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第346章 縣主封號驚天下
吃完朝飯,禮部再次派了人過來,送來了朝服,朝珠,花冠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連夜趕製的紫金花袋。和魚袋的製作比起來,花袋的做工顯然要華美地多,這也比較符合女性的身份。
除了這些東西外,宮裡又賞賜了一批珠寶頭花以及各色精美華麗的服飾。而其中居然還有不少的男裝,楊涵瑤拿著衣服在身上比試了下,意外地發現居然還很合身,好似就是因著自己的身材特意製作得。
這不由地讓她就納悶了。問了禮部的人後才知道,原來得知自己要上京獻紅薯,趙官家早就下了一道密旨,詢問了楊涵瑤的身材,以及各種喜好。
雖說這只是一種面子工程,其目的是彰顯帝王的聖明,對於有功之人那是絕不虧待,也是做給天下臣民看得。
可楊涵瑤還是稍微感動了下。那啥,雖還不至於像這個時代的人被此舉感動的肝腦塗地,而她心裡也十分清楚此舉動所帶來的政治目的。
可人非草木,天子對她的恩賜已經夠多了,細緻到這個份上,楊涵瑤又不是鐵石心腸,怎會無動於衷?
但她也就是感動了一會兒,就又被禮部的人拉去繼續練習明日受封大典的各種禮儀了。
本來一個小小縣主的冊封是不可能給你舉辦什麼冊封大典得。仁宗現有的孩子中,也只有仁宗的大女兒,福康公主在出嫁前,仁宗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典禮,封福康公主為兗國公主。
而這場冊封典禮規模之大簡直都快趕上了皇后的冊封大典,可以說,在宋朝的公主,唯有這兗國公主享受了此待遇。
而根據禮部官員的介紹,楊涵瑤這次的冊封也極為隆重。雖還趕不上兗國公主的冊封大典,可卻也不遑多讓。
畢竟一個獻紅薯之功可是為天子增加了不少的名望,且也會被寫進史書,成為明君,聖君的一大功績。
而楊涵瑤來自民間,其聲望也不小。而這紅薯的產量也著實神奇,民間早已傳開了。除了給聖天子增加了名望外,桑梓遠頭上的光環也在世人的奔走相告中達到了頂峰。
以前的桑梓遠只是個文人,那是文化界的事兒,和一般小民關係不大。
可這回就不同了,這可是和大家的肚子有關係的事。在為農業為主的古代,還有什麼事比這更重要?要知道,史書上說得那些盛世,其實也就是全國老百姓勉強能吃飽肚子而已。
若用一個後世之人的目光來看,一定會覺得,妹得!這就叫盛世?簡直坑爹!
可事實就是如此。生產力低下,能全國的老百姓勉強吃飽,不餓死,那就是盛世了。
由此可見,畝產百石的紅薯對這時代的人的殺傷力有多少。京郊不少的士紳已經開始在籌劃為楊涵瑤建造生祠了,更有不少的農民在家裡供上了楊涵瑤的長生牌位。
一時間,桑梓遠的名望可謂是達到了頂峰,甚至不少人都在說,桑梓遠乃是天上神仙下凡,在天上本就是管著種地之事得,是神農娘娘。
當然,在這之前別人不知楊涵瑤是女子,而是昨天楊涵瑤在殿前受封后,皇帝就下了詔書,詔告天下臣民楊涵瑤的身份,以及冊封典禮。
這下整個京城,乃至京郊都炸開鍋了。普通百姓倒還沒什麼,可那些士子文人都傻眼了。
畢竟楊涵瑤是女子的事,也只有朝中大臣知道。普通的讀書人哪裡會曉得?那個名滿天下的桑梓遠,那個寫出明月幾時有,那個書法自成一家,那個提出知行合一的人,居然是女子?!!
這……不少人在震驚過後,眼裡冒出了狂熱的光芒!才女!大才女!古往今來的才女不少,可那書里記載的才女們的才華在桑梓遠跟前,簡直是螢火與皓月,孰高孰低一眼可辨。
桑梓遠的詩詞也好,文章也罷,都有一個共同點:大氣,豪放!那篇少年說,不知讓多少青年屌絲們讀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而她在常州為常州廂軍寫得那篇《軍人賦》更是讓一些老中青們也感到了一絲熱血冒頭的衝動。
雖然是為武人而寫,可大家卻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是高度讚揚了楊涵瑤的這篇作品,這是在用聖人之道教化那些武人啊!
據傳,軍人賦現在都已傳到禁軍了,官家得知后,也是高度讚揚了這篇文。
生為軍人,死為軍魂!保衛祖宗留吾遺人之地!這一字字,一句句,簡直可化為利器,不光光是軍人,就是普通人在讀了這短短百來字后,都會忍不住熱血沸騰,全身都會冒出一種力量,一種讓他們瞬間變得毫無畏懼,為了國家捨生忘死的力量。
而那句「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早就傳到了民間。
不少人在羞愧之餘,卻也開始正視身為一個讀書人的責任。不是喊口號,遼與西夏的歲幣每年還在給著,這是他們的恥辱啊!虧他們為聖人子弟,其覺悟也太低了!
