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攻秦大戰的根本,不在一城一地的攻堅爭奪,而在大軍野戰。
但是在眼下,王賁清楚,這一戰不應該發生,胡亥手中的這一支秦軍是大秦帝國最後的生力軍。
而且這是一支鐵騎,擁有快速移動,穿插的能力,有這支大軍在,就可以在關鍵時刻予以必殺一擊。
一念至此,王賁想要胡亥迅速撤軍的心思一下子就重了起來。
畢竟當戰爭進行到關鍵時刻,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之時,一支六萬人的生力軍,足以扭轉戰局。
而秦帝胡亥手中的大軍又是一支真正的意義上的精髓,擔任這樣的任務,輕而易舉。
杖桿落在手中,王賁畫著線,目光幽深。對於天下局勢變化,他沒有與其他諸將商量。
在此刻的秦軍之中,諸將無不服從,他就是秦軍的主心骨,可以秦軍幕府只是一個擺設。
「目前看來,最危險的還是韓信,必須讓陛下回師函谷關,無論如何,函谷關以西,絕不能失去!」
心中念頭有了決定,王賁轉頭對著剛剛走進幕府的中軍司馬,道:「立即通過黑冰台向陛下傳令:讓陛下放棄趙地。」
「立即率領大軍,過上黨,走河東,入離石要塞,與函谷關守將匯合!」
「是!」
看見中軍司馬正要離開,王賁叮囑一聲,道:「告訴陛下,濟北王韓信已經攻破梁縣,置身於三川郡腹地,兵鋒隨時威脅函谷關。」
王賁心裡清楚,只有將事情的嚴重性告訴胡亥,才能讓胡亥放棄與李左車一戰,然後率領大軍直入關中。
「是。」
……
中軍司馬剛剛離開,大將白舒就走了進來,只是此刻的白舒臉上沒有絲毫的輕鬆,而是無比的凝重。
「白將軍,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嘛?」王賁的嗅覺是十分敏銳的,白舒剛一走進,他就察覺到了白舒身上的壓抑。
「稟上將軍,項羽陪人送來戰書,欲與上將軍與明日在轘轅關前,一決高下!」白舒神色恭敬,對著王賁,道。
「本將知道了!」
微微頷首,王賁就清楚,必然是李左車回師的消息傳到了項羽的耳中,下戰書,這便是項羽的反撲。
結果白舒手中的戰書,王賁翻看了一眼,眼底掠過一抹精光。
這個機會是項羽需要的,何嘗不是他需要的,數十萬大軍,甚至於百萬之眾,彙集在三川郡。
不管是項羽還是王賁,他們都清楚繼續拖下去,對誰都不利。
這一戰的機會,其實是彼此雙方都渴望的,當王賁看到戰書的第一時間,他就決定答應。
「白將軍,轉告楚軍使者,本將答應了,明日一戰定輸贏!」王賁眼中殺機一閃,心頭再也沒有疑慮。
因為在這之前,他已經將整個大局,全部安排妥當,有了秦帝與李必,就算是他在轘轅關敗了,也不至於導致大秦帝國滅亡。
一時間,王賁有些有恃無恐!
大秦帝國的後續之事,他已經算是託付給胡亥與李必,此刻他需要想的只是如何一戰。
並且在這一戰之中,戰而勝之!
此刻,秦軍與聯軍統帥都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與此同時,兩個人都布置了後手。
項羽的後手是韓信,王賁的後手是胡亥,這一場戰爭,是中原大地之上最為優秀的四個統帥之前的你爭我奪。
「王上,秦軍主將王賁接下戰書,並約定明日正午與我軍一戰!」使者傳來的消息,項羽點了點頭。
「好,你下去休息,本王知道了!」
項羽對於攻破轘轅關,有著十足的信心,因為他自信,在兵法戰陣之上不輸於任何人。
在歷史上,大戰之勝敗歷來不僅僅在裝備器械。
項羽心中很是清楚,攻秦大戰的根本,不在一城一地的攻堅爭奪,而在大軍野戰。
只要一舉殲滅上將軍王賁的秦軍主力,到時候三川郡城池都會成為不設防的財貨府庫。
雖然他們沒有大型器械,只要擊潰王賁之後,洛陽等地也是唾手可得。
先野戰而後取城,謂之野戰奪城。
項羽對於這樣的戰法極為的推崇,這是大秦帝國武安君白起開創的戰法。
歷史上武安君白起大戰百餘,每戰必斬敵首十萬以上,必拔城數十座,可以說是將野戰奪城之法展示得淋漓盡致。
項羽比任何清楚,若是一城一城打去,斷無秋風掃落葉之威。
而他這一次滅秦,就打算效仿武安君白起,一次性擊破秦帝國主力與山東諸國的精銳。
到時候,放眼天下,沒有人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阻止西楚統一中原大地。
項羽自視甚高,在他看來,當年白起能夠做到的事情,他項羽也能夠做到。
……
就在這個時候,遙遠的咸陽城中卻是另外一片景象,秦帝胡亥的攻入趙地圍困邯鄲的消息,早已經傳入了咸陽。
當消息傳來,大秦朝野上下都處在極其亢奮之中。
秦帝攻入趙地,圍困邯鄲的傳來,讓大秦帝國群臣又驚又喜,原本舉國皆兵對峙在嬛轅關的忐忑不安。
以及鬱悶之氣一掃而去,陡然之間舉朝振作。
「左相,陛下圍困邯鄲,雖然只是一步棋,但是這對於國人百姓,卻是有一種強有力的支柱!」
右相蒯徹眼中精光一閃,對著子嬰,道:「我以為當立即布告天下,振奮軍心民心!」
「只有我大秦帝國上下一心,這一戰我軍必勝!」
「太尉你們看?」半響之後,子嬰對著尉繚,道。
在這個時候的朝廷之中尉繚是最有權勢與威望的,畢竟秦帝與上將軍王賁全部都在戰場。
子嬰雖然心下贊同,卻也需要尉繚等人的同意。
「左相,右相所言甚是,陛下率領大軍進攻趙地圍困邯鄲,應該明告天下!」
尉繚縷了一縷鬍子,道:「陛下貴為帝皇,依舊為大秦而戰,這樣的消息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鼓舞人心!」
「好——!」
……
左相子嬰,右相蒯徹,以及太尉尉繚等幾位股肱大臣一會商,立即傳書各郡縣,將這一大好消息明告朝野。
畢竟這樣做,能夠在這浩浩蕩蕩的戰爭之中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