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膳食娘子> 9.第9章 轉身是千年(中)

9.第9章 轉身是千年(中)

  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哪怕四十八歲的年紀仍讓一代明君當年才三十三歲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隨即封為昭容。即便等她死後,唐太宗李世民也以皇后禮儀將蕭皇后葬於楊廣之陵,上謚愍皇后。


  雖說民間野史說這位皇后一生迷倒了六個君王,可關於她跟李世民的曖昧,楊涵瑤卻是不信得。


  當然,這也不重要了。她不知道蕭皇后後來歷經這般多得波折心中是個什麼滋味,似乎在她年幼時,那位占卜奇人袁天綱推算了她的八字得出了一句「母儀天下,命帶桃花」時,就註定了這位皇后後半世的孤苦與不幸。


  這夏城便是蕭氏還是隋煬帝的皇后時,集10郡兵匠數萬人在毗陵郡建造離宮別園,稱夏乘行宮,闢地周圍12里,仿洛陽西苑之制而建。


  可惜得是,如此精美華麗的別宮最後終是隨著隋朝的滅亡而淹沒在戰火中。而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夏城橋畔依舊,留下得卻只有一個夏城鄉了。


  幾人又繼續走了半個多小時,終是能看到了那大城。這小李村離著最近的城門也就四,五里路的樣子。


  踏著門橋過了護城河,高大宏偉的城門已近在眼前。城牆看著起碼有六七米高,城門上刻了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德安門」,城門下還站著幾個兵丁,不過並沒有看到像電視里演得那樣收過路費得。


  三人進了城,不過人群卻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多。楊涵瑤想了想,想起以前歷史老師曾在課堂上介紹過,常州是城套城的格局。剛見有護城河,城牆也非常地厚實,想來這應該是最外層的「羅城」了。


  楊涵瑤又想著,這最繁華的地帶應該就是在以前大觀樓一帶,自己現在在德安橋附近,再走到大觀樓那兒又要花上半小時,自己這小身板雖說吃了一顆強身丸下去,可這本主以前的身子實在差,這才走了這麼一會兒已經覺得累了。


  看著路上有來回的牛車,心裡有了個主意,拉拉楊李氏的手說道:「親娘,咱們這蛋殼要賣個好價錢,恐怕要去內城。要不,咱們雇個車吧?也好早去早回?」


  楊李氏猶豫了下,最後還是答應了。老人家想著,把東西賣了可以早點回家,早點把錢給人送去也了卻一張心事,想起何氏那番話,她也就不再心疼那幾個銅板了。


  跟人雇了車,東拉西扯了半天,最終以六個銅板的價錢坐上了牛車,搞得楊李氏又是一陣心疼。


  走了沒多久,路上的行人就多了起來,不遠處又有一城牆出現,比起之前那城牆更為高大,又聽趕車人說道著,最為繁華的地帶其實在外子城,平民往來,商賈買賣在此最盛。


  聽得楊涵瑤是噓唏不已,感情剛剛路過的那城牆還只是外子城的城牆?


  聽這趕車人這麼說著,又回想著前世在課堂上聽老師介紹過的古代常州的城池布局:依河而建,城城相疊,環環相套。


  這樣的城池布局可以是說是世界上唯一的。如今這座城池如此真實地展現在自己眼前,楊涵瑤在哀嘆自己重生到古代的同時卻又有些小小的激動。


  想想看,作為一個無比熱愛自己家鄉的人來說,又有幾人能有機會看到千年前的家鄉之景?


  她把前世所了解的東西再與趕車人的話一相結合,得出了一個結論。想來這衙門,府學,各種寺廟應該都是在內城了。


  而她也依稀記得大觀樓最早的名字是叫鼓角樓,剛也聽到這趕車人提及鼓角樓在內子城,對這千年前的家鄉城池的布置也就有了個對比,心裡稍稍有了點數目。


  雖說這趕車人說外子城內商賈買賣最為鼎盛,可學校,衙門等都在內城,想來高等的消費力應該還是在內城。


  畢竟,常在內城活躍的人如果沒些個家底那怎麼成?想到這裡,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楊涵瑤就對著趕車人說道:「這位大叔,那這城裡哪家珠寶店最大,您知道嗎?」


  趕車的人呵呵一笑,這位老兄平日就是個話癆,今日進城買賣東西,湊巧了碰上要雇車的,還能賺進六個銅板,因此那是相當地熱情。


  一看這位小娘子開口問話,頓時精神奕奕,咂巴著嘴說道:「嘿,這位小娘子是頭回進城吧?」


  楊涵瑤看看楊李氏,楊李氏笑了笑說道:「讓這位小哥看笑話了。鄉下人,平日要買個針頭線腦得都是在鄉間草市,這大城卻是不常來。」


  楊涵瑤聽了這話驚愕了。這小李村離著這大城也就4,5里路,楊李氏居然很少來這城裡?她還以為楊李氏至少要比她這外來戶知道得多,可現在看來貌似也就比自己強一點點?


