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第419章 風從江南來
常州晨報上的學術之爭依舊如火如荼,影響之大已擴散到京城。專門做投機倒把買賣的人不僅是把晨報發到了南京,蘇州,揚州等地,更是把晨報弄到了京城,隨後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汴梁皇宮。
明個兒就是臘八了,皇宮裡也是忙忙碌碌的,特別是七寶五味粥的製作,許多原材料都要經過精心挑揀,然後讓御廚用心烹制。
到了明個兒,也就是臘八這日,除了皇家要享用外,天子還要把這些粥分與大臣享用。
特別是仁宗皇帝,篤信佛教,除了賞賜大臣七寶五味粥外,還會給城裡的寺廟派送七寶五味粥,以示自己的虔誠以及祈禱來年的風調雨順,糧食的大豐收。
而臘八節的由來恰恰也跟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傳說佛陀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麥(每天只吃一粒芝麻和一粒小麥),終於在菩提樹下悟到不二法門。
然而此時的佛陀卻餓得前胸貼後背,雖有真言無數,生命危在旦夕,虧得兩個牧羊女學雷鋒,用乳酪和糜子煮了鍋粥給他灌下去,才保住了一條小命,使佛教一派得以開創傳承下去。
這樣的記載在佛經中多處可見,故而歷代的僧人和文人一翻開佛經,就免不了要瞧見佛陀食粥,想不跟粥結緣都不成。
佛陀食粥或者說佛陀成道那天,按中國人的紀年方式,應該是周昭王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
也有人說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還有說是周昭王四十八年四月初五的,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其中佛陀成道於昭王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一說,是唐朝那位年輕的詩人王勃提出來的。
王勃是初唐四傑,文名很響,人氣很旺,或許就是因為這個,他的說法才被後代文人所接受,並逐漸成為主流。
鑒於佛陀是在臘八那天修成正果的,每年的臘八就被宋朝人定為成道節,佛陀食粥的故事也在寺院中演繹下來,也就有了七寶五味粥橫空出世。
在臘八那天,東京城內各大寺廟做浴佛會,煮臘八粥,分送門人弟子。各個城內大剎庵舍也會設臘八粥,供奉諸佛、諸菩薩、本寺僧人,並分送資助本寺的檀越和庇護本寺的豪門貴宅。
而寺院所派發的米除了有民眾資助,其官府資助也不在少數,然後寺院的人再派發給信眾或者饑民。
這些措施也給冷冰冰的帝制時代添了一點人情味,就像在臘八這日,派發的粥雖不能與皇家,富貴人家製作的相比。遠遠沒有七寶五味之多,可卻是熱氣十足,在這冬日暖足了人心。
而所謂七寶五味粥,也就是俗稱的臘八粥,八寶粥。民間的臘八粥製作比較簡單,由家庭條件決定。但皇宮內製作的七寶粥就比較考究了。
有核桃仁、松子、乳菇(乳蕈)、柿餅(柿)、板栗(栗)、小米(粟)和小豆(豆)七種,合稱「七寶」;至於「五味」,就是指其中的核桃仁、松子、乳菇、柿餅和板栗。
因為能被官家賞賜到一碗皇宮御廚製作的七寶粥,那可是十分榮幸的事。不是在京官員都有份得,像遊學富的族兄,在工部做著小官的那位可就沒這待遇。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到汴梁皇宮時,宮內已忙碌了起來,為了明日的臘八做準備。