而說出這些話的人,如今身份公布天下了。女子,居然是個女子……居然是個十歲的女童!
一個十歲的女童說出了這麼一番話,唯有國家強大,不受外敵凌辱方乃盛世。而他們呢?他們這些大男人在做什麼?吟詩作對,自認風雅?
楊涵瑤的這些話可謂是一巴掌打了這些自命不凡的讀書人臉上,而她女兒家的身份現在已是昭告天下,更是讓他們覺得羞愧。
可也正因為如此,士林中給予楊涵瑤的評價不但沒有因為她是女子而有所影響,反而更高了。
一個女童尚且知國家大義,做出的事比他們強百倍,千倍,他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輕視這個女童?女子又如何?桑梓遠用她的行動告訴了他們,就算身為女子亦可有所為!
而世人對於明日的冊封大典也格物期待起來。都想見一見這個傳說中無比神奇的女童。
因著她來自民間,朝廷會安排楊涵瑤在了宣德門前受封,讓普通百姓一睹縣主風采,更是慶祝大宋得紅薯,土豆神種,取普天同慶之意。
而屆時,楊涵瑤也會從御街走向宣德門,由天子冊封后,再進入宮門至大慶殿,再授縣主的寶印以及冊封書。
楊涵瑤今日的任務很重,因為明天天下臣民都在看著,所以這排演顯得十分重要,不能出半點馬虎,貽笑大方,墮了皇家威儀。
其實早在楊涵瑤從常州出發時,這一切都已開始在計劃了。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朝廷就準備給她縣主封號以及一場隆重的冊封典禮。
而楊涵瑤在忙碌著的同時,今天趙禎的任務也很重。畢竟這紅薯,土豆的產量實在太高了,這樣的盛事怎能不通告列祖列宗?
而且這紅薯雖然是楊涵瑤獻上得,可這何嘗又不是上蒼的恩典?這樣的事自然還得祭天地。
所以今個兒一早,趙禎也是好一通忙活。一群朝中大臣也跟著忙,今個兒要祭天,祭地,還得祭太廟。
而被選為冊封正副使的歐陽修與胡宿也很忙碌。他們得和翰林學士們在一起,撰寫冊文,寶文。除此之外,還得不斷詢問禮部下屬的樂部的樂器是否都準備到位。
而開封府尹包拯更是忙碌。因著楊涵瑤要從御街走向宣德門受封,這是在宮外,其楊涵瑤的人生安全以及現場秩序的維持是十分重要得。
為此,官家已派出了一隊禁衛軍,協助包拯的工作。而包拯今天就得對楊涵瑤明日要走的路線做大量的工作安排。
整個朝廷都忙碌了起來,楊涵瑤的冊封與兗國公主的冊封不同。其中政治宣傳目的是十分明顯得,與兗國公主的冊封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在宣德門前由天子宣封的意義所在。而命運似乎從這刻開始已隱隱撥開了一些迷霧,這位來自民間的縣主以後的人生註定了與其他的縣主,公主是不同得。
排練持續了一個上午,楊涵瑤的聰慧禮部官員可是見識過了。再三確定了楊涵瑤已將各個細節熟練於心后,這才離去。
而楊涵瑤今天的事還有許多。下午常州商會在京的掌柜們在楊福的通知下,紛紛登門拜訪。
常州商會生產的一些東西好多還未傳到京城。這也是楊涵瑤的安排,讓人先提前在京中預告,勾起世人的好奇心,然後再將商品打入京城的市場。
而這麼安排還有另外的原因。雖然流水線的作業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可在這少於機械幫忙的時代,很顯然常州商會的商品僅僅只是提供浙江路一帶都顯得有些吃力,所以需要時間來囤積商品。
而產生這樣後果的原因,除了沒有機械幫忙外,更重要的還是人工問題。像有些東西還是要些技術的,有經驗的工匠短缺也造成了商品無法滿足市場的局面。
而常州現在勞力短缺的現象已是越來越明朗化,雖然商會組織了人去外地不斷招工,可短時間內這現象似乎也沒得到多少緩解。
因著常州商會出品的東西實在太過神奇,代理商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這產量依舊還是跟不上銷量。
面對這個結果,常州商會一乾股東們可謂是天天痛心疾首,眼睜睜看著銀子在眼前卻不能馬上撈進來,真是急死他們了!個個鬱悶無比地想著:「哪裡能再去弄些人來呢?怎麼樣能讓外地的人相信他們呢?真鬱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