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馬錯
盡管鄢城令說了不懼生死,但是人的求生欲是本能的,因此在聽到喊殺聲時,還是不自覺地勃然色變,不過很快就恢複過來,緊接著鄢城令沒有任何意外的說道。
“莊將軍你的大軍殺進來又如何,隻要吃了酒就死定了!哈哈!”
如今的鄢城並不大,因此半柱香時間,就已經隱約看到正在趕來的楚軍軍士,直到此時,正在挾持著鄢城令的莊邑才常舒了口氣。
“將軍!屬下身中劇毒以後怕是不能再隨將軍征戰沙場了!”
此時正在哈哈大笑的鄢城令笑聲戛然而止,眼中滿是震驚的看著莊邑說道。
“你說什麽?不可能!不可能!你怎麽可能是假的!”
隨後在鄢城令不可思議大眼神中,“莊邑”撕下了臉上的麵具,麵具下是另一副麵孔。
原來,早在莊邑前來赴宴之時,錦衣衛密探就已經察覺到城中有異常,又恰好,這位錦衣衛密探剛好出身墨家,是位擅長易容變裝的墨家俠士,於是就有了這一偷梁換柱之策。
本來按照錦衣衛的想法,是想讓莊邑直接攻城,然後當眾斬殺了這鄢城令,但是莊邑是位開疆拓土的將軍,不是錦衣衛的密探。
他不僅要把鄢城拿下來,還要讓鄢城百姓歸心於楚,而這鄢城令在鄢城名望很高,若是沒有理由,貿然殺之,定會引起大亂。
而莊邑的目的是打通糧道,所以沿途城池萬萬不可混亂起來,因此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才能在斬殺了這位鄢城令的同時,讓城中百姓不至於群情激奮,最終引發混亂。
但是莊邑身為一軍主將,不可輕易以身犯險,因此才有了這易容,代為赴宴的事。
實際上這易容術並不高明,熟識之人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破綻,但是白天之時,莊邑頭戴盔甲,一張臉都沒全漏出來,再加上鄢城之人也沒有熟識莊邑的,這才能讓這易容術給騙了。
拿下了鄢地,糧道已經打通了一大半,此時距離築陽已經不遠了,若是急行軍最多五日即可抵達築陽,加上沿途還有兩座縣城需要拿下,因此莊邑計劃十日以後抵達築陽。
而此時的築陽,司馬錯與蒙驁兩人正在築陽城內外互相算計,就在蒙驁發現司馬錯大軍有二十萬時,司馬錯也發現了,楚國國內的援軍在源源不斷的進駐築陽,據斥候來報,數日來,已經陸陸續續有三支援軍總計超過五萬人進駐築陽,這讓司馬錯愁眉不展。
畢竟要用十五萬人攻打有十萬人駐守的築陽,非常的困難,強攻是別想了,隻能以計策取勝,可是用計需要條件,並不是隨時都能用的。
至於所謂二十萬人,那隻不過是司馬錯為了威懾築陽敵軍,打擊築陽城守軍士氣,而廣插旗幟造成的假象罷了。
而此時的築陽城中蒙驁同樣愁眉不展,以六萬人抵擋二十萬人即使是有城牆之助,也支撐不了多久。
至於三路援軍的五萬多人,那是趁著夜色出城,白天再進城,如此一來造成城中軍隊眾多的假象,讓司馬錯不敢輕舉妄動,輕易強行攻城,進而拖延時間罷了。
但是紙包不住火,即使不被斥候及黑冰台發現,以司馬錯戎馬一生的經驗,隻要司馬錯一攻城,就能發現城中守軍到底有多少,到時候。。。
因此此時的蒙驁也很是焦慮,當然蒙驁不是沒想過向景陽借兵,但是此時韓魏動向不明,南陽郡仍在秦人的掌控中。
景陽手中也隻有不足六萬人,分駐垂沙和鄧成兩城後每城不足三萬人,若是此時再向景陽借兵,到時候一旦秦軍突襲鄧城或垂沙,隻怕是兩城剩下的人馬不堪一戰啊!
為今之計隻有向王上求援,同時希望莊邑手下千牛軍能夠早點來援吧!否則以築陽城目前的局勢,麵對征戰一生的秦國名將司馬錯所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蒙驁心中完全沒底,不知道能撐多久。
就在楚國的幾路大軍征戰四方之時,東郢城中,熊元也是焦躁不安,前線的軍報不時的傳來,好在一切都再按照預料的發展。
先是景陽占領垂沙,隨後是項燕拿下了計劃之外的扞關,緊接著莊邑占領充陵,隨後景陽超乎預料的又拿下了鄧城。
接連的捷報讓熊元喜不自禁,隻是就在此時,錦衣衛傳來的密報,給了熊元當頭棒喝,秦國竟然再次征兵三十萬,這直接超出了熊元的預料,秦國超出想象的強大。
隨後不久,秦王稷任命司馬錯為將,領兵伐楚這一消息直接讓熊元再次坐立不安起來,不為別的就為司馬錯這三個字。
司馬錯是誰,司馬錯和龐煖一樣是縱橫家的名人,司馬錯的成名之作是助秦國拿下了蜀地的數千裏之土。
同時司馬錯多次領兵伐魏,魏國的河東地以及河內地的大部分地域,都司馬錯打下來的,除此以外楚國的黔中郡、上庸地也是被司馬錯奪走的,秦國近五十年來擴地數千裏,論及功勞白起與司馬錯占了大半。
若論及兩人的功績,幾乎是相差不多,之所以如今白起盛名在外,是因為司馬錯自從二十年前秦楚焉郢之戰後,就因年歲已大,很少出征了,此次秦國麵臨著巨大的危局。
不得已之下,司馬錯竟然以八旬高齡被秦王稷再次啟用,這雖然也顯現出了秦國已經毫無保留,顯露出了所有的力量。
同時用司馬錯來伐楚,用白起伐趙,也能看出秦王稷的雄心壯誌,這是想要以一己之力獨占趙楚兩國。
但是不得不說,秦國一百多萬大軍,再加上這兩位秦將,這種瘋狂的舉動真的可行,畢竟這兩位秦將的名聲,都是用山東六國數十萬將士的鮮血和頭顱建立起來的。
如今司馬錯伐楚,一下子讓熊元緊張起來了,熊元猜到了可能會是王齕、王陵、王翦甚至是秦太子柱、或者秦王稷親征,唯獨沒想到司馬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