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再進越南_三百六十二、明軍壓境
朱棣相信了胡大,頒下聖旨,命行人聶聰送陳天平回國。但朱棣還是又有些不放心,聶聰去了,萬一胡大反悔怎麽辦。於是又令征南副將黃中、呂毅、大理卿薛岩率領五千兵馬護送。
五千人的隊伍走在嶺南狹窄的山路中,也算是浩浩蕩蕩。時間是1406年的三月。為什麽選在三月?
按照安南的地理位置,在這個月份,是雨季最少的一個時間段。否則,一過四月,每天不是陰雨,就是雨霧綿綿。再加上人跡罕至,道路崎嶇,蒿草和叢林的纏繞,北方人很難適應得了。所以,明朝這支隊伍就是要在這個三月份把送人的任務完成。
大隊人馬一過鎮南關便進入安南地界。當行至丘溫這人地方時,胡大派遣他手下大臣黃晦卿等人拿著贈品已經等在這裏迎接了。
來人態度十分恭敬,又有酒肉慰勞,明軍上下都很高興。嗬,還是天國的人有麵子,到了這個地方,還有人管吃管喝。上上下下一片笑臉。
黃晦卿等人用酒肉犒賞大明軍隊後,又急著去見陳天平。他們來到來到陳天平麵前後,又是叩頭,又是甜言蜜語,表現出了一百二十分的真心。這痛表演,還真把所有在場的人感動的不得了。
安南人表現是不錯,可黃忠還是有疑問,為什麽胡大不來。
這位黃忠副將也真夠實在,沒有私下裏偵察,而是直截了當地問黃晦卿,“胡大為什麽不親自來迎接。”
要說黃忠問的也對,因為黃忠帶著聖旨,他的來到,就等於朱棣親自到了一樣。皇上來了,你一個假安南王不到場,這不是輕君嗎?既然敢輕君,那就是不想臣服,不臣服,不還是會有野心嗎?
黃忠有這個想法,但也隻是表現在外表,顯出的是不高興。
黃晦卿趕忙作解釋,“天國來人了,安南王怎麽不來。來是來了,隻因為他的家人生病,他沒能來到此地,不過已經在前邊的嘉林江等著了,正準備用盛大場麵,歡迎天國大軍到來。”
聽黃晦卿這麽一解釋,黃中氣消了。不過,他心裏還是擔心。因為嘉林江是黎季住的地方,也可以說是他的老家。說他在那等著,就等於他沒動窩。現在過去,很難說不是虎穴或者狼窩什麽的。
黃忠對黃晦卿說,“我就在這等,你去告訴胡大,快快來這裏迎接。
這個黃忠說精不精,說傻不傻。說他傻吧!可他知道派暗探前去偵察。
等黃晦卿一走,黃忠派出一哨騎兵跟在後麵,想要查一查這個黃晦卿說的是否是真的。
這哨騎兵一路跟過去後,隻見路兩旁站的全是擔壺提漿的人群,怎麽看怎麽都是前來迎接大明軍隊的跡象。偵察兵沒看出問題,於是高高興興地跑回去,把見到的情況對黃忠一五一十一說。
黃忠還真就相信了,我天朝大兵在此,想你胡大也沒有敢做壞事的膽量。於是下令,送人隊伍繼續前行。
五千兵馬在安南向導的帶領下,可謂是暢通無阻,渡過隘留、大南關,鎮關、睦南關(也就是現在的友誼關)兩道關隘。越往前走,山路是益加險峻,林木茂密的連人都走不過。碰到這種情況,再想騎馬,操著刀槍,排成隊列已是不可能。於是黃忠下令,讓一部分人前邊開路,後邊的人原地休息。
這些開路的人拿著砍刀一陣猛砍,後麵的人看看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開出新路,於是乎,大班人馬在樹林、草叢中展開休息。
突然間,天空中不聲不響地下起了大雨。
被暴雨一淋,隊伍開始混亂,東躲西藏。
有的人忙著支帳蓬,有的忙著找岩璧,隻要能躲雨的地方都有人。
說他們是丟盔卸甲一點不為過。
黃忠也躲在士兵們支起的帳蓬內躲避大雨。
正在這時,山林間忽然到處是喊殺聲。
明軍還不知所措時,那些安南人不知是從什麽地方冒了出來。一個個就像是雨中的**一樣,飛縱著越過各種障礙,拚命地朝著黃中這個帳蓬猛跑。安南軍一邊向前衝,還有人擂著戰鼓助威。
雨打樹葉聲,又加上突然出現的戰鼓,真把這些大明官兵嚇懵了。
因為一點準備沒有,隻好倉惶應戰。
從樹林中衝出來的這些安南人朝著明軍投擲標槍,發射竹箭。不大一會功夫,這五千兵馬便損耗大半。
這個時候,陳天平是與聶聰在一起,沒在黃忠的隊伍之中。
黃忠也顧不上他們了,忙著組織人進行抵抗。
這些安南人見衝不過黃中的中軍,便把他們圍住,把路堵死,把橋弄斷,將陳天平與黃忠分開。
趁著混亂,前來帶路的幾名向導,轉身便成了暗殺人員。
幾個人不由分說,躥到陳天平跟前,舉刀往陳天平身上猛砍。聶聰一看大勢不好,急忙帶人上前解救。
從野外趕來的安南人也到了。
眾多安南人把聶聰和陳天平圍住,一陣猛攻之後,陳天平被砍死,聶聰和身邊的守衛也都被安南人殺了。
安南人殺死陳天平後,見自己目的已達到,便撤到半山腰上,朝著黃衝可著勁地喊,“我們並不敢與天朝的兵馬對抗。陳天平是小人,根本不是陳家的後代,竟膽敢巧言偽裝冒充陳氏的親屬,今日有幸將其處死,用以答謝交趾父老鄉親,我們大王將立刻派人上疏請罪。朝廷的大軍遠道而來,安南國且物資貧乏,不足以供大軍長其駐紮,請你們回吧!”
