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秦五百年> 第124章 戰略轉移

第124章 戰略轉移

  九月一日,武關城外,楚軍集結。

  這次攻城的是屈家的家族兵。

  跟前幾次攻城一樣,楚軍推著投石車、雲梯向前。

  等推進至射程內時,投石車停下,點燃瓦罐準備拋射。

  只見遠處大量圓形之物拋射而來。

  這不是石頭,這是什麼東西?

  震天雷剛落下時,楚兵都不明白所以。

  「爆爆爆…」

  楚兵們驚駭了,在後方指揮的項羽和武將們也驚駭了。

  爆炸引燃了楚軍的瓦罐,烈火熊熊燃燒著。

  現場慘叫哀嚎聲一遍。

  「這是震天雷,撤兵!」

  鳴金收兵了。

  突然遭受震天雷打擊,士兵們被嚇懵了,帶著恐懼之心的士兵,是無法正常作戰的。

  項羽果斷下令撤兵,要想好對策才會再攻城,也讓士兵們有個心理緩衝。

  齊、韓聯軍那邊的人,有武將被項羽所收買了,如果那邊有對策,也會派人通知項羽這邊。

  城牆上的秦兵們歡呼著,總算見識到了震天雷的威力。

  軍候在本子上記錄著,大業二年九月一日,使用震天雷九十二顆。

  在武關前往關中的道路上,快馬疾馳著。

  「加急軍情!加急軍情!」

  傳送軍情的士兵,在抵達驛站后,喝過一口水,歇息一刻鐘,再換過一匹馬繼續出發。

  這名士兵到了下個驛站后,匆匆吃過飯,再換馬繼續出發。

  「六月二十五,殺敵6,自損270;」

  「六月二十七,殺敵952,自損907;」

  「六月二十九,殺敵945;自損933;」

  …………

  子嬰每隔一天,就會接到武關最新戰報。

  再後來接到蘇忠的報告,火藥隊來了,使用震天雷,楚軍不敢再攻城。

  子嬰寫好詔書,派人前去武關,對武關將士們的英勇奮戰進行表揚,等取得最終勝利之後,再論功行賞封爵。

  ——————————

  「嗖…嗖…嗖…」

  下辯縣西邊山林中。

  秦軍小股部隊,跟敵軍交戰起來。

  雙方既有射箭,也有近距離格鬥。

  為了適應在這裡作戰,雙方都挑選出善於在山地叢林行動的人。

  「屯長,韓軍攻上來了!」

  這數十名秦兵退路已被堵住,韓兵圍攻了上來。

  看著這些秦兵,韓兵們目露精光。

  這些秦兵就是軍功,對於軍功封爵標準比秦軍還低的韓軍來說,個個都想斬首立功,哪怕戰死在這裡,軍功有兒子繼承。

  「殺….」

  韓兵們沖了上去,秦兵殊死抵抗,激烈搏殺,戰到最後一人。

  在山地叢林的小規模戰鬥,數不勝數,只是多數時候,秦兵能有序地邊打邊退,偶爾會出現被敵軍圍攻消滅的現象。

  ————————

  下辯縣西邊,水下村,敵軍前鋒離這裡已不遠了。

  這天,縣令楊直親自來到這裡,安排村民撤退事宜。

  在水下村附近,是下辯縣除縣城外最大的平地,這裡有大片農田,才得以養活許多人,水下村有近三千人,是下辯縣最大的村。

  縣令對村民轉移十分重視,不僅動員了官吏,帶上一批馬車,還請求韓信幫忙,韓信專門派出一名軍候帶著上千人協助。

  因為成年男丁皆被徵召去當兵了,村裡只剩下老弱婦孺,要是沒有幫助,要搬家遷徙到關中,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朝廷不會坐視不管,要是當地官員做得不到位,會被嚴厲懲罰。

  吏員和士兵們,幫村民把家中要搬的各種物品收拾,搬到馬車上。

  要搬的物品不少,有衣服、生活用品、糧食、鍋爐等等。

  許多家庭有養殖羊、雞、鴨等牲畜。

  雞鴨都被裝在籠子里。

  等所有物品都被裝上馬車后,所有人都被集中起來。

  楊直站在高處,大聲說道:「鄉親們,趙國、齊國、韓國、匈奴侵犯大秦,你們被迫離開這裡,只是暫時的,大秦軍隊必定能戰勝敵人。朝廷在關中有更好的土地分給你們,等勝利之後,你們可選擇留在關中,或者重新回到這裡。」

