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第432章 新年特別篇(四)
「不!」劉三喜認真地說道:「以前你跟著我吃苦受累,那是做相公的沒本事。如今我能賺錢了,你就該在家享享福了。要無聊地話,就去城裡轉轉,錢不都交給你了嗎?喜歡啥就買啥,別虧了自己。」
「當家得……」劉氏鼻子一酸,可一想到今天是小年夜,忙又把眼淚逼了回去,嗅了嗅鼻子道:「相公對我好,我都知道了。可,可那回見到縣主,我聽縣主說,一個人活著不僅僅只為吃穿,還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劉氏說著又嗅了下鼻子,繼續道:「我問縣主啥是自己的價值?縣主告訴我,就好比相公你。每月的表彰會上,都可以看到相公特別高興。那高興不僅僅因為拿到了獎勵,更重要地是相公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人生那樣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所以……」劉氏抬起頭,認真地注視著自己丈夫道:「我不想成為碌碌無為的人,不想做米蟲,我想去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劉三喜張大嘴巴,不可置信地望著自己的媳婦,過了半晌,才怔怔地道:「你的人生價值……」他頓了下,「是……什麼?」
劉氏抿嘴一笑,略微昂起下巴道:「那就是做一個能配得起相公的妻子!」
這一刻,劉氏的臉上浮現的表情是那樣的自豪,身上所折射出的華彩竟讓原本容貌平平地劉氏看起來是那樣的容光煥發,美麗異常。
劉三喜看著自己這樣的妻子,竟一時看呆了。在那一瞬間,他彷彿看到了縣主殿下的影子。
與那個人兒一樣,現在的妻子也是顯得那樣的自信。他想起縣主說得話來:自信的人最美,最有力量!
劉三喜垂下眼帘,轉回頭,沒有吭聲,揉了幾下麵糰后,又捧著麵糰繼續摔了起來。
劉氏也沒說話,幾個孩子搞不清楚父母之間到底怎麼了,只知道娘想出去幹活,可爹爹好像不大樂意。
現在看到父母因這個好似鬧不開心了,年歲還小的他們哪知道要怎麼辦?一時間也不敢說話,只在心裡暗暗著急。
摔麵糰的聲音時不時地在寂靜的屋內響起,帶著一些沉悶,就像現在的劉三喜一般,沉悶地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什麼。
不過了許久,劉三喜才停了下來,把摔好的麵糰放進盆里,這才認真地注視著劉氏道:「你可想好了?」
劉氏一聽這話,意識到自己丈夫這是同意了,頓時眼裡冒出了無限的光彩,連連點頭道:「我想好了,相公。」
「你可要想清楚了……」劉三喜緩聲說道:「不僅辛苦,而且還時常要被人潑冷水,遭人白眼,受人冷言冷語,臉皮子薄點的人,能活活被氣死,羞死。」
劉三喜深吸一口氣,似是回想起了自己起初做銷售時的那段日子,閉上眼,又再睜開,注視著劉氏道:「就這樣,你還是要去嗎?」
「要去,我要去!」劉氏無比堅定地答道:「我是你的妻子,我不要拖你後腿!」
「好!」劉三喜點頭,「那過了年,我就帶你去!」
劉三喜的表情雖嚴肅,可心裡卻甜到極點。自己的妻子竟然告訴自己,她的人生價值就是為了能匹配自己,為了不拖自己後腿,不給自己丟臉,得賢妻如此,夫復何求?
自己這輩子值了!這就是書里說得夫唱婦隨,人間神仙眷侶吧?劉三喜的心裡甜絲絲得,一連幾天,只要一想到自己妻子說這話時的樣子時,他就覺得自己身體內彷彿生出了更多更多的力量來,怎麼也使不完!
他要努力,他還要更努力!有了這樣的妻子,他應該努力地更多,否則如何對得起上蒼對他的眷顧?
這個年頭,劉三喜一直都在醉著,好像自爹娘去世后,很多年了,很多年彈指一瞬間,卻再也有一個年是過得這般高興得……醉得都不想醒了,也怕醒,怕是夢一場,醒來又將是一場空……
劉三喜在村裡派送年貨的事情也得到了村裡人的一致好評,整個年頭劉三喜都被人拉到這家,拉到那家吃吃喝喝個不停,搞得最後,劉三喜都有些害怕了。
他越發覺得縣主說得話真是天下最真的道理。人情越盛,自己也就越難受……
以前不是太能理解,因為也沒什麼人來找他。可現在不同了,除了要應對這些親戚外,還有許多人來給他拜年送禮得,搞得他是又驚又喜,順帶著一些些煩惱。
喜得是,咱這家門終也有許多人來踏了;煩得是諸多的人情往來,使得自己和家人獨處的時間少了。
一時間,劉三喜都有些迷糊了,自己這在得到的同時,怎麼好像也失去了不少東西?
不過這想法也就一瞬間的事情而已,對於劉三喜這窮了一輩子的人來說,一直到3,40歲才發跡,對於財富的渴望非常人所能理解。
這也註定了劉三喜一旦得到合適的機會,就如困在淺灘之龍,遇水則要一飛衝天,再也沒有什麼能困住他了。這種人會死死地拽住手中唯一的機會,不斷地打磨,激勵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三喜的確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在楊涵瑤後面的一系列的商業運作上那是大放光彩,其光輝甚至掩蓋掉了商會的諸多股東,以一個社會最底層人士的角色卻揮寫了一段不平凡的傳奇。
這個春節或許還只是劉三喜一家微小的一個開端,不管怎麼樣,這是個好年,劉三喜一家在心裡堅定地這麼認為著,並對來年定下了目標,要再創輝煌!
讓我們為劉三喜先生一家鼓掌一下吧,為了他們的勤勞,努力,不甘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而喝彩!
劉三喜一家是歡樂得,而在晉陵城內還有一個新崛起的大宋明星,此刻他的家裡卻是看著熱鬧,實際主人卻煩得想要打人了。
很顯然,這個大宋民間御使在迎接嘉祐三年到來之際,充分體會到了什麼叫作「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