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主公開恩> 第105章 袁紹和解

第105章 袁紹和解

  蘇瓊雖然救過天子,可他從未將天子放在眼裏。


  即便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會有莫大的好處,但他依舊放棄了挾持天子。


  不是蘇瓊頭腦發熱,而是他不屑於拿天子作為自己的盾牌。


  天子有時候可以做盾,但有的時候又會束縛自己的手腳。


  迎奉天子,必然要以臣下自居,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對待天子的言行,你明明知道坐在那裏的是一個傀儡,可還是要對他畢恭畢敬。


  蘇瓊不想演戲,也懶得演戲。


  真刀真槍地幹就好了,管你是不是拿著天子號令。


  曆史上曹操險些敗於官渡之戰,倘若那個時候贏的是袁紹,而非曹操,曹操的挾天子不會有任何用處,就是把漢室宗親集齊了,袁紹也不見得會放過他。


  但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裏,袁紹吞並韓馥,打敗公孫瓚,將半壁江山攬入自己懷中,正是誌得意滿之時,以數倍兵力對陣曹操,卻被曹操以少勝多,從此一蹶不振。


  這好像就是曹操挾天子有黃龍加身一般,搞得曹操的勝利是因為挾天子的功勞。


  殊不知曹操軍糧斷絕,若非天時地利人和全在他這邊,這場仗他輸麵很大。


  所以蘇瓊不覺得挾天子真的有什麽用處,“師出有名”四個字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蘇瓊回到並州後做了一係列部署,還休書一封送到袁紹處,表明自己並沒有與袁紹為敵的打算。


  信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袁公敬啟:


  瓊甫立並州,無威無德,本應投效朝廷,尊奉袁公名號,竭誠戮力,共誅賊虜。


  然瓊冒失冒進,急尋黑山軍決戰,妄圖以一役殲滅賊寇,安定太行。奈何黑山軍流竄入冀州,與將軍為敵,瓊見機行事,本欲入冀州殺賊,相助於袁公,豈料袁公部下高覽未分清明,提兵向見,戈矛內指,瓊無奈,為求自保,隻能迎戰高覽。


  此等誤會,實屬瓊做事不詢規矩,使袁公誤會,故去信解釋,望袁公雅量,不計前嫌。


  蘇瓊再拜。


  如此雲雲,大意就是蘇瓊向袁紹解釋之前誤會的事情,他不是有意進入冀州與袁紹為敵,而是為了與黑山軍決戰,所以在進入冀州。


  這番解釋本就是蘇瓊放低姿態,要和袁紹和好,此時的袁紹還沒有完全在冀州站穩腳跟,他當然也不願多一個蘇瓊這樣的勁敵,蘇瓊肯放低姿態給他寫信,他也就沒必要不就著梯子下來。


  袁紹當即回信,信中將一切罪過都推到了高覽身上,袁紹說高覽進攻蘇瓊本就不是他指揮,而是高覽驕傲自大,一意孤心之舉,所以高覽該死,讓蘇瓊不要往心裏去。


  高覽畢竟是河間四將之一,又擁有了魔將能力,是袁紹的心腹大將,怎麽會不聽袁紹號令行事?

  袁紹此番將所有過錯都推給高覽,首先將自己摘幹淨,而後也給了雙方一個台階,既然高覽是咎由自取,那麽就怪不得任何一方。


  這樣一來,並州和冀州算是冰釋前嫌。


  黑山軍被蘇瓊剿滅,那袁紹正好騰出手來收拾北方的公孫瓚,公孫瓚的根據地是幽州,與冀州相比確實差了很多,實力自然不如袁紹,又素來不服袁紹,袁紹和他打一仗是必然的事情。


  袁紹既然矛頭指向北邊,那麽蘇瓊便也放心,除了扼守和冀州交通的關隘以外,不需要再消耗多餘的軍費在東邊。


  蘇瓊現在的首要目標是統一並州,並州北部五個郡縣都被南匈奴把持,蘇瓊下一步就是要從他們手中奪回這五個郡縣,實現並州的完全統一。


  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雁門郡,定襄郡,五郡百姓身陷水深火熱之中,蘇瓊的目標不隻是解救這五個郡城,還要徹底將南匈奴打服!


  隻要對方一天不投降,蘇瓊就一直往北打,直到將他們再打入大漠之中。


  蘇瓊從太原郡發兵,先攻雁門。


  南匈奴實力並不強勁,雖然他們在五郡都有人看守,但遇上蘇瓊這樣擁有精兵強將的人,必然丟盔棄甲。


  蘇瓊兵鋒所到之處,縣城皆降,蘇瓊兵不血刃便打到了雁門關下。


  《呂氏春秋》、《淮南子》都稱天下九塞,句注其一。可見句注早以險要著名。古句注就是雁門.雁門關位於此。“雁門”名稱的由來,據明《永樂大典·太原誌》稱;“代山(即雁門山)高峻,鳥飛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門,鴻雁往來……因以名焉。”大約在漢武帝初年已置關,以防匈奴。


  至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重新建關,就稱雁門關。其時是為了防南,不是防北。隋唐時稱西陘關,後複名雁門關(另說雁門關由其西側的西陘上同名關遷此)。曆經各代迄乎明初,這關已傾頹殆盡。明洪武七年(1374)在舊址上重建關城,並築“內長城”與其西麵的寧武、偏頭兩關相連,總稱“晉北三關”,亦稱“外三關”(與北京西麵太行山上長城“內三關”相對而言),以防北西蒙古勢力侵擾。經嘉靖年間增修,於萬曆年間複築門樓。以後大概再未有修建。


  雁門關關城踞於雁門山雁門之口,石座磚身,形勢雄固。有關門三座,即東門、西門和西門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門。北門門額石匾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其兩側鑲嵌磚鐫聯語:“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是“外三關”中最大的一關。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關城而過,異常險要,防備十分嚴密。北門外又築有北關,此外,關外還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五道,隘口十八個,以增強防禦力量。


  早在戰國後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已經相當強大,趙國大將李牧曾多年駐守雁門,以防匈奴。匈奴單於曾率十萬餘騎攻打雁門。李牧利用有利地形與匈奴決戰,結果大敗匈奴。


  蘇瓊此番便是要強攻雁門,他不隻是要用雁門關守住並州北門,他還要打過雁門關去,將匈奴盡數驅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