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第162章 自我激勵法
「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楊涵瑤斟酌著一字一句地慢慢說著。
好在前世她對王陽明的學說也略微了解過,像《傳習錄》這些也是有研讀過得。而經過系統變態的學習后,使得她對心學的理解也更為深刻。
面對眼前這些老學究不能大意。別人研究那幾本儒家典籍研究一輩子了,哪是自己這個才初窺門徑的菜鳥所能比擬?
可她現在也是騎虎難下。在經義中頓悟,總不能對經義是一知半解的樣子吧?不然怎麼可能頓悟呢?
為今之計也只有繼續裝下去了。誰讓自己「居心不良」得呢?還想著來找人才呢!恐怕人才還沒見著,自己得先過眼前這幾個老先生的關再說。
而她也打定了主意,硬拼基礎功夫自己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自己也絕不能被他們牽著走,那樣會顯得自己太被動。
只有不斷地拋出新的概念,分散這幾位老先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才是最佳方案。
沒聽過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么?把一潭池水攪亂,她楊大姑娘才方便在細縫中尋求作弊的門徑吶……
「心即理?」葉茂德摸著鬍鬚,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心即理……知行合一……先生的見解果真獨到,可否為我等詳說一二?」
「在諸位叔伯,兄長面前小子哪敢託大?長者有命,自當依從。只是小子學藝未精,對於聖人之言也只是一知半解。若有不當之處,還請諸位叔伯,兄長幫忙矯正,免得小子求道不成反墮魔。」
說著便對著眾人長作一揖,態度甚為恭敬。可這貨面上做得倒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裡卻樂開了花。
自己定下的戰鬥策略果然妙極。這不,這群人的注意力從現在開始就要跟著自己走了。姑娘我真是越來越有急智了,等活到前世那個歲數,沒準也能像那諸葛亮,舌戰群儒,流芳百世了呢……
某貨的自信心開始無限膨脹,在心裡YY了一陣,剛剛的不安感被一掃而空。臉色淡然依舊,心中卻是豪氣萬丈。
當作揖完畢,站直身子抬起頭來時,那雙看著眾人的眼變得神采奕奕,剛剛的老學究們也在頃刻間變成了才將啟蒙的稚童,正等著「桑小聖人」解惑中……
一起一落間,頗有指點江山之感……這套學自後世直銷課堂的自我激勵法楊大姑娘在此刻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徹底將自己點「嗨」了。
套用前世公司培訓講師的一句話:一個無法自我激勵,無法充分展現自信的人,說話也是沒有底氣,更是沒人信得!
若要他人信己,必先生士氣。何為士氣?自信耳!
眾人說著先生自謙之類的客套話,心中卻各有所想。
老輩者想著,這桑梓遠果然名不虛傳。雖不知這位的學問到底深到了什麼程度,但一句心既理,知行合一便可橫掃國朝整個士林。
況且說這話的人還只是一個才滿十歲的稚齡孩童。聽聞此人也是五歲啟蒙,短短五年時光便已撼動士林。
可以想象,如果他繼續努力下去,將來的成就足以青史留名,萬世流芳。
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竟能生出這樣妖孽的孩子?葉茂德摸著鬍鬚心底暗生羨慕。當年曹操曾誇獎孫權聰慧,讚歎曰:生子當生孫仲謀。
如今看來,生子當生桑梓遠才對!至少孫權在十歲時哪能頓悟出這些道理?當什麼也沒當聖人的父母好哇……
桑梓遠的父母真是好福氣,羨煞人也!
得,這還沒開講呢,已經有位老頭風中凌亂了。越看楊涵瑤就越發感嘆,越是感嘆就越發羨慕,心中甚至起了一個荒唐的念頭:要不找那名醫唐世川開上幾副補藥,再娶個小妾回來,沒準努力一把,也能生個桑梓遠這般的人物?
且不說老一輩們心中做何感想,這些小輩後生們聽了楊涵瑤的話后,紛紛都冒出了冷汗。
您這還叫學藝未精,一知半解?天啊,那他們算什麼?他們在場的小一輩者,年歲最小得胡弘毅也讀了十一年書,最多得已經讀了二十年。
平日里個個自命不凡,可也沒見誰在聖人書本里悟出了知行合一。桑梓遠才讀了五年書,在十歲稚齡便已悟得大道。
僅一句知行合一便可瞬間秒殺他們幾百上千次,就這樣的人物還說自己學藝未精,對經義一知半解?還讓不讓他們活啊!