  最後,楊直再指著農田,說道:「莊稼還沒熟,鄉親們就不得不離開,甚是可惜。必須把莊稼燒掉,不能留給敵人。」

  現在是九月初,離莊稼成熟還有差不多一個月,沒辦法提早收割。

  隨即,吏員們行動起來,放火把本村全部農田莊稼焚燒。

  看著這熊熊烈火,看著被燒毀的莊稼,有些婦女哭泣起來,對於他們來說,莊稼就是命根子。

  這些村民們,大多數僅能溫飽,要是有一季糧食沒有收成,僅有的存糧,根本無法支撐到明年第一季糧食收成。

  官府有明確說名,要是存糧不足,官府會發放糧食,絕對不會讓每個人餓肚子。

  隨後,村民們出發了,踏上了遷徙的行程。

  有人負責架馬車,有人負責驅趕羊、耕牛。

  老人小孩坐在馬車上。

  為了幫助遷徙,尉繚徵調了許多馬車。

  除了滿足糧草運輸外,就是對遷徙的民眾載人載物。

  目前,整個秦國人手緊缺。

  村民們每走出一天的行程,路上都會有官吏設置的臨時安置點,搭帳篷讓遷徙的村民臨時居住。

  這種臨時安置點,設施齊全,有燒火的柴草,有烹煮的鍋爐,還有臨時的羊舍、牛舍。

  這是尉繚的嚴格要求,官吏必須把各項細節做到位。

  對於各項工作,尉繚會及時向皇帝報告。

  有稱職的丞相處理事務,子嬰才能安心待在隴山,秦兵們才能無後顧之憂。

  ——————————

  時間進入了九月中旬。

  聯軍徐徐推進,固然是穩紮穩打了,沒有出現太大風險,進度也快不了。

  李左車倒也能沉得住氣,按照這樣的速度,只要糧道不斷,遲早能打到關中。

  一旦打到了關中,哪怕糧草被截斷都沒關係了,關中、蜀地的糧食產量,讓全天下垂涎,可搶奪糧食,就地補給。

  不過,李左車必須注意,項羽在攻武關,不能讓項羽搶在前面攻入關中。

  按照他的估計,守衛武關的秦軍至少能抵擋一陣子。

  在徐徐推進的同時,李左車也尋找著更好的辦法。

  在隨行帶路的人當中,有個原本在漢中郡西部的人。

  他告之李左車,下辯縣漢水上游,有一條很少人行走的小道可去到漢中郡。

  對此,李左車有自身的考量,要是秦國缺少善於用兵的人,出兵漢中、截斷秦軍糧道,不失為好辦法。

  但秦國出現了懂用兵者,必定會派兵嚴防死守,要是派去漢中的人多了,反而會分散自身兵力。

  要是完全不派兵去,等到了大軍即將入關中時,漢中的秦軍必定會北上關中救援。

  李左車決定,派出一名校尉,帶領一萬士兵前往漢中。

  他給校尉明確任務,去到漢中后以襲擾為主,儘可能牽制秦軍兵力,不能跟秦軍正面大規模作戰。

  兩天後,趙軍進入了水下村,這裡空蕩蕩的,除了房屋本身外,所有有用的物品都沒留,帶不走的已被事先燒毀。

  隨後不久,李左車把指揮部搬到水下村。

  ——————————

  函谷關,聯軍營寨。

  張良派來的人見到了韓王信。

  「韓將軍,丞相已做好盾牌!」

  隨即把書信給韓王信。

  韓王信看了之後,點點頭,覺得張良的辦法很好。

  他是韓國皇室成員,以前大多數人認為,韓王信會反對張良專權,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韓王信並沒有做出任何反對張良的舉動。

