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名動 (七夕加更)
縣太老爺高興,大筆一揮,以鼓勵開荒的由頭,直接又給楊涵瑤省去了三百貫錢,兩千畝荒地最後以一千五百貫錢給買了下來。
臨走時,方老大爺又羞答答地拐了幾個彎,表示出對蛋雕的興趣,特別是蛋雕上的桑體……
楊涵瑤當然心領神會,當天拿著兩千畝的荒地的田契回家后便扎進了工作室,取了個蛋殼,刻上山河圖一副,另附小詩一首。
當然,不用問,此小詩定然是抄襲,且原著作者還就是常州人。不過趙翼老兄要等到清末才出生,所以就算是抄襲了家鄉人的著作,節操已掉一地的楊大姑娘表示毫無愧疚……
收到蛋雕的方大人自然是欣喜,看著蛋雕上刻畫精美的山河圖,再配上那首詩,方大人激動的難以自己。
這是名動常州,甚至到了此刻說是名動天下都不過分的蛋雕與桑體啊!這還不是最重要得,這上面還有一首詩,這是桑梓遠寫的詩啊!
方大人雖說資質平平,可卻也是三甲進士出身,這評鑒詩詞的能力還是有得。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詩雖語言淺近,卻直抒胸臆,大氣凜然,更何況楊涵瑤才十歲呀,又是女子,這等才華,連方大老爺都覺得嫉妒了。
因著這蛋雕,這字,這詩,方大老爺又捧著蛋雕發了幾天的痴,最後他實在忍不住了,覺得如此好詩怎能埋在自家後院蒙塵?
當然是要拿出去與諸君共賞,才不至於明珠蒙塵,埋沒了桑先生的華彩……
於是縣太老爺得到了桑先生親送的蛋雕的事就從衙門裡傳開去,隨著一起傳開得還有那首詩,一時間常州文化界再次騷動起來,這些文人墨客們此刻已對桑梓遠的身份好奇到了極點,金萬福的眼線們再次增加了……
與此同時,晉陵城首富游家再次有了大動作。
在游家經營的富居樓,有一種叫作韭黃的蔬菜出現在菜單上,韭黃鮮嫩的口感立刻就俘獲了一些人的心,吃過的人當然想再次品嘗;沒吃過得,聽了吃過韭黃之人的形容自然聞風而動。
韭黃的價格極貴,可就算這樣,前去富居樓一品韭黃之美的人還是非常地多,搞得游家不得不限量供應。
楊涵瑤把韭黃的配置技術賣給了游家,當然也是要三成利得,游家在煤球爐與蜂窩煤上得了莫大的好處,自然很是願意與楊涵瑤再度合作。
事實證明,游家能成為城中首富不是沒有道理得。長遠的目光,良好的信譽,讓這次合作的結果又顯得是非常完美。
游家富居樓的生意又上了一個檔次。特別是來富居樓品味韭黃的人群中,不乏文人墨客,他們甚至給韭黃另取了一個雅名:黃金菜。
聽聞此消息的楊涵瑤是哭笑不得,這些宋代的文人們還真是閑得蛋疼啊!比起黃金菜這名,楊涵瑤還是喜歡韭黃,多樸實啊!
韭黃就這麼風靡常州了,而隨著一個小道消息的爆出,更是把韭黃推到了頂峰。
韭黃是桑梓遠培植得!
這小道消息頓時在常州城裡炸開了鍋!匠人,詩人,書法大家種種圍繞在桑梓遠這名上的光環又多了一個:農人。
記住,不是普通農人,是精於農事的雅農!
不得不說,宋王朝的文化氣息非常濃厚,凡是與文化搭上關係的人,不管什麼身份,前面都得配上一個「雅」字
桑梓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是諸多常州精英共同的疑問。可奈何游家的口風實在是緊,無論怎麼打探,收買都打聽不出來,人家一句桑梓遠本人不願透露便被打發了去。
這些精英們雖然對桑梓遠很好奇,可是既然認同了桑梓遠文人的身份,本人已放出不願出面的話來,同為文人這點禮節還是要得。
常州城這個春天,文化界很熱鬧,一個叫作桑梓遠的名字吹皺了一池春水,以極快的速度名動常州,慢慢地朝著周邊輻射開去,直至京城。
開封,這個時代最為繁華的城市中桑體悄然流行起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如這詩詞般,桑梓遠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大宋的文壇隱約有了一個模糊的位置。
他神秘的身份,巧如天工般的技藝,自成一派的書法,無數的光環閃耀著,令人折服,卻也遭人嫉妒。
當事人卻一無所知,仍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著各種各樣的打算,系統任務一時無法完成,可如何讓自己強大卻是眼下必須面對的功課。
荒地買了,可開墾荒地的費用確是不少。別看楊涵瑤手裡現在還有兩千多貫錢,可要完成她的莊園計劃,這點錢根本不夠看。
她除了加快製作八音盒的腳步外,還得設計新家的圖紙。而在建造新家之前,她還得琢磨著怎麼把水泥這玩意給弄出來。
她胡亂忙了幾天,卻又突然安靜了下來。自己還是太心急了,大的目標一時難以達成,可自己又何必急於這一時?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才不會被噎著;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才不至於摔倒,索性,荒地開墾,建設莊園之事先放一放。
造新房不是想用水泥么?就先好好琢磨下水泥吧!