前面就介紹過,宋朝這個時候還沒有定時上朝的慣例,都是有事了,皇帝會派人去敲鐘,通知官員入朝。
因此在不上朝的時候,皇帝也會起的晚一些。最近都住在皇後宮里的趙禎悠悠轉醒時,見皇后還在甜睡中,一隻手還搭在微微隆起的腹部,趙禎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伸手替皇后把被子掖了下,哪知卻驚動了曹后。
「官家……」曹后睜開雙眼,就要起身。
「婉娘,慢些。」趙禎忙去扶曹后,「你有身子了,不要起得這急,天色還早,你擔著身子,再多睡會兒。」
曹后心裡感動,雖說前陣子還因張貴妃的事對趙禎心裡起了疙瘩,可趙禎這人對人好起來,你還真沒法抵抗。
這不,這兩月來曹后又舉手投向了,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是突飛猛進,好得不得了,可把後宮一干美人給氣壞了。
「不睡了。官家,明個兒就是臘八了,這事還多著,臣妾再賴在這床上,可要被人笑話了。」
「誰敢笑話?」趙禎眼一瞪,隨即又放緩聲音道:「皇后如此懷著龍子,這可是國朝大事,還是得多做歇息,其他事有朕在,出不了岔子。」
「臣妾多謝官家體恤。」曹后目光越發柔和,看得趙禎心頭又是一陣迷亂,不自覺地就朝著曹后臉上親了去。
「官家……」曹后一陣慌亂,臉上起了紅暈,「使不得……龍兒……」
趙禎看著曹后緋紅的臉,更覺美麗不可方物,心頭痒痒,可想到皇后肚子里的孩子,只得深吸一口氣,壓下衝動,說道:「皇后說得是。史志聰!」
「奴婢在!」
史志聰早在外候著了,聽到趙禎叫自己,忙小跑著進了內殿,「官家,可是要起身了?」
「嗯!」趙禎應了一聲,史志聰應聲,又退了幾步,一直退到內殿外面,這才喊道:「官家起身!」
很快,宮婢,小黃門們魚貫而入,伺候帝後起床。一直等二人梳洗完畢,史志聰這才吩咐傳早膳。
按照慣例,明個兒臘八,今個兒御廚房要先製作一些七寶粥出來以供帝王品鑒。
趙禎見曹后不願賴在床上了,又聽曹后喊餓了,忙也不再阻攔,餓壞了寶貝兒子咋辦?
夫妻二人在桌邊坐定,等到七寶粥端上來,趙禎拿著勺子剛舀了一勺,便驚奇道:「咦?今年的七寶粥怎得跟往年不一樣?」
「呀,官家,這不是紅薯嗎?」曹后也發現了不同之處。
「奴婢該死!」史志聰忙跪下磕頭道:「奴婢這就差人去御膳房問明原由,為何胡做七寶粥。」
「把做這粥的人喊來,朕親自問他下。」
「是,官家。」
不大會兒的功夫,就有個御廚小跑著進了殿,跪地喊道:「臣,梁喜膳拜見吾皇,吾皇萬歲。」
「臣,梁喜膳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
「起來吧。」趙禎擺手道:「聽你這口音,倒像是江南人。」
梁喜膳心裡忐忑,雖在御膳房有了一定地位,可官家的面卻是頭一次見著,又想起來傳喚的小黃門貌似面色不善,官家要親自問話,心裡此刻慌亂地狠。
「回官家,臣乃浙江路常州武進縣奔牛人。」
「哦?」趙禎愣了下,隨即大笑了起來,「原來跟嘉寧縣主是老鄉,難怪會在這七寶粥內加入紅薯。」
「臣惶恐。」梁喜膳擦著頭上的汗,回道:「臣想這紅薯乃是畝產萬斤的神種,而官家每年臘八都要賜粥於各寺廟,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故而……臣該死,擅作主張,猜度聖意,請官家降罪。」
趙禎聽了這話,略微一琢磨,頓時龍心大悅,笑著說道:「好,好,好!這主張做得好!有了這紅薯,朕的子民就都能吃飽了!你做得很好,你叫什麼名字?」
一看到天子高興,梁喜膳一顆忐忑的心終於落回了肚子,心裡興奮了起來,這步走對了!
