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隴州父老
提頭來見有些不吉利。
目前為止,劫營隻是推測,若李繼忠不來,難不成楊師厚真自己砍自己腦袋?
李巨川倒是很確定。
李曄覺得不管李繼忠來不來,自己都要準備。
天黑之前,李曄帶了兩名親衛巡視各營,今日攻城烈度高,持續時間不長,攻城都是重甲兵,傷亡倒是不大。
見了皇帝來看望自己,士卒們喜不自勝。
雖說從中唐起,皇帝經常被藩鎮頭子們打臉,但在普通士卒心中還是有些影響力的。
李曄本不怎麽端架子,跟士卒說說笑笑,噓寒問暖。
將士們士氣普遍很高,沒覺得隴州有多難打。
大部分士卒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輕人,希望破城後,能得些賞賜,回家讓妻兒老小吃個飽飯,沒娶親的希望成個家,都是一些樸實的願望。
重振大唐隻是一句口號,他們也沒見過輝煌的大唐,隻是在這唐末亂世裏,如浮萍一般飄搖。
光打雞血、喊口號是沒用的,要想獲得士卒和百姓的支持,就要讓他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隻有跟他們的利益捆綁,重振大唐才有可能實現。
否則別人憑什麽跟自己走?
憑自己是皇帝?
中唐起,被亂兵趕出長安的大唐皇帝不在少數。
德宗即位之初跟昭宗頗為相似,胸懷大誌,推行兩稅法,力主削藩鎮。
隻不過漠視士卒和百姓利益,被有心人利用。
一個涇原兵變,五千涇原兵攻破長安,皇帝逃奔奉天,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好局麵葬送,大唐徹底陷入此起彼伏的兵變之中,皇帝權威喪盡,關東藩鎮頭子直接稱王,朱泚更在長安城裏稱帝。
內部一團亂麻,外部更加虛弱無力,清水之盟,隴右諸州劃歸吐蕃。
隴右諸州的淪陷,對唐廷影響深遠。
當時的南詔也蠢蠢欲動。
不過幸虧此時大唐命不該絕,李晟、韋皋兩位大牛力挽狂瀾,內平叛軍,外禦吐蕃。
月黑風高。
曠野中不時傳來一兩聲狼嘯,孤獨而蒼涼。
隴州城一片漆黑,城頭連火把都沒有。
太安靜了,反而讓人感到壓抑。
李曄沒在大帳中,而是帶著親衛都跟普通士卒一起。
要說古代夜晚還真是難熬,一群大老爺們的,也沒什麽娛樂節目。
全軍上下披甲枕戈,分批休息。
也不知道到了什麽時候,就在李曄覺得李繼忠不會來的時候,前營猛然間喊聲大作,接著火光蔓延起來。
喊殺聲穿透黑夜,分不清敵我。
李曄原本打算幫忙的,這個情況還是不要亂動為妙。
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神操作,就是後世也時有發生。
以楊師厚的能力,八千大軍以逸待勞,幹掉劫營敵軍應該是沒問題的。
前營戰事隻持續了一個時辰,就漸漸歸於平靜。
敵人既然沒有衝到中營,就說明被打退了。
不過此時楊師厚還沒派人過來匯報情況,李曄隻能繼續等待。
終於在黎明的時候,斥候來報,楊師厚已經攻入隴州城中!
李曄大喜過望,他最怕的就是攻城時候的絞殺戰,雙方一點一點把兵力送上城牆搏殺。
“傳令孟方同部進城。”
攻入城中,不代表戰爭結束,李繼忠若是組織巷戰,對隴州的破壞更大。
李繼忠的家眷還在鳳翔,但這些對他沒有絲毫威懾力,唐末亂世,禮儀人倫隨著天下秩序一起崩潰。
父殺子、子殺父的慘劇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荊南節度使成汭疑心兒子靠不住,全部殺之了事。
兒子殺老子,就不用說了。
天色大亮的時候,楊師厚一騎飛馳而來,手上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不顧親衛的阻攔,見了李曄才下馬參拜:“末將幸不辱陛下之命,逆賊李繼忠人頭在此!”
“楊將軍真乃神將!”李曄讚歎一句。
楊師厚向來不得誌,在李罕之手下蹉跎至今。
今日一戰,才算真正的揚眉吐氣,當下滿臉紅光,對“神將”二字極為受用,“末將謝陛下!”
最硬的隴州打下,鳳翔、邠寧諸州也就不在話下了。
李曄和楊師厚一起進城。
上一次在鳳翔嚴明軍紀,現在效果就出來了。
禁衛軍、天策軍封鎖全城,街巷裏全是巡邏的士卒。
守軍在李繼忠被斬殺後,失去抵抗意誌,放下武器投降,也有漏網之魚竄入百姓家裏,隨著秩序的穩定,遲早會被揪出來。
由於戰事發生在深夜,而且是速戰速決,百姓隻受到些許驚擾,不像鳳翔城那般混亂。
最讓李曄高興的是府庫中的糧食居然有五萬石,三萬緡錢。
李曄對錢沒個概念,再說關中窮成這樣,有錢也買不到什麽。
這年頭關中能有餘糧的州縣絕對少見,由此可見隴州的富庶。
五萬石糧食減輕了不少壓力。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士卒沒有肉食,對糧食的消耗更大。
一萬守軍,戰死不到兩千人,投降六千多人。
加上鳳翔城內的降軍,差不多一萬五千人。
放了他們,說不定有人振臂一呼,又是一股不小的勢力,隻能暫時編入輔軍改造。
嚴明的軍紀下,城內不僅沒出現搶掠事件,甚至還有富戶驅趕幾百隻前來勞軍。
隴州水草豐美,百姓不僅種地,還因地製宜的放牧。
李曄穿越一年,還沒見這麽主動的。
“拜見陛下。”說是富戶,穿著也全是農人打扮。
“快快請起,難得你們還心懷大唐。”李曄感慨道。
唐僖宗動不動跑路,關中民心早就喪盡,李曄這個皇帝也就在長安有些影響。
帶頭之人頭發花白,滿臉皺紋,至少六十歲,至少經曆過宣宗朝的大中之治,“小民生是唐人,死是唐鬼,聽聞陛下奮起擊賊,小民早邊陲亦不勝歡欣,朝廷大軍入城秋毫無犯,真乃王師典範,小民代隴州百姓特來勞軍。”
能說出這番話,在當地肯定不是什麽尋常人物。
李曄感歎道:“國家艱難,爾等亦受苦受難,朕身為天子,愧對關中父老。”
“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不棄隴州子民,隴州子民自然不負陛下。”
一席話,讓李曄心中暖意大生。
回想當初在長安城牆上,望著李茂貞的鳳翔大軍,神策軍畏畏縮縮,朝中大臣各懷鬼胎,心中萬念俱灰。
百姓的支持,讓李曄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軍紀永遠是重中之重。
秦宗權、孫儒之流,兵威煊赫一時,最終還不是兵敗身死?
李曄頭腦一熱,當下拿出兩萬石糧食,分發給城中百姓,又用三萬緡錢收買城中豬羊,讓兩萬士卒飽餐一頓。
這年頭能吃飽肚子都不錯了,更別提吃肉。
一時間,軍民盡皆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