  韓王信覺得,要是沒了張良,韓國還真的無法強大起來。

  按照他的感覺,張良應當不會做出篡位的事情來。

  兩天後,一批韓軍把大盾牌運送到營寨。

  盾牌有三人高,長長的手柄可兩人或三人一起握著。

  接下來,韓王信教導士兵如何有效使用大盾牌,如何應對秦軍的震天雷攻擊。

  「敵軍來了!敵軍來了!」

  函谷關上的秦軍,再次進入了作戰狀態。

  在城牆上的孟通,看到了不一樣之物。

  這次攻城的是韓軍,除了投石車外,還有那很高的盾牌。

  盾牌足足有三人高,走在最前面,跟在後面的是投石車。

  孟通很快看出來了,這是應對震天雷的。

  火藥隊已準備好了,隨時拋射震天雷。

  城牆后每架投石車鐵勺,都放著震天雷,旁邊士兵手抓著一根香,隨時準備點燃。

  在投石車后十丈,地面上放著箱子,箱子里裝著的是震天雷,一旦前方投石車把震天雷拋射出去后,會有士兵立即抱著震天雷,快速送給前方投石車。

  之所以不把震天雷放在投石車旁邊,是要為了防止被敵方的瓦罐砸中,只要有一顆瓦罐越過城牆,落入投石車旁邊,很容易引燃震天雷,繼而發生大爆炸。

  「到了!」

  這是城牆上的火藥隊士兵發出的信號。

  軍候發出攻擊命令,士兵點燃震天雷引線,投石車將之拋射出去。

  函谷關前方,投石車後面的韓兵們,都睜大了眼睛,看著震天雷落入前方。

  尤其是韓王信,更是要檢驗成效,看看能否真的扛住震天雷攻擊。

  「噹噹噹……」

  大部分震天雷被擋住了,撞在盾牌上,落在盾牌前地面上。

  只有五顆震天雷越過盾牌,落入後方的投石車旁邊。

  「爆爆爆……」

  密集的爆炸聲響起。

  在盾牌前爆炸的震天雷,讓手持盾牌的士兵感受到了衝擊力,盾牌卻還能穩穩噹噹的。

  部分韓兵可沒有那麼幸運了,那些在盾牌後方落下的震天雷,炸傷了不少韓兵。

  韓王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瓦罐並未放置在投石車旁邊,而是在投石車後邊十數丈外,投出這個瓦罐后,有士兵抱著瓦罐迅速過去。

