郡上任,明日要回娘家一趟,跟兄長道別。

  這時候,王思的肚子又大了一些,預產期是十月份。

  ————————

  目前,在新安以西俘獲的降兵、俘虜,都集中關押在函谷關對面營壘。

  在新安以東俘獲的,關押在洛陽附近。

  五月初這天,函谷關對面營壘與往日有所不同。

  營壘外面有大量馬車。

  韓軍降兵、俘虜們,從營壘出來,走向營壘大平地。

  數以百計的訓導部官吏同樣在這裡。

  被帶出來的降兵們,家鄉都在虎牢關以西三川郡,都是被訓導部篩選過對秦國無敵視之心的人。

  大家都看到了不遠處大量的馬車。

  「怎會有這麼多馬車?」

  「或許這營壘就是倉庫,來運糧的。」

  「訓導部的大人們說,朝廷會放我們回家,不知何時才能回去。」

  「今年春耕家裡無男人,就靠母親和媳婦,種的莊稼肯定少很多,離夏收只有一個月,得趕快回去幫忙。」

  「對啊!我們靠兩條腿走回去,最少要十天。」

  …………

  降兵們邊走邊交談,基本無人對秦國有怨恨之言,他們都想儘快回家。

  在平地排好隊伍后,曾陶登上高台,面向降兵們,朗聲道:「兄弟們,皇帝陛下開恩,放你們回家了!你們可以回家團聚了!」

  頓時,現場歡呼起來。

  歡呼過後,曾陶說道:「兄弟們思念家人,也希望儘快回家耕種,總不能靠兩條腿走回去。大業皇帝是心繫百姓、愛民如子的好皇帝,陛下對兄弟們很關心,專門派出運糧之人送你們回家。大家都看到了,這是陛下派來的!」

  曾陶指向馬車所在位置。

  秦國在隴山養了大量馬匹,那些不符合戰馬標準的馬,大部分會被用做牽引車輛,秦國不缺馬,可組建大量的馬車隊。

  現場再次歡呼起來,降兵們個個都很興奮。

  「陛下真好,是好皇帝啊!」

  「我可來得及趕回去了!要感謝陛下!」

  「大秦比韓國強大,做秦人總比做韓人好!」

  「哎!我家隔壁的老王跟我一起被徵召,白白戰死了!」

  …………

  看著士兵們的反應,曾陶有種欣慰感。

  隨即,他取出詔書,朗聲道:「陛下有詔書,全體接詔!」

  所有降兵、俘虜都跪下。

  「被叛賊強征從軍的兄弟們,你們都是秦人,朕希望你們都過上好日子,早日回家團聚,特派人送你們回去!祝兄弟們一路順風!」

  給士兵們的詔書,用白話文寫出來,士兵們更容易理解。

  「萬歲萬歲萬萬歲!」

  士兵們都磕頭,大多人對皇帝心存感激。

  訓導部官吏開始工作,相應吏員把降兵按照各縣、各鄉分開集合,跟他們說,由我帶你們回家。

  為了不讓道路擁堵,避免降兵過於集中引發意外,降兵按照不同的縣分批被送回家,路程遠的先出發。

  嚴臨帶著吏員來到了這裡,負責帶陝縣的人回家。

  在三川郡虎牢關以西地域,有鞏縣、梁縣、洛陽、平陰、宜陽、新安、澠池、陝縣。

  數日後,陝縣九百餘降兵集合起來,由訓導部的嚴臨帶著回家。

  這些降兵們,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終於可以回家了。

  「兄弟們,皇帝陛下很關心你們,他考慮得很周到,送你們回家不是只送到陝縣,而是會送到每個鄉、每個村,直到你們回到家鄉跟家人團聚為止。」

  聽到如此,降兵們更為高興。

  這的確是夠關心照顧了。

  對於嬴子嬰來說,要把降兵送到家門口,亦是為了防止降兵亂跑,避免他們聚集起來鬧事。

  講話完畢后,降兵們都坐上了馬車,啟程回家了。

  除了訓導部外,還有五百主帶領部下一路跟隨,既是護送,也防止中途發生意外。

  ————————

  楚國,彭城。

  項羽、范增都得知虎牢關被秦軍奪取,大感意外。

  范增專門入宮找項羽商議。

  項羽道:「想不到啊!韓信居然能攻破虎牢關,居然派出死士炸城門!」

  范增道:「暴秦和韓信,都千萬不能小看。韓信甘願受胯下之辱不反抗,說明他能忍。哎!若當初我們重用韓信,說不準函谷關早就破了!後悔莫及啊!」

  項羽不滿道:「我可不後悔,如此窩囊之人,我項羽絕對不用!暴秦、韓信,遲早會被我所滅。韓信奪虎牢關后,有兩種選擇。第一,立即揮兵東進,儘快滅韓;第二,堅守虎牢關,靜觀其變,跟齊、趙聯軍對峙,找機會滅兩國軍隊。韓信至今按兵不動,看來是選第二種。」

