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鳳棲何梧> 第一百五十二章:陰謀(一)

第一百五十二章:陰謀(一)

  “言小姐可知,最後君上為何應允殿下,解除了同涼寧澤福公主的婚約?”但聽平喬幽幽問道。


  “不是君上心疼自己的孫兒嗎?”我一直認為,蕭欒對蕭逢譽雖嚴苛,那也是因著寄予厚望的緣故。他私心裏應是對蕭逢譽存了親近之意,畢竟那是他一手栽培的親嫡孫。


  此話一出,平喬並未答話,我見狀心中也不免遲疑起來,心道莫非這其中還有什麽隱情不成?

  “莫非是因為澤福公主的勸說?還是殿下允諾了君上旁的事作為補償?”這般想著,我已不自覺又出口問道。


  平喬這才就著昏暗的夜色輕輕應了我一聲,歎道:“殿下應允了君上,說服賦閑在家的褚雲深大人,前去九熙為官。”


  “什麽?”我聞言驚呼出聲:“那他還讓你當著褚雲深的麵,出言向我求婚?他就不怕褚雲深因此惱了他,拒絕出仕九熙?”


  聽我此言,平喬卻是露出了今晚頭一次的真誠笑意,眉眼彎得在夜色中幾乎要瞧不分明:“殿下說了,小姐若是知曉此事,定會這樣反問。果然不假。”


  他嘿嘿笑出了聲,語氣中頗帶了幾分戲謔的意味,繼續道:“殿下還說,若是言小姐應了他的求婚,就是有一萬個良臣名將,殿下也不相換。即便是被君上再鞭笞一頓,他也甘之如飴。”


  蕭逢譽的這番話不過是玩笑而已,莫說這世上良臣鮮有,名將難求,即便是有,也哪裏有一萬人之多。然他言下之意,我卻能夠理解。蕭逢譽這是在告訴我,若是為了我而忤逆他的祖父蕭欒,是他心甘情願,我不必自責。


  與平喬這樣走走停停說了一路,不知不覺我二人已走到了廟會的盡頭。不似先前的花燈如晝、熱鬧非凡,此刻我眼前所見之處是黑壓壓一片,寂靜地令人心慌。就好似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是轟轟烈烈,然最後卻終是要歸於無聲……


  ……


  待我辭了平喬,同吳軟音一道坐上回祈連宮的馬車時,我二人皆是心事重重。我不知褚昭昭同她究竟說了什麽,居然能令向來開懷的吳軟音如此黯然。隻是我此刻腦中亦是煩亂不已,也無暇多問。


  這般回了太平閣,我才發覺樓裏已被宮人們裝起了各色燈籠,在夜色中閃著炫彩的光亮,不禁教我頗為感慨。


  而連瀛,便在這一片熠熠燈火之中長身獨立,相侯於我。


  “大哥,”我率先開口笑道,“我半柱香前才和嫂嫂分道而行,這會她應是到了寢宮了。”


  元宵佳節,他自是