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回陳郢
楚王橫三十六年秋,大子初領王位,有公子昴於壽春起兵,犯上作亂,王上首征,當是時,八封君聚兵數萬,克下蔡,據城而抗,王以攻心之計破下蔡,借舟師之力渡淮水,設太極殿,忠魂祠,以鼓士氣,遂一戰而下壽春。王僅以月餘時日平公子昴之亂,天下震動。
王收八封君之地置八縣,景差、宋玉、李斯、昭黎等諸人為尹,原下蔡尹鍾醜,國之棟梁,社稷之臣,報國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遂追封盡忠候,入太極殿。
太極殿、忠魂祠楚人之榮也,自此,凡楚人皆敢為國而不惜死,自焉郢失陷後,楚人始複宣威之心,強秦之懼,漸褪。
陳郢城章華宮,熊元站在窗口看著天空中的雲彩,思緒不由得飄到了幾天前,幾日前自己回到陳郢,王後趙施在城外十多裏處迎接自己。
朝中諸卿則也在城外相迎,趙施本來應該和朝中諸卿一起在城外相迎的,但是為了能夠早一點看到熊元,所以自己帶著是幾名侍衛宮人跑到了城外十裏處來迎接自己。
當晚章華宮中,小別勝新婚,兩人一番翻雲覆雨後,趙施依偎在熊元懷裏,看著懷中佳人,真是覺得美不勝收。
當時的趙施頭戴一柄由羊脂玉所雕成的玉簪,玉簪斜插在挽成桃花髻的青絲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現在想來都讓熊元不禁覺得回味無窮。
搖搖頭將這些先放下,考慮起自己的武漢城的建立,現在自己平了公子昴,建立了八個縣,並且將宋玉等人派出去任職。
其實在幾人赴任之前,熊元特意單獨召見了他們,都是年輕人,以前也都認識,所以也沒什麽太大的顧忌,該說的都說。
總的來看,這些年輕人雖然不乏心機深沉之輩,但是目前還都懷有一顆熱血澎湃的報楚之心。
最後熊元留下了宋玉和李斯,宋玉在見到熊元時,表現出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文人該有的風度,隻是稍微驚愕了一下就反映了過來,此時熊元將宋玉留下可不是為了敘舊,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宋大夫!你在這陳郢城中為官,現在被寡人放到偏遠之地為縣尹,心中可有怨言。”
“王上!臣下以為,王上所為必有道理?”
“宋大夫!還真讓你說對了!寡人認為你不僅有詩辭之才,還有治世之才,所以寡人用你。”
隨後熊元停了停,看了看李斯,李斯是最近才被找到的,現在的李斯已經二十出頭,雖然也麵容英俊,但是言行舉止間透漏著一股戾氣,看來已經接觸了法家思想。
“讓你們去當縣尹,算是寡人對你們的曆練,畢竟一縣不治如何治一國,而且寡人以後會另有安排,你們切記,我楚國之弱,弱在地廣人稀,封君眾多,力量分散,我楚國曆來富庶,不缺錢糧,缺的是人,所以此去你們要大力鼓勵生育,可以實行獎勵生育的政策。”
“唯!”
“寡人跟你們直言,你們以後會接到許多從來沒有在楚國實行過的政策,無需質疑隻要去執行就好,有顧慮或問題可以通過錦衣衛直接給寡人傳遞消息。”
“王上可是要實行吳起之法,我等所在之縣就是變法之始。”李斯幾乎是一瞬間就反應了過來,頗為激動地說道。
“哦!你如何看出來的?”熊元饒有興致的說。
“王上!新立八縣,雖然大部分都是有世卿貴族子弟擔任,但是我等兩縣卻不是,王上說要推行新政策,卻沒有留下世卿貴族子弟,可見是。。。”後麵的話李斯沒說。
但是是個人都能想來,無非就是因為世卿貴族子弟不可靠,而熊元目前還有所顧慮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改革,而宋玉和李斯所在的兩縣就是試點。
“沒錯!你二人所在之縣,就是寡人的眼和手,所有政策隻有在你們的縣上實行成功了,才會在整個楚國施行,你們切不可看輕了縣尹之職,對寡人來說你們就是寡人的指向燈。”
“唯!宋玉(李斯)定不負王上看重!”
想到這裏,熊元回過神來,想來兩人現在已經快要到任了吧!
對於武漢城,昨天水泥已經試驗成功了,隻是和神臂弩一樣,想要大批量生產,還需要克服一些問題。
現在水泥的大批量製作,最大的困難就是石灰石的粉碎問題,還有就是燒製過程中爐溫的控製,爐溫的控製還好說,改進窯爐就好,這個還有辦法可想,可是石灰石的粉碎問題,熊元想來想去沒有什麽辦法能夠快速弄成粉末狀。
想來想去除非是用蒸汽動力,但是很明顯這個時代的科技,蒸汽動力根本就差太遠,首先汽缸所需的鋼材就無法辦到。
想來想去隻有沿河用大量的水力鋼磨、石磨來完成了,隻是這樣一來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工匠。
熊元有心征集全楚的工匠去漢水與江水交匯處,製作一些以水力為動力的簡單粉碎機器,但是此時秦楚邊境並不安寧,這計劃還要押後些時日,等到秦人伐野王時就立刻開始。
眼下還是先大規模提高鋼鐵質量,增強兵器盔甲的強度,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最重要。
說起提高鋼鐵質量,熊元想到了一種技術,那就是豎爐煉鐵,高爐煉鐵是不可能了,可是豎爐煉鐵還是可以的,豎爐煉鐵技術在宋代就很成熟了,現在應該可以嚐試。
而且自己也讀過一些關於這方麵的知識,豎爐煉鐵並不是很難,但是卻能夠大規模提升煉鐵質量和效率,可以算的上是古代的黑科技了。
思來想去,眼下武漢城受戰亂影響,要築城怕是短時間內實現不了,看來巨陽還是不能放過,而且巨陽城也在穎水沿岸,就先在巨陽沿河製造大量的水力粉碎機械。
但是在此之前必須先召集大量工匠,熊元思來想去,決定頒布成為楚王以後的第一條法令獎勵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