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游擊戰
老天爺不如願,雨只下了半個時辰便停息下來,各部將領開始陸續抵達將軍府。眾將見達素和郞廷佐這兩大巨頭坐在堂上神色肅然,心知大事不妙,全都小心翼翼地進屋來立於兩側。
「諸位!」達素見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便先曲指敲了敲桌面,這才沉聲說道:「鎮江已經入了敵手,最多五日,賊軍便至南京城下!」
眾將先前都已經打聽到一些消息,但現在親耳聽達素一說,仍然感覺到難以置信。
鎮江為戰略要地、軍事重鎮,清軍於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補修城牆、安置火炮、增加兵力,將它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沒想到只過了數日,這鎮江便易了主!
大興軍的戰力竟然到了這種地步?這是所有清軍將領都在考慮的問題。
達素當然知道這個消息帶給將領們的打擊絕對不輕,於是連忙接著說道:「鎮江失陷,非我大清城不堅炮不利!亦非賊軍悍勇無可匹敵!」
「究其原因,竟然是松常五營臨陣倒戈,致使我軍腹背受敵,才導致此戰大敗虧輸!正白旗蒙古都統明安達禮、江南提督管效忠因臨陣脫逃、馭下無方、失陷城池等罪,已被捉拿關押!本將軍已上了奏摺,對此二人定將嚴懲不貸!」
眾將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原來鎮江失陷是因有人降敵作了內應,並不是大興軍真的兇猛到了這種地步。
「將軍!」這時郞廷佐卻拱手向達素道:「明安達禮和管效忠雖然罪責難逃,但實則是受了麾下部眾牽連。賊軍大軍即將壓城,此正是用人之際,依下官之見,是否令他二人先行戴罪立功?」
「若此戰能得以退敵,到時兵部賞功懲過,或可因功留得一命,此皆為將軍恩德!」
達素撫須道:「此二人向來兢兢業業!也罷,本將軍就給他們一個機會,准其戴罪立功!」
「外城垣長達一百多里,以我軍兵力根本無法處處設防,本將軍準備放棄外城垣,諸將以為如何?」
喀喀木出列稟道:「大帥,若是放棄外城垣,紫金山必入敵手,到時賊軍架炮于山上轟擊內城,我軍又當如何應對?」
明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零年),南京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與諸皇子及大臣登臨鐘山,觀察南京城形勝。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可炮擊紫禁城的隱憂。同時,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的防守也極為不利。
朱元璋認為極有道理,於是下令建造外郭城牆,這外郭城主要是利用應天府城外圍的黃土丘陵築成,只在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砌一部分城牆並開設城門十座,所以俗稱「土城頭」。城牆號稱長一百八十里,實則只有一百二十里。
外郭城牆將紫金山、幕府山、雨花台全都包圍在城內,使得京師城更為安全,但所需守城兵力也大幅增加,明代時南京城駐軍就超過了二十萬人。
清軍南下,弘光帝悄悄離城出逃。南京守備勛臣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魏國公徐久爵為首的勛戚大臣跪地投降,清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取了南京城。
其時南京城明軍就還有二十多萬,若是依仗堅城頑強抵抗,江南及南方各省絕不至於這麼快就陷落於東虜之手!
這些都是盡人皆知的事情,要不然喀喀木這種目不識丁的粗野韃子哪裡能夠看得出紫金山對內城的威脅?
達素道:「放棄外城垣不等於要放棄外城!外城方圓數十里,山川河流處處可阻賊軍,這野外浪戰正是我大清馬軍的拿手本事!賊軍要想安然抵達內城城牆之下,非得讓他們付出慘重代價不可!」
眾將盡皆嘆服,達素和郞廷佐又說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然後調兵遣將,欲圖倚堅城負隅頑抗……
…………
「殿下,這裡便是觀音門,是外城郭最北端的城門!」「海軍一號」上面,顧炎武正在為舉著望遠鏡的李元利講解地形。
他十八歲便赴南京參加應天府鄉試,其後經常出入於南京城,永曆八年的時候,更是遷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鐘山)一住就是兩年,對南京城可說得上熟悉無比。
「觀音門西南為佛寧門,東南為姚坊門,因地處觀音山山谷之間,故名觀音門。」
「看來欲破南京外城,還得從觀音門著手!」李元利放下望遠鏡,朗聲說道。
這一日來他已經乘船將南京臨長江一面城牆都看了個遍,只有這觀音門離長江較近,而且是在觀音山山谷之間,最有利於士卒衝鋒突破。
至於其它地方的城門,要不就是離長江較遠,艦炮不容易打得准,要不就是在半山腰上,不利於大軍發起進攻,都不是好的突破之處。
「回大營!」李元利對身後的三元說了一聲,讓他去通知舵手返航。
剛下得船來,封義便帶了一人迎上前來,躬身施禮道:「王爺,城內有消息了!」
「情況怎樣?」李元利左右一看,周圍除了自己的親兵,便是顧炎武和陳奇策等人,於是便直接問道。
「韃子已將外城牆守卒全部撤除!」封義招手將身後那人叫上前來:「王爺,這是軍情司南京分局王淝,具體情況讓他向王爺稟報!」
那王淝衣身修長,衣袖短窄,頭上剃了金錢鼠尾,分明就是一副滿人打扮,不過想想這也正常,南京城已入東虜手中十多年,如何還能有漢人裝束?
王淝走上前來大禮參拜,李元利將他扶起來,說道:「辛苦了!」
「韃虜未除,標下何敢言苦?」那王淝顯得很是激動。
「王爺,韃子於前日將所有外城牆守軍盡數撤走,但在昨日一早,卻又有馬軍陸續出內城往各處行動,標下多番打探,已經察知這些韃子馬軍滿蒙漢都有,他們以千人為小隊,分散於外城各處,總數約兩萬人!」
「標下認為這些韃子是想趁我大軍進入外城之後,於各處發動襲擊,以使我軍舉步維艱……」
這不就是「游擊戰」?而且對方還有馬,更加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