雖然知道這是別人自謙的說法,可一眾小輩後生一致認為:學問到了桑梓遠這份上不用太謙虛了。
再謙虛下去,他們這群讀了十幾二十年書,屁都沒悟出一個的人可就沒臉活了……
游南哲看著那個小人兒,此刻的她有種特別的美。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將她的面孔渡上了一層金色,整個人彷彿融合在陽光里,讓他覺得有種神聖感。
耀眼卻又不失柔和,讓他剛剛還有些煩躁的心慢慢地平靜了下來,隨著她的一言一語,他的眼中只剩下了她。
天地肅穆,萬物寂然,唯有她的聲音在此,像梵音詠唱。那雙清澈雙眸里閃耀著的華彩,讓人莫名地堅信,堅信她所說得一切即為真理,即為大道!
忽而又有失落的感覺湧上心頭,自己荒唐浪蕩這多年,浪費的時光還找得回來麽?荒廢許久的聖人言自己還能參悟幾許?若再也參悟不到一絲一毫,自己又怎能與她琴瑟相合,攜手共度夕陽?
「倫理道德的規範在於人心之至善。從這點出發,聖人所說的格物之格乃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的意思。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認識了外物才有的。」
楊涵瑤一邊說一邊觀察著眾人的表情,主要目標還是放在那幾個老者身上。不是她小看那些年輕人,而是和這些年輕人比起來,這些老學究才是大怪物來著,必須時刻警惕著。
自信可不代表盲目,今天若是不能過了這幾個老頭的關,自己這番上跳下竄地可就白忙活了。
畢竟她今天來的主要目的可不是刷名聲,而是希望利用「心學」這塊敲門磚在這群讀書人中發掘出一些對數理化有興趣的人才來,這才是主要目的。
宋朝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四大發明中,有三樣在這個朝代誕生,甚至第一台機械鐘錶也是在北宋誕生得。
論科技實力,在這時代中,宋絕對排第一。可光這樣還是不夠得,攤上了那樣坑爹的任務,楊涵瑤恨不得系統賣點飛機坦克給她才好。
宋朝軍事力量弱,那是國策制定問題,若國朝調整好政策,幽雲十六州早拿回來了,哪還用得著她這個軍事盲在這瞎操心?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國朝對武將極度不信任,絕對不可能憑藉她三言兩語就改變得。況且這塊可是宋朝皇帝們的心病,輕易觸碰不得。
莫說她無官無職,且又是女子之身。就算是男兒身,當了官,她也不會蠢到輕易去觸碰皇帝們心中的逆鱗。
死過一次的人了,都特別珍惜生命。皇帝的逆鱗碰了要掉腦袋,可完不成任務系統照樣會要了自己的小命。
古代雖然規矩多,物質享受無法與現代相比。可俗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啊!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命,楊涵瑤必須不斷地挖掘人才,培養人才,將科技力量展現給世人。
遼國,西夏多騎兵;宋國多步兵,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陣騎兵,猶如後世血肉之軀對抗鋼鐵坦克。
所以宋兵守城還行,主動進攻就坑爹了。可若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出一批受過現代數理化教育的宋代科學家,沒準能提前將戰爭拉到火器時代呢?
有了火器,比如火炮之類得,騎兵也就可以退出歷史舞台了。國朝政策不好觸碰,那就以科技的力量對落後文明進行地毯式的碾壓,以絕對的武力壓倒一切,就如後世的山姆大叔那樣。
在戰場上,科技若能展現出這般毀天滅地的力量后,想來天子與朝臣也就會開始重視科技了吧……
重視科技后,所有人都會慢慢發現科技的好處與力量,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鑽研,就如同鑽研四書五經一般。
到了那時,歷史就將徹底被改變,而系統的任務應該也就完成了。而楊涵瑤心裡也非常清楚,若要做到這一點,僅僅做幾個物理化學的實驗是不會讓人引起重視得。
在這個對外作戰長期處於弱勢的國家來說,唯有一場壓倒性的勝利才能喚起世人的沸騰。
而楊涵瑤要作得便是在此之前培養大批科研人才,以戰爭為切入點,系統買出各種火器圖紙,在適當的時機便放出這些洪水猛獸……
她不喜歡戰爭,可顯然楊大姑娘也非人們口中的聖人。好生惡死乃人之本性,為了自己的小命,也只好對不起別人了……
畢竟那啥,楊大姑娘現在也是宋國人了麽,國之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