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涇陽國人歡天喜地,為胡亥舉行了盛大的接風儀式。庶民浩浩蕩蕩,世家大族濟濟一堂。
走出郡守府,胡亥一行人受到涇陽民眾的夾道歡迎。男女老幼身穿破爛衣衫,對胡亥一行人殷殷期盼。
這時老秦人對於大秦帝國皇帝的尊重,也是當下北地三郡慘狀的表露。
……
青銅帝車轔轔駛來,四匹高頭大馬拉著帝車沿著街道,直入涇陽中央廣場。與此同時,涇陽國人已經站滿了廣場。
這片廣場雖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廣場,只是一片平整的場地,卻是涇陽唯一的空曠所在。
故而有廣場之名。廣場者,是一城道路樞紐,是城中人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或交通活動的場所。
當青銅帝車在鐵鷹銳士的護衛下,轔轔駛來。時當大日當頭,廣場正中央已經修好了一座高台。
八名侍女正穿梭般地在高台中擺布收拾,厚厚的黑色地氈使得她們變成了無聲忙碌的影子。
這時,腰懸天問的胡亥跳下帝車,大步匆匆地走了上來。他看也不看侍女們一眼,進入廣場中央直上高台。
本就不大的涇陽廣場已經是人山人海,先行到達的郡兵已在廣場上全面戒嚴。
中間黑氈鋪地的大道直達九階之上的高台。胡亥踩踏而上,與此同時,廣場響起震天動地的歡呼。
「陛下萬歲!」「大秦萬歲!」
……
走上高台,在長案前站定。胡亥伸出雙手輕輕一壓,頓時漫天歡呼聲為之一頓,萬千國人一下子安靜。
「大秦帝國近來多災多難,六國移民揭竿而起,大秦帝國退守關中!」胡亥喟然一嘆:「然我國人,不畏艱難,努力耕耘,以求富國強民。」
「然,天公不作美。收割之際,冰雹天降,北地,上郡,九原三郡,莊稼顆粒無收。房屋摧毀一半,國人死傷無數。」
說到這裡,胡亥聲音再一次拔高:「大秦帝國危如累卵,此際正是休養生息,準備東出之際。」
「朕坐鎮咸陽,本不該輕出帝都。然,北地三郡受災,朕心急如焚,故而與國尉一旦北上涇陽。」
「朕前來涇陽,並不能改變結果。但是朕只想告訴國人一句——不管到何時,不管到何地,只要大秦帝國存在,只要國人還認可朕這個皇帝,朕便與萬千國人同在。」
「巴蜀,漢中,關中平川皆大豐收。蜀倉,漢中倉,灞上倉,咸陽倉皆有餘糧。除了灞上倉,必須保證函谷關守軍之外,其餘皆可調集北上賑災救民。」
「此際,朕已經下令國尉與左相,調集咸陽倉,北上賑災救民。大秦帝國朝廷官吏,包括朕,一日三餐皆同於國人,不得有例外。」
「朕相信,只要老秦人上下一心,必能渡過這一場災難,重建新的家園!」
「朕決定安排官吏,逐一走訪各地,若有危險村裡。當搬遷於安全之地,為了老秦人,為了大秦帝國,朕有一句話想說:天下皆秦地,老秦人沒有故土難離!」
就在此刻,全場山呼:「大秦萬歲!」「陛下萬歲!陛下萬萬歲——」
……
「咳咳——!」
胡亥咳嗽了一聲,山呼聲戛然而止,其高聲宣布:「人心昭昭,天地悠悠。關中八郡皆乃大秦故土。今北地,上郡,九原三郡遭受災難,實乃大秦帝國之難。」
「凡我國人,不論商賈,工匠,耕夫,婦人,老人,青壯,皆有救災之心。」
「如今朝廷府庫空虛,無力興建三郡。朕在此昭告天下臣民:凡有力者,出力。有財者,出財。」
「朕會下令左相府建立募捐中心,大秦國人可募捐物資,以救援北地三郡,以全拳拳報國之心。」
說到這裡,胡亥解下腰間天問。高舉過頭頂,對著萬千國人深深一躬:「如此,朕代北地三郡百萬國人,拜謝諸位!」
話音落點,全場沸騰了:「陛下萬歲!陛下萬歲!陛下萬萬歲!」
胡亥深深長躬,人山人海的涇陽廣場安靜得像幽深的山谷,唯聞連綿不斷的粗重喘息。
普天之下,隸農平民不過是最底層的,他們的生死沒有人在乎。可是,就在今日這光天化日之下,萬千庶民親眼看見了大秦帝國二世皇帝為了北地三郡國人,向大秦國人深深一躬。
皇帝對萬民深深長躬,亘古未有!
這一刻,埋藏在多少隸農心中的輝煌大夢,竟然真的一朝實現了,廣場上的萬千庶民哭了。
這一刻,他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胡亥,對於老秦人的看重。他們能夠感受到,皇帝那顆為民的拳拳之心。
良久,廣場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聲浪:「陛下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這一幕,胡亥的眼睛濕潤了。老秦人就是如此淳樸善良,稍微一點恩賜,他們就會感恩戴德。
大秦帝國擁有如此國人,何愁不能再一次掃平天下,重鑄帝國榮光。
等到歡呼雀躍平息了,尉繚登上高台:「大秦帝國,北地三郡重建,從這一刻開始!奏樂——」
……
「咚咚——」
……
「嗚嗚——」
……
頓時,整個涇陽廣場都轟鳴了起來。那不是絲竹塤篪之音,而是沉重轟鳴的戰鼓與牛號角,給人一種向上衝鋒之感。
「陛下書告天地臣民——」
與此同時,胡亥展開一卷竹簡,高聲,道:「昊昊上天,冥冥大地,大秦帝國朝野臣民:今大秦帝國危如累卵,劫難重重!今後我大秦帝國當順天應人,力求國強民富。」
「噌——!」
天問徒然出鞘,一道白光閃過,胡亥割破手掌直面高台下萬千國人:「朕今日以血盟誓:大秦帝國朝廷,大秦帝國皇帝,必將會與國人同在。」
「今日朕以皇帝之血,祭祀皇天后土,保佑大秦帝國從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早日走出困境,洗刷山東列國帶來的屈辱,重鑄大秦帝國。茲此昭告,天地人神共鑒!」
……
話音落點,全場萬千庶民國人再一次振臂高呼:「秦有銳士,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