話也說的太簡單了,噢,把人都殺了,還他媽想上書請罪。
黃忠當時就急了,想罷兵,門都沒有。還想向皇上請罪,連我這關都過不了。一聲令下,給我殺。
當黃忠得知聶聰也被安南人殺了後,決定對安南用兵。
經過剛才一場混戰,這五千兵馬本就剩的不多了。現在再想與安南人打一場,勝算真不好說。
這五千人馬走了一路,又遭此偷襲,何況還是他們最不熟悉的叢林。別說是找敵人,就是擺弄開前麵的障礙都不知怎麽辦。
但黃忠為了朝庭的麵子,決定還是要先打敗安南人再說。
等黃忠把剩下的人一聚攏,這才知道,所剩不過百人。就這麽點人還怎麽打?出於無耐,黃忠隻好罷兵,帶著這些人返回南京。
黃忠回到朝庭,一五一十把安南人謀反的事一說,朱棣瞪時大怒,“這還了得,一個小小的安南還想造反,觸怒天威,隻有死路一條。來人,把成國公找來。”
成國公朱能一到,朱棣對他說,“安南這個地方的小鬼,竟敢欺到我的頭上,這種逆賊若不鏟除,要軍隊何用。”
朱能點頭道,“皇上說的極是,此賊最大惡極,如若不除,天地不容。臣等眾人仰仗天威,請皇上派兵,一舉剿滅此賊。”
朱能這麽配合一說,朱棣就更加堅定了滅掉安南的決心。
朱棣命人頒布詔令,擬好出師表。
出征也得要個說法。文章做好後,趕緊疇籌備軍事。先是命鎮守雲南的西平候沐晟調兵遣將率隊南征,之後,又調遣了七萬五千蜀地兵馬前去增援。
做完這些後,朱棣覺得還不解氣,因為他感到黃忠和呂毅護送不利,不但丟了陳天平,還損失了那麽多兵將,實在是給大明丟麵子,不懲罰,就不能起到殺一警百的作用。於是,他又把兩人召入京城,給予了最為嚴曆的刑罰。
至於是什麽刑罰,史書上沒說。分析著,可能是最為慘酷的割刑吧!
決心以下,開始計劃出兵問題了。考慮來考慮去,朱棣決定從廣西、雲南兩路進攻安南。
一路由朱能為大將軍,西伯候沐晟、親城候張輔為左右副將軍,又加派了二十五位有戰鬥經驗的將軍,組成東路軍,率領兩京地區,外加荊、胡、閩、浙、廣西的軍隊,從廣西憑祥進發。另一路,由左副將軍、左參將統都指揮陳睿、盧旺等人率領巴蜀、建昌、雲南、貴州的兵馬組成西路軍,從雲南蒙自出發。
這們這時候再返回去看看七九年自衛反擊戰的那場進攻路線,曆史是何等的相似。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采取了兩路對攻策略打進越南。所以說,“沒有人能在不同時間踏入一條河流”,可是,卻能夠在不同時間作出相同決策。
自從靖難之後,明軍好久沒對藩幫小國用兵了。要用,就要一戰而勝。所以朱棣是非常的重視。
大軍出發這一天,朱棣親自到場相送。一番祭祀諸神活動之後,朱棣還說了一番最重要的話,算是給出征的將軍們心裏放了一本帳。
朱棣說,“黎賊父子二人,一定要將其生擒處死,這樣跟隨他的人便會自散逃棄。”然後又向軍隊提出了“八個不準”:不許放縱判亂;不許輕視敵人;不許毀杯良田;不許隨意收取款物;不許搶掠別人的妻子兒女;不許斬俘虜;不許貪功冒進;不許冒險四處用兵。如果有人違反了上述其中的一條,即使有功也不能寬恕。看看,朱棣說的,與我們今天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又是何等的相似。開來,國家領導人,都有這樣的遠略才智,總能高屋建瓴地看問題。至於朱棣的領導才能,我準備在《四朝不敗》中做專門論述。
最後,朱棣強調,一旦擒住黎賊父子,便可立即挑選陳氏子孫中較為賢明的人,讓他來撫治一方,隨後便可班師回朝祭奠宗廟按功大小論功行賞。