他忙答道:「回官家,臣叫梁喜膳。歡喜的喜,膳食的膳。」
「不錯!」趙禎點頭,「人如其名!不墮嘉寧縣主家鄉人的臉面。來呀,賞梁喜膳錢五十貫!」
「臣謝官家賞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梁喜膳大喜,忙磕頭謝恩。
「傳朕口諭,明個兒的七寶五味粥就按今日的做!梁喜膳,這事就由你來辦吧!」
「是,官家!臣領命!」
「暫且退下吧!」
「是,官家!臣告退!」
等梁喜膳退下,趙禎才開始和曹後用起粥來,越吃越覺這粥美味,「婉娘,這加了紅薯的七寶粥,怎得吃在嘴裡,感覺比往年的七寶粥要好吃?而且還不止好吃一點點……」
曹后抿嘴笑道:「官家,這七寶粥里加了紅薯,官家這是從嘴裡甜到了心裡。」
趙禎哈哈大笑,「婉娘說得是!」說著又似感嘆道:「這都是嘉寧給朕帶來的福氣啊!自嘉寧出現在朕視線后,朕就好事連連……」
「瞧官家說得……」曹后嗔道:「官家乃是天下共主,是紫微星君轉世,本就是天下最有福之人,哪需要別人給您帶福氣?會折壽得!」曹后的語氣說到後來,已帶上嚴肅。
趙禎愣了下,隨即反應過來,自己隨便的一句話,若傳了出去,可是會給楊涵瑤帶來災難得,這就是身為人君的無奈。
想到此處,趙禎不免興趣缺缺起來,似是賭氣道:「哪是什麼……罷了,罷了,不說這個,不說這個。對了,史志聰,晉陵那邊有報紙來沒有?」
「有,有!」史志聰忙應道:「奴婢這就去給官家拿來。」
「嗯。」
曹后笑著說道:「這嘉寧也真是得!弄了這報紙,弄得臣妾也日日不安穩了,這顆心啊,都落在那報紙上了。也不知那小小的人兒哪來的那多心思,寫點子個故事,真是讓人心都碎了……」
頓了下又繼續道:「那杜十娘被她寫得已經夠讓人心碎得了,哪知最近她又開始寫得那個,哎呀,臣妾真不敢看下去了……也不知祝英台和梁山伯到底怎麼樣了……總之這心裡慌得狠,這小人精,下回她再進京,官家你可要好好說道說道她。怎得小小年紀,竟寫這些春秋悲傷的事兒……」
趙禎哈哈大笑了起來,不過笑過後,臉上也浮出了一絲傷感,道:「莫說是婉娘,朕看那梁山伯與祝英台也不忍再看。」
「以前的書里哪有她寫得這麼哀怨纏綿悱惻?這妮子,小小年紀怎麼把心思放在這上了?不過婉娘,這報紙的確好呀!有了這個,朕覺得一下就多了無數雙眼睛和耳朵,以後再有人想糊弄朕,哼!」
趙禎沒有說完,曹后抿嘴一笑,道:「這記者一職的確是好,這就是官家的民間御使啊!」
正說著話,史志聰已把昨日送達的晨報都拿了過來。就算是水路,若是沒有飛剪船這樣的利器,從常州到汴京,最快最快那也要十天。而等趙禎看到這報紙,日期已是二十天前得了。
趙禎拿過報紙,剛想翻看下每期報紙的大標題,哪知堆在最上面的那份報紙頓時就把他的眼球吸引住了。
「咦?今日常州?」趙禎翻了下,又翻了後面幾期,發現這是個連續的報道,頓時來了興趣。
身為帝王,長期在深宮內呆著,所聽所聞其實大多已失真。報紙的出現,讓趙禎不僅變得「耳聰目明」,還平白地多了一絲樂趣。而他最喜歡的就是時事要聞,民生報道了。
比如老百姓家裡都吃些什麼,穿什麼樣的衣服,這類東西他最是感興趣。
趙禎攤開報紙,想了想,道:「婉娘,陪朕一起看吧。」
「謝官家。」曹后早就迫不及待了,她也是晨報的粉絲啊!聽到趙禎這樣說,忙起身讓小黃門把凳子朝著趙禎那邊挪了挪,夫妻二人一同閱讀了起來。
徐裕的系列報道有總共有八篇,而且每篇篇幅都在兩千來字,都刊登在首頁。他從嚴大田一家的生活開始寫,一直寫到常州如今的方方面面,以及過去的面貌。
士農工商,每個階層都選出了一位人物做了採訪,並把城鄉百姓的生活也都一一描繪,內容之廣博,細節之詳細,讓楊涵瑤這個後世之人都為之讚歎。
這小子就是干這行的料啊!簡直是無師自通!徐裕出名了,一下成了常州家喻戶曉的人物。
而現在,這位「民間御使」寫的報道呈現到了趙禎面前,趙禎一下子就被那真實詳細的內容,樸素的語言描繪給吸引住了,一口氣就將八篇報道全部讀完,還意猶未盡,又和曹后二人再次讀了一遍。
「寫得真好啊!雖是滿篇大白話,可嘉寧跟朕描述過這報紙,說用白話文方便教化百姓。」
曹後點點頭,「縣主說得有理。百姓中許多只是粗通文墨,若滿篇之乎者也,確實難以起到引導,教化之功。」說著又抿嘴一笑道:「臣妾現在越發覺得這標點符號好了,縣主真是人間少有之聰慧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