  范增道:「若真如此,暴秦會全力整頓奪取的地域。我們原本預想,秦軍不可能奪下虎牢關,會跟齊、趙軍隊大戰,現在情況有變,秦軍佔據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穩如泰山,就算不出虎牢關,奪取如此大地盤,七八十萬人口,已讓他如虎添翼。所以,我們也要調整計劃,讓龍且儘快出兵,截斷秦軍糧道。就算韓信控制三川郡地域,該郡糧食收成賦稅,還不足以供應數十萬大軍。」

  項羽道:「沒錯,要讓龍且馬上出兵。」

  第二天,項羽舉行朝會。

  項羽首先道:「虎牢關被秦軍奪取,大家都始料未及。所以,我們要儘快出兵,截斷秦軍糧道,將秦軍困死在三川郡。」

  他對龍且道:「龍且將軍,你三日後率大軍出發。」

  龍且道:「諾!臣定會不辱使命。」

  散朝後,章邯找到在彭城這邊的探子,儘快把消息送回咸陽。

  三天後,彭城北部。

  大軍雲集在此。

  龍且即將率軍出發,項羽親自出來送別。

  項羽給龍且敬酒,說道:「兄弟,祝你凱旋歸來。」

  龍且喝酒後,率軍出發。

  跟隨出征的武將有彭越、周蘭、項聲、利幾、蒲良、曹咎、薛公、郯公等人。

  ————————

  三川郡,洛陽。

  秦國派一批官員跟隨趙衍、馮唐來到洛陽,重設郡守官署,正式對三川郡有效管治。

  鮑良也來到洛陽,走馬上任。

  原本韓國有三個郡,分別沿用大一統時期郡的名稱,分別是三川郡、潁川郡、上黨郡。原三川郡郡級官署就在洛陽。

  官員走馬上任后,把郡官署設在原位置。

  除了秦國外,其他國家都還用簡牘,現在,全部改成使用紙張。

  第二天,官署正堂,趙衍召集主要下屬議事。

  正堂正中上方,跪坐著的是趙衍,左右兩邊分別是馮唐、鮑良。

  大家都知道,馮唐是皇親國戚,都認為是靠著淑妃的關係,馮唐才能做郡丞。

  趙衍道:「大家都知道,大秦兩件事最重要,就是戰事和農耕。我們眼下最要緊之事,就是儘快恢復農耕,不得耽擱夏收、夏耕。」

  鮑良道:「有訓導部事先教化百姓,本郡百姓大多已歸心於秦,等降兵們回家后,農耕應當不會被耽擱。」

  馮唐道:「朝廷免除本郡一年賦稅徭役,只要正常耕作,秋收后百姓家中餘糧會更多,會更歸心於大秦。對於因家中男丁戰死的困難之家,還得抽調人員幫助夏收、夏耕。還有個問題,原韓國錢幣作廢,如若直接作廢不認,勢必會引發動蕩。我認為,應當允許在期限內,讓百姓把布幣換成秦半兩。」