  安然無恙的韓兵動作迅速,在秦軍第二批震天雷落下前,把燃燒的瓦罐拋射出去。

  第二批震天雷落下,有四顆落在盾牌後方,又再收割一批韓兵。

  但是,韓兵的第一批上百顆瓦罐已拋射而出。

  大部分瓦罐落在城牆上或城牆前,有四個瓦罐落在城牆后。

  其中,有兩個瓦罐掉落時的火焰,引燃了還未來得及拋射的震天雷。

  「爆爆!」

  兩聲大響。

  十數名秦兵被炸傷。

  大家驚呼著,要是把裝著震天雷的箱子就放在投石車旁邊,後果不堪設想。

  受傷的士兵立即有人抬走救治。

  其它投石車繼續向敵軍投擲震天雷。

  雙方的投石車相互攻擊。

  總體來說,震天雷越過盾牌的概率,高於韓軍瓦罐越過城牆並引燃震天雷的概率,韓軍的傷亡高於秦軍。

  韓軍攻城部隊逐漸靠近,等到了城牆下時,秦軍沒有用震天雷炸。

  震天雷製作成本高,盡量少使用。

  用火攻對付韓軍已經足夠了,韓軍攻城器械皆被燒毀,留下大量屍體狼狽而回。

  武關關城內,醫官在救治著被震天雷炸傷的士兵。

  每人身上被數量不等的瓦片射中,必須把瓦片取出。

  「阿……」

  在醫官取某士兵眼睛里的瓦片時,該士兵大聲叫著。

  這士兵被七塊瓦片射中身體,其它部位還好,沒有造成殘疾,卻不幸被射中了一隻眼睛,變成了獨眼龍。

  還有一人身上被十數快瓦片射中,其中一塊射在胸口,所幸有甲片保護,瓦片所在部位不深,並未危機生命。

  最倒霉的一名士兵,被瓦片射中頸動脈,失血過多身亡。

  看著被炸傷的士兵,秦兵們更直觀感受震天雷的威力。

  孟通把韓軍使用盾牌這個方法,派人向皇帝報告。

  子嬰得知后,再派人讓武關守將蘇忠知曉,讓蘇忠有所防範。

  韓軍的方法,不久后被項羽知道了,項羽也命人製作大盾牌。

  ————————

  下辯縣城,大批民眾從城門而出,向東而去。

  敵軍離縣城已經不遠了,所有人必須轉移。

  相關的物資,都已經提前轉移走了。

  縣城西邊的軍營,也拔營起寨。

  指揮部搬遷的地址,韓信早已選好了,在隴西郡東邊跟內史區交界處。

  九月底,聯軍進入了下辯縣城。

  不出李左車所料,這裡空無一人,沒有留下任何物質,只有空蕩蕩的建築物可供他們使用。

  對於李左車來說,這已經足夠了,他又把指揮部設在縣城,便於指揮前線大軍。

  從隴西南邊交界處,再到深入山區的下辯縣城,聯軍已經沿途開拓出一條道路,道路連接著許多個軍營,兵馬行動、糧草運輸暢通無阻。

  他們想著的是攻秦,認為暴秦一定能被滅,卻不好去想,要是這次失敗了,辛辛苦苦開拓出來的道路,最終會被秦國所用。

  在隴山行宮的子嬰,有件事讓他頭疼,那就是秋收。

  尉繚說,秦國人手不足,他已經竭盡全力了,秋收還是受到了一些影響,有些莊稼未能及時收割。

  現實情況如此,子嬰沒有去責備尉繚,只要能挺過這個難關,一切都會回歸正常。

  所幸的是,秦國有足夠的糧食儲存,六十萬軍隊日常伙食,再加上遷移百姓糧食補助,這些存糧還足以堅持一年有餘。

  開戰已經四個月了,秦軍累計陣亡萬餘人,累計殺敵三萬餘人。

  子嬰對取得最終勝利,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不過,秦國和敵人的生死較量,不僅僅是在戰場上,而是全方位的較量,為求勝利不擇手段。

  危險正悄悄降臨嬴子嬰身上。

  ——————————

  「終於鑄造出來了!」

  部下向項羽報告,新的盾牌已鑄造好了。

  兩天後,盾牌運到營寨,項羽看著這些大盾牌,很是滿意。

  這是他專門命人鑄造的。

  他認為楚軍比函谷關外的韓軍、齊軍強得多。

  韓軍扛住了秦軍震天雷打擊,到了函谷關下卻毫無辦法。

  項羽一定要讓自己的軍隊,攻陷武關。

  回到皇帳,御廚已準備好膳食,虞姬正等著他回來一起用膳。

  項羽最看重兩件事。第一,是滅暴秦,稱霸天下;第二,是跟虞姬好好在一起。

  帶著大軍到函谷關不久,項羽思念虞姬了,讓虞姬來到這裡。

  虞姬見項羽臉有喜色,問道:「何事讓陛下高興?」

  項羽淡然一笑,說道:「暴秦雖有震天雷,但並非沒破解之法,我已找到破解之法。破武關、入關中,指日可待。」

  他破解震天雷,鑄造大盾牌,只是其中一環。

  對於要防備在城牆前秦軍使用震天雷,項羽也想到了相應的辦法。

  愛人在身邊,滅暴秦又有希望,項羽的心情非常好。

  虞姬為之高興,盈盈一笑,說道:「妾身祝陛下早日滅秦,成就霸業。」

  項羽開心一笑,把虞姬摟在懷中,溫言道:「等滅暴秦后,你喜歡住在關中還是彭城?」

  虞姬依偎在項羽懷中,感受到無比的幸福,柔聲道:「陛下喜歡待在那,妾身都跟著陛下。」

  項羽道:「聽聞暴秦的枸醬味道甚好,等滅秦后,咱們要好好嘗嘗。還有咸陽宮、阿旁宮,如若愛姬喜歡,就在那兒住下,如若不喜歡,朕一把火燒掉。」

  虞姬道:「聽聞阿旁宮甚為華麗,嬴政為建造阿旁宮,徵調許多民夫,不少民夫還因此累死,要是將之燒掉,太可惜了。」

  項羽道:「凡是暴秦之物、凡是嬴姓之物,除非你喜歡,否則,朕全部都會燒掉。」

  隨之,他顯出憤恨之色,再說道:「暴秦曾滅我楚國,又讓祖父兵敗自殺,我項家跟贏家之仇不共戴天,朕定要報仇雪恨。」

  說罷,項羽那強有力的右手緊握著拳頭。

  項羽極為憎恨暴秦,憎恨嬴家的人,虞姬對此深有體會。

  虞姬道:「妾身想在阿旁宮住下,陛下就別燒阿旁宮了。」

  她不僅想見識一下阿旁宮,也不希望這難得的宮殿建築被焚毀。

  隨即又說道:「還有那個項邯,咱們去到關中后,讓項邯也到關中來,他是自家人中辦事最牢靠的。」

  項羽笑道:「只要愛姬喜歡,朕一切隨你所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