水泥的製作楊涵瑤倒是有些知道得,當然,這得益於她看了好幾本穿越小說。
當時看到書里的主角弄出的配方后,抱著學習的態度,楊涵瑤還特意去問了下百度娘,對於較為原始的水泥配合她也就記在了心裡。
說干就干,況且水泥一旦弄出來,自己又好撈一筆了。莊園建設要錢,造新房也要錢,有這個能力合作的對象自然還是游家了。
畢竟如今也算老朋友了嘛!
套了車,叫上柳芸娘便去了金萬福。看到楊涵瑤的到來,陳觀魚是有些緊張得,畢竟桑梓遠這名頭最近實在是太盛了,他就怕楊涵瑤被人發現了,被其他同行給盯上……
如今的楊涵瑤不僅是游家的財神爺,也是他陳觀魚的財神爺啊!得意於楊涵瑤的員工積分制度,上到陳觀魚這樣的大掌柜,下到普通工匠,小廝都是受益者,他們自然不希望楊涵瑤被人挖走……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盯著游家,希望挖掘出桑梓遠身份的人都沒成功的原因。
給游家幹活的人都知道這套制度是桑先生弄出來的,而桑先生聰慧無比,又能點石成金,是真正大財神爺,誰會傻到把這事給捅出去?
看看那蜂窩煤的生意,嘖嘖,在普通人眼裡,那簡直比搶錢還來得快啊!
陳觀魚頗有些鬼頭鬼腦地把楊涵瑤主僕二人迎進了後堂,見那丫頭一雙大眼盯著自己,陳觀魚老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不自覺地摸著鬍鬚,輕咳了一聲,問道:「丫頭,今個兒怎得了空閑?」
楊涵瑤呵呵一笑,施了禮,說道:「伯伯,我有個好事,想請伯伯給參詳下。」
陳觀魚眼睛一亮,看著楊涵瑤那笑眯眯的樣子,他頓時覺得自己這個月的紅錢又要加了。
他摸著鬍鬚,假裝淡定地打趣道:「嘖嘖,丫頭啊,看來你還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楊涵瑤咯咯地直笑,「伯伯哪裡話?倒叫丫頭不好意思了!不過今日前來嘛……」
她頓了下,看了看陳觀魚,發現他正眼巴巴地瞅著自己,莞爾一笑,說道:「確是有件天大的買賣想與游家合作。」
「天大的買賣?」陳觀魚摸著鬍鬚的手不由自主地用力了下,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不是陳觀魚沒定力,而是蜂窩煤自問世以來,那銷量簡直讓他嘆為觀止。
別看東西不是特別貴,可就如米,鹽一般,是不可少之物。已有人算過一筆帳了,用這蜂窩煤比那柴薪多不了幾個錢,但好處卻是大大得。
當然,這一說法也只是針對條件稍好的人家來說。畢竟一斤蜂窩煤要五十文錢呢,非柴薪可比。
所以游家這爐具店開辦以來,生意是一日好過一日,老東家已有了到武進縣再開辦一家分店的想法。
至於無錫與宜興兩縣嘛,嘿嘿,這就不考慮了,因為這兩縣已被人代理了,就是上回三家代理商中的兩家。
當然他們游家在這代理費上也不可能那麼老實。商人嘛,不奸還怎麼成商?
楊涵瑤縣級代理要一千貫錢的代理費用,他們游家對外開出兩千貫代理費,給了楊涵瑤一千貫錢,自己也撈個一千貫辛苦費,這絕對不過份!
再者,那韭黃,嘖嘖,別看只是一種新蔬菜,可正是這種新蔬菜讓他們游家產業鏈下的飯店酒樓又上了一層樓,在京師的酒樓,這韭黃也是大放光彩,聚集了不少的人氣。
正是因為嘗到了這種甜頭,游家現在是把楊涵瑤看成了財神爺了,這個小人兒可是個妙人,絕對要供奉好了,不能讓別家搶了去。
其實游老太爺很想親自接見楊涵瑤一下,可無奈於對方是女子,年歲雖小,卻已不容小覷。
冒然要求相見,只怕會唐突了,所以也只好暫且擱置。不過游老太爺還是關照了陳觀魚,一旦有機會,一定要安排他與楊涵瑤親談一筆生意。
聽完楊涵瑤的敘述,陳觀魚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桌面上一下沒一下得敲著,貌似老東家說得機會來了?
當下,陳觀魚微微一笑,摸了摸鬍鬚說道:「確是一筆天大的生意。不過這事兒太大了,老夫得與老東家通稟一聲,丫頭,你看如何?」
「全憑伯伯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