  他能提出有效建議,眾人看他的目光有些不一樣了。

  趙衍道:「馮郡丞言之有理。本郡的文字、度量衡,也應當儘快恢復。」

  三川郡官署正式全面運作。

  ————————

  五月中旬,陝縣官道。

  嚴臨帶著的八百餘降兵隊伍抵達這裡。

  隨後,嚴臨做好安排,家鄉分別在本縣不同鄉的降兵,各由一名吏員帶著回家。

  隨行的秦兵同樣如此,五百主分派出一個屯的士兵,分別護送各個鄉的降兵隊伍。

  嚴臨會跟隨其中一隊,他選擇的是由郭翀負責的柳東鄉,共有122名降兵要回這個鄉。

  隨行的五百主,乾脆也跟隨到這個鄉。

  在回鄉的路上,吏員跟降兵們聊天起來。

  郭翀大聲道:「各位兄弟們,皇帝陛下派人把你們送到家門口,夠意思了吧!」

  名叫張七的降兵道:「陛下對我們實在太好了!」

  名叫周替的降兵道:「我想說一句話,卻又不敢說。」

  嚴臨道:「但說無妨,只要不違反大秦律法,一切皆可做。」

  周替道:「我聽說,二世皇帝是昏君,正因為是昏君,才讓逆賊趙高橫行霸道。要是始皇帝駕崩后,直接由大業皇帝繼位,就不會有後來天下禍亂了。」

  一般的人,是不敢妄議朝政,特別說前任皇帝的不是。

  但是,嬴胡亥是昏君,那是人盡皆知。

  每個降兵原本的軍職,訓導部都會有記錄,周替原本是五百主,知道的事情比普通士兵多。

  嚴臨並不怪責周替,回應道:「周兄弟說得沒錯,當今皇帝就曾說過,二世皇帝是昏君。大業皇帝無比英明,不會再出現暴政。」

  郭翀道:「是啊!日後在大秦朝廷治下,好好過日子。」

  周替道:「我原本是五百主,家人過得好好的。現在是區區行伍,家人只能再過苦日子。我想從軍立軍功。」

  嚴臨道:「周兄弟,先好好在家耕種,明年或許有機會。」

  根據規定,降兵、俘虜最少要回家鄉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被徵召從軍。

  隊伍行走了半天后,進入柳東鄉地段。

  本鄉的「有秩」帶著吏員們在路口迎接。

  車隊來到有秩面前停下。

  有秩作揖道:「嚴隊長、五百主,你們辛苦了。」

  又再對降兵們道:「歡迎你們回家。」

  嚴臨對降兵們道:「這位是本鄉的『有秩』劉大人。」

  降兵們向劉大人作揖。

  最激動的要算降兵們了。

  皇帝派人要把自己送到家門口,到了鄉里,官衙的人出來迎接。

  這樣的大秦、這樣的朝廷,比原本韓國好得多了。

  大家都願意安安分分做秦人。

  在這裡,有122名降兵和五十名秦兵。

  一個鄉有多個村,又會再細分下去,分別把不同村的降兵送回家。

  不僅僅是訓導部,鄉衙也要派人跟隨落實,確保每個人都回到家。

  做好安排后,嚴臨和郭翀,帶著其中二十八名降兵,前往某個較大村落,有十名士兵跟隨著。

  在某村落,有吏員提前來到這裡。

  「噹噹噹……」

  敲鑼聲響起,通知本村所有人。

  在曬穀坪,全村五百餘人集中在這裡,都是老幼婦孺病殘。

  在五國攻秦之戰中,本村有三十餘男丁戰死。

  這次秦國伐韓,有六十餘人被徵召從軍,凡是年滿十六歲男丁,沒有一人能逃脫兵役。

  突然間被通知來這裡,沒人能知道吏員有什麼事要說。

  吏員大聲道:「鄉親們,被叛賊徵召從軍的人,快回到家了!」

  這個消息,給村民們很大驚喜。

  村民紛紛詢問,我家的某某是不是要回來?

  吏員大聲道:「此次回來的人有二十七人,數日後,還會有一批從洛陽那邊回來的人。他們就快到了,大家在這裡稍等。」

  半個時辰后,村民們望見了回家的隊伍。

  「來了!回來了!」

  現場歡呼起來。

  在馬隊這邊,降兵們望見了在曬穀坪那邊的人,激動起來。

  他們嫌馬車太慢,紛紛跳下馬車,向那邊跑去。

  「爹…」

  「娘…」

  「我兒回來了!」

  降兵和村民們在叫喊著。

  見到自家男丁回來的村民們,都激動起來。

  其他人則是失落。

  嚴臨加快速度來到曬穀坪,觀察著現場。

  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些人興奮激動,有些人失落憂愁。

  本村最新被徵召的六十餘人中,或在不同地方投降、被俘、戰死,又或者在虎牢關以東的韓軍軍中。

  周替家鄉就在本村,他見到了父母、妻兒。

  父親激動道:「替兒,你弟弟在隴西戰死,全軍都擔心你會再跟弟弟一樣戰死,幸好回來了!」

  母親道:「回來就好!只要回來就好!」

  媳婦道:「以後好好過日子。」

  周替激動得快要留下淚水,說道:「弟弟戰死,我被叛賊徵召從軍,原本就以為必死。所幸秦軍是仁義之師,皇帝陛下聖明,不僅不殺降兵,還派人送我回到家。」

  父親道:「對啊!大秦朝廷免了一年賦稅徭役,還有吏員來家裡問糧食夠不夠?要是不夠,官府會發糧食。」

  媳婦道:「這樣的朝廷,太好了!」

  周替道:「沒錯了!以後我們重新做回秦人,要忠於大秦。」

  家人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要說。

  等了好一會後,嚴臨讓大家停下,他有話要說。

  「父老鄉親們,皇帝陛下關心你們!朝廷照顧你們!你們以後都安安分分做秦人,好好耕種過日子,要不然就對不起皇帝陛下、對不起朝廷。」

  隨即,他右手舉起,緊握拳頭。

  「皇帝陛下萬歲!大秦萬年!」

  在嚴臨帶動下,村民們跟著喊口號,這是他們自願喊的口號。

  7017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