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趙括
趙王丹顯然很清楚這裏麵的事,所以轉頭看向虞卿同時問道。
“虞卿以為如何?”
“王上!鄙臣願意使燕,隻是這騎兵將領,鄙臣推薦北地一位年輕萬夫長李牧!”
虞卿的話讓平原君趙勝麵色大變,這虞卿的意思很簡單,我可以不顧危險前去出使燕國,隻是這騎兵將領,將有平民派的人李牧來擔當。
而平原君之所以麵色大變也是因為這個,平民派的廉頗已經統禦數十萬大軍,如果再讓平民派舉薦的李牧,統禦趙國胡騎,那趙國八成以上的大軍掌握在平民派手裏,如果那樣自己這些貴族派可是不好過。
不過隨後平原君就笑了,因為這種情況不止自己不願意看到,趙王丹肯定也不願意看到,果然緊接著就聽到趙王丹的聲音傳來。
“虞卿!燕國速來與我趙國不合,虞卿是寡人肱股之臣,若虞卿前往出使燕國,燕人會如何做尚不可知,因此此次出使燕國之人就由樂間去吧,他畢竟曾是燕臣,在燕國尚有根基,至於胡騎統領,李牧此人,寡人聽說過,雖戰功赫赫,但是畢竟年幼,難免年輕氣盛,怕是難當大任,諸位可還有人選?”
趙王丹的話,和平原君趙勝預料的一樣,果然是不願意看到趙國的兩路大軍統帥都是平民派的人。
趁此機會,趙勝趕緊給了旁邊的趙豹一個眼神,趙豹立刻會意,搶在虞卿和藺相如之前開口。
“王上!馬服君之子趙括熟讀兵書、精於謀略可堪大任,臣舉薦趙括為騎兵統領!”
馬服君趙奢原本也是貴族派的支柱之一,幾年前病逝了,現在趙豹將馬服君之子趙括舉薦出來,就是在給貴族派增加權柄。
“馬服君之子倒是不錯,不過此事幹係重大,還是招上殿來,與寡人見見再來決定吧!”
趙王丹顯然聽懂了趙豹話裏的含義,這也是趙王丹願意看到的,此時廉頗手握五十萬大軍,平民派與貴族派實力已經有些失去平衡,此時讓貴族派掌管騎兵也是平衡雙方的辦法,但是突襲關中之事,事關重大,趙括到底如何還是要見一見再說的。
此時的馬服君趙奢已經去世,而趙括此時也已經三十多歲年近四十了,這個年紀已經不算小了,並且趙括在邯鄲也是頗有才名,並不像後世所說的隻是誇誇其談之輩。
其實從一個相對公正客觀的角度看,曆史上趙國在長平之戰中落敗有其必然性,並不全是趙括的過錯,實在是趙國確實不如秦國。
曆史上這場戰鬥在趙軍主帥廉頗,采取了穩中求勝、伺機反攻的戰略方針以後,秦趙兩國僵持了三年,僵持三年的戰爭,已經不是單純的比拚軍事實力,而是比拚綜合國力。
長平之戰曆時三年多,秦趙雙方投入的兵力達到了一百萬之眾,這在當今世界都實屬罕見,更何況在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
所以,對於秦趙兩國來說,這都是傾全國之力在供給自己的軍隊,一百多萬張嘴,每天就像一個無底洞,如果每個士兵每天食用三斤糧食的話,一百多萬人就是三百多萬斤,一千多天消耗則是三十億斤糧食。
這個數字恐怕拿到今天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以當時列國的農業生產實力來看,最強大的恐怕還是秦國,盡管如此,經過了三年的對峙消耗,秦國國力也日益捉襟見肘。
再來看趙國,趙國本身地處北方苦寒之地,農業生產水平比較低,此時供給五十萬大軍的一日三餐,更是非常費力,所以,經過三年的消耗,趙國首先顯得力不從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曆來是戰爭的核心問題之一,趙國率先缺糧已經注定了趙國的敗局。
所以趙國之敗雖有趙括的關係,但是也隻是提前了這個結果而已,而且趙括麵對的是後世都公認的,中國曆史上最厲害的統帥之一的白起,打輸了也是正常,這並不意味著趙括很無能。
因此趙括上殿以後,當趙王丹開口詢問趙括時,趙括的回答很精彩。
“鄙臣趙括參見王上!”
“免!”
“趙括,爾父馬服君乃我趙國名將,戰功赫赫,寡人相信虎父無犬子,如今秦趙之戰焦灼,寡人欲派一支騎兵,千裏奔襲,自北地直下關中,進逼鹹陽,若使括為將,括當如何襲擊關中?”
趙括略一思考,說道。
“回稟王上!鄙臣以為,千裏奔襲,對馬力人力要求頗高,因此人數不宜過多,且應分散行動,目的也不是占領土地,而是破壞關中秦人的田地,房屋、殺戮牲畜、人口等等,致使關中之地,民不聊生、盜匪肆虐,迫使秦人投入巨大的資源消耗大量的時間來恢複關中之地的創傷,同時不宜與秦人關中守軍正麵作戰,應該避實就虛,以破壞騷擾為主,逐步削弱秦國的戰爭潛力,迫使秦人在上黨戰場讓步,到時我趙軍占據主動,不管是攻是守,都可穩操勝券。”
“好!不愧是馬服君之子,果然是真知灼見,如此寡人就使趙括為將,統領北地十萬騎兵奔襲關中。”
“王上!臣下以為,突襲之事應兵分三路,每路三萬人足矣,此次不與秦軍正麵交戰,為求破壞力巨大,兵分幾路,分別突襲各地,讓秦軍疲於應對即可!因此無需將十萬大軍集結在一起。”
趙括確實有問題,那就是情商不夠,完全沒注意到旁邊平原君趙勝要吃了他的眼神,自顧自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而且語氣鏗鏘有力。
“王上!臣以為趙括之言有理,臣舉薦趙括統率一軍、李牧統帥一軍、樂乘統帥一軍,三路大軍並襲關中。”
藺相如雖然病體羸弱,但是腦袋轉的很快,嘴皮子更是溜得很,迅速的向趙王丹提出了自己的意思。
“王上!樂乘將軍正在上黨統兵作戰,怕是不宜輕動,臣舉薦龐煖為將!”平原君趙勝也是不甘示弱,趁機舉薦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