  可沒多久她又釋然了。剛在來的路上就聽楊李氏介紹過,所謂的草市就是城鄉交接處的買賣市場,買賣的東西特別豐富,基本就是個小型交易市場了。的確,不是特殊需求的話,草市基本也就能滿足平日生活所需了。


  這時代,路況不好又缺乏交通工具,如果能在草市買得到的東西又何必跑到這城裡來?那不是找折騰嘛!


  「這位大娘說得是,鄉下人,沒啥特別要買得還真不用來這大城。」趕車的人越說越來勁,那叫一個眉飛色舞,看得楊涵瑤暗暗好笑,這怎麼和前世那些「的哥」們特像?

  「要說這城裡最大的珠寶店啊,那肯定是惠明坊的金萬福了,那可是咱這兒游家開得。游家你們知道不?是咱這兒的首富啊!」


  那趕車人雖在趕著車,臉朝著前方,可楊涵瑤還是能想到他此刻的表情,這人真有趣,整個兒一話包子。


  「嘖嘖,不光做著珠寶金器買賣,還開了不少的酒樓,連京師都有呢!」


  「噗!」楊涵瑤忍不住笑了出來,實在是這話包子大叔那說話的腔調太逗了。就好像是他自己賺了這麼多錢似得,說得那叫一個眉飛色舞,唾沫橫飛。


  楊李氏瞪了瞪楊涵瑤。女兒家在外,雖說是鄉下丫頭卻也不能當著人的面露出這樣沒規沒距的笑來。


  好在路上行人頗多,人聲鼎沸,楊涵瑤的笑並未讓那趕車人聽見。否則以這趕車大叔那性子,估計是要以為楊涵瑤在嘲笑他了。


  「好嘞,到地兒了。」趕車人跳下了車,很是好心地把賢哥兒抱了下來。


  楊涵瑤也跳了下來,扶著楊李氏下了車,給了錢,幾人朝著趕車人指著那店兒走去。


  進了店門,店裡的小夥計很是熱情地迎了上來。楊涵瑤心下滿意,看來這人家能做成這常州首富不是沒有道理的。


  瞧這店員的服務態度就知道,並沒有因著客人穿戴寒磣而輕慢。


  「這位大娘,要買些什麼?」小夥計笑容可掬,雖然心裡也覺得這幾位客人穿著寒酸,不大可能像是買得起店裡珠寶金器的主兒。


  可奈何少東家給定了規矩,進門者皆為貴客。若因來人穿著樸陋就輕慢待之,必定嚴懲不貸。少東家在這家是說一不二,比老東家可恐怖多了,因此他絕對不敢怠慢了眼前這三個窮酸。


  「這位小哥,你們掌柜的可在?」楊涵瑤邊說著話邊快速地四下打量了下,見著櫃檯里站著一年約四十來歲的男子,低著頭正在打著算盤,一邊擺放著一本冊子,想來應是賬本。


  聽到楊涵瑤問掌柜的時,頭抬了下又快速地低了下去。


  楊涵瑤微微皺眉,她前世賣了一年保健品,特別是令後世之人詬病的「直銷」行業,在這一年內,她通過公司不斷地培訓與實踐后,還是有了些「觀人」的本事的。


  這櫃檯里站著的人想來應該是掌柜得了,只是他抬頭看著自己等人衣著寒酸,又見自己年歲太小,楊李氏看著又是個鄉下老太,想必是起了輕視之心。


  不過這不重要。楊涵瑤一年的直銷生涯可是把臉皮練就地比城牆都厚,抗擊打能力也特強。她知道,所謂推銷,光會察言觀色那是不行得,最重要得是要能開得出口,臉皮子要厚。


  況且她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充滿了信心,這不,她連摸底都省了。實在是趕了半天路,這肚內又空空,她想快點賺了銀子好去挫一頓。


  楊李氏在旁看著,想開口又不知該怎麼說。她一鄉下老太太,活了這麼大歲數,來這大城的次數一個手就能點得過來,如今踏入這城中第一珠寶店,心裡十分地緊張,一時間也只得眼巴巴地看著楊涵瑤,希望這仙人弟子能大發神威,把東西賣了,好把錢還給那何氏。


  小夥計望著這三人,心道,怪哉。這年老的不發話,咋弄個小丫頭片子出來問話?可他想歸想,卻是很認真地問道:「小娘子,找我們掌柜地有事?」


  楊涵瑤裝模做樣地把手伸進挎包里一陣摸索,隨後拿出那隻步搖,笑盈盈地說道:「小哥,你們這兒可收首飾?」


  楊李氏一愣,不是蛋殼么?怎麼變成頭飾了?還是銀得?不過這頭飾做得可真好看啊!她滿腹地狐疑,不過老太太也知道這個時候還是別開口問得好。


  小夥計一看那首飾,頓時眼前一亮!好呀!好別緻的款式!他忙回頭看向櫃檯那處,這事他可做不了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