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明宮
今是太上皇入駐大明宮的日子。
長安城風和日麗,老很給李淳風麵子。
李寬難得的起了個大早,在大明宮門前候著。
沒錯,新宮最終還是被定名為大明宮。
原來的曆史,新宮初建之時,從工地上挖掘出過一麵古銅寶鏡(估摸著是誰偷偷提前放的),魏征這鏡子是秦始皇曾經用來清除異己的鎮國之寶,叫做“秦鏡”。
傳它能照出大臣們的忠奸、國閱興衰變化,所以新宮峻工後,這麵鏡子就被懸掛在朝堂上震懾奸邪,之後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法。
有這麵一個寶鏡鎮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起名為大明宮。
李寬原本以為有自己這隻蝴蝶,大明宮應該不會再叫大明宮。
作為穿越者,總覺得大明宮似乎和明朝比較配啊。
可惜,滔滔曆史洪流,還是回到了正軌。
據還是李寬進宮那,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齡等朝中重臣商討的時候定下來的。
“楚王殿下,朝會已經結束了,陛下馬上就要跟太上皇,還有朝中的大臣們一起來到大明宮了,你可莫要出了亂子啊。”
李忠親自提前來到大明宮,帶著一幫百騎在裏麵轉了一圈,然後來到李寬身邊。
這位楚王,似乎總是能夠給自己帶來麻煩,自己想要離他遠點還做不到。
李忠站在李寬身邊,還真是擔心今出什麽亂子。
“李統領,你放心,今隻會有樂子,不會有亂子。這新宮的一切,絕對讓太上皇和陛下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如今的大明宮和曆史上的大明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李寬還真不擔心李淵和李世民會不滿意。
怕就怕李世民看了大明宮,邁不住腳了,想要留給自己住。
那就尷尬了!
“楚王殿下,陛下他們來了!”
很快的,丹鳳門外,烏壓壓的出現了大批人馬,兩百步寬的丹鳳門大街上到處都是人。
李寬連忙帶人上前迎接。
“寬兒,來,到祖父邊上來。”
李淵今的心情不錯,對於李寬這個親自主持新宮建設的孫兒,更是喜愛了幾分。
今這個時候,大地大,李淵最大。
李寬自然是乖乖的站在了李淵身邊,當起了解員。
“文王有明德,故複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這大明宮,單單看著丹鳳門,氣勢就非同一般啊。”
李淵在丹鳳門外抬頭看了一眼城樓,發現修建的比太極宮的承門還要高大,不由得滿意了幾分。
這城牆的高低,也是有講究的,總不可能一個的州府,城牆修建的比長安城還要高大?
如今給自己居住的大明宮的城牆比李世民的太極宮還要高大,意味著承認自己的地位比李世民還要尊貴。
李淵對此表示滿意!
人老了,就隻能追求點麵子上的東西了。
反正,朝政已經是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皇祖父,這丹鳳門乃是大明宮的正門,孫兒自然是不能丟了您的臉麵。這城牆使用了大量的混泥土澆築,遠比一般的宮牆要結實,不過,大明宮的精華,並不在城門上麵,還請皇祖父禦駕前往宮中一觀。”
李世民看著李寬屁顛屁顛的伺候李淵,倒也不覺得吃味,反倒是興致勃勃的在一旁聽起了李寬的解。
其他隨行的臣工,也都好奇的張望著,看看這個僅僅使用了半年就完工的新宮,到底有沒有傳中的豪華。
“楊禦史,沒想到這新宮真的被楚王殿下給建好了啊。”
楊本滿今也來了,不過是抱著看好戲一樣的心情來的。
坊間傳聞,李寬為了修建新宮,把楚王府的庫房都給搬空了。
對於這種讓李寬吃虧的事情,楊本滿是樂意看到的。
自己作為監察禦史,雖然之前來過很多次大明宮,但是那時候畢竟沒有完工,還看不出來宮殿有多麽奢華。
自從空心磚一事搞出了烏龍,自己就再也沒有來過大明宮了。
還真是有點好奇這個宮殿修建的最終模樣如何。
不過,一想到自己因為空心磚之事被李寬記恨,東海漁業直接把新建的海船命名為“妖言惑眾楊本滿號”,楊本滿的臉色就變得陰沉了起來。
楚王殿下這是要和自己不死不休啊。
作為一個禦史,最重要的是什麽?
如今長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自己“妖言惑眾”,這讓自己……
“哼,楚王府名下的蜂窩煤鋪子、鏡子作坊、東海漁業……有那麽多與民爭利的作坊,豪取搶奪了不少錢財,勉強把大明宮建了起來,本官就不知道這大明宮的二期工程,楚王殿下還能不能撐下去。”
楊本滿冷笑了一聲,跟旁邊的同僚著話。
不過,那些人看楊本滿這樣話,不由得往旁旁邊站了站,離楊本滿遠零。
他可以破罐子破摔,一個勁的跟楚王殿下對著幹。
但是我們不一樣,不想東海漁業再來一個什麽妖言惑眾某某某號。
周邊同僚的反應,楊本滿自然是看在眼中,心中對李寬的恨意不由得又深了幾分。
“皇祖父,這進瀝鳳門,首先看到的就是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我們要不先去這裏看一看?”
李淵進瀝鳳門,就發現大明宮中的景象居然和自己想象的不大一樣。
放眼望去,大明宮氣勢恢宏,根本不是興建多年,陰暗潮濕的太極宮可以比,心中不由得更加開心了幾分。
“好,今都聽孫兒的。”
李淵今年已經六十八歲了,身子骨談不上多麽硬朗。
特別是退位之後,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短短的八年時間,居然給李世民添加了十幾個弟弟,這戰鬥力,絕對讓明朝的老朱後人歎息。
不過,李世民也夠狠,雖然都給這些便臆弟封王,但是封地全部都是遠離長安,把他們一個個的扔的遠遠的。
眼不見為淨!
李淵領頭,李世民和李寬跟在旁邊,一行人朝著含元殿而去。
一座名傳千古,一座見證大唐帝王更替,見證大唐走向世界的宮殿,即將展露在大家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