從朱棣的一番話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明出兵隻是為了整救被人奪權的陳氏江山。從哪一點看上去,都是自家大人為小孩撐腰作主。既然你是我的藩國,是我的屬臣,我當然要負責人。在你危難時幫你一把。我出兵並不是想完全占有你的土地,隻要你聽話,繼續做你的王。
我們七九年為什麽打越南,還不是其反華太凶,對我國邊境騷擾破壞的過於嚴重,這不也是他們把我們逼到那步的嗎?仕可忍,誰不可忍。實在忍不過去了,才走此一招。
孫子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不是被逼急了,沒人去隨便用兵。不過,超出之外的利子也不是沒有,那些是窮兵黷武者,或者是霸權主義。
從曆史上看,朱棣不是。剛剛新建起來的大明永樂朝,有那麽多事情要做。光是北方的幾個蒙古部落就夠他忙乎了,他哪有心思去整治什麽安南。這不都是被這個黎季逼到這份的嗎?
換到現代的我們,七九年正是中國**新起的年代,百廢待興,萬事待舉。如果不是小越南叫囂著稱霸亞洲,一個勁地貶中國。中國也不會對他們動武。就是動武,也隻是教訓他們一痛拉倒,沒有半點侵占的意思。
可是,到今天還有人把那段曆史定為侵略,其出發點真是錯之又錯。他也是照搬照抄曆史上發生的一些典故。如果弄清楚這段曆史,我相信他們會有一個新的看法。
大軍剛到龍州,朱能就病死了。
恰巧這個朱棣在京城看了天象,對大臣們說,“西征軍隊令人擔憂,朱能自身難以幸免。”
朱棣說過這話不久,邊關便有快馬來報,說朱能病死。
朱棣雖然估測到,但還是吃驚不小。在悲痛之餘,任命張輔為大將軍,代替朱能指揮軍隊。
張輔是朱棣在靖難之役時,大將張玉的兒子。正應了那句話,將門出虎子,此話一點不假。
張輔接過指揮權後,率領大軍從憑祥出發,經過城壘閣,直逼隘留和雞陵關。
安南守軍見明軍到達後,還想采用老辦法,用石頭加固城牆,在狹窄道路上挖陷阱,埋竹簽,準備死守。
這時候,明朝的火器可是世界第一。火槍火炮發揮到了極致。有這麽好的武器,張輔才不會用人去拚。
一聲令下,十幾門大炮一字排開,對著隘留關一陣猛轟。
長其處在蠻荒之地的安南人,長期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竹子做成的長矛,連鐵尖頭的都不多,更別說這些火槍、火炮了。
炮聲一響,隘留關上的安南軍隊嚇的魂飛魄散,四散奔逃。
炮火打擊一結束,端著火槍的明軍又時一個衝鋒。沒有逃走的安南軍便全都死在了槍下。
懸殊的戰鬥力,很快便分出勝負。
隘留關一下,雞陵關也就不費什麽吹灰之力,很快也被攻下。
這時張輔就想,黃忠也帶著五千人的隊伍,怎麽一戰還沒戰竟被安南人打成那個樣。不僅損兵折將,連自己的命都沒了。看來,武器不是主要,關銉還是人在起什麽作用。
拿下兩關之後的張輔並不急著朝安南內地進攻。他想先用攻心戰術,讓安南人投降,這樣,也就會減少士兵的傷亡。
另外,出了兩關之後,前往安南的道路基本都是夾在兩山之中。在這樣的險地,明軍的火力就是再猛也很難發揮作用。這些屬**的安南人,隻要往深草、叢林中一貓,你還想去哪找人。即使是大炮再厲害也打不著人啊!所以,張輔聽從了朱棣的告誡,決不貪功冒進。
張輔把大軍紮在兩關後,開始派人向安南國內傳榜,曆數黎季二十條罪狀,同時告諭安南人民,表明朝庭要立陳氏子孫為王的意圖。
張輔相信,隻要這樣的榜文發到安南國內,不信那些傾向與陳氏王朝的人不起來支持。除非,陳氏人緣混的太差,德性不即,沒給人民留下好印象。
宣傳工作做足之後,張輔便帶著大軍繼續前行。
張輔派出的尖兵偵察完前麵的道路後回來報告說,前麵道路險峻,在兩山之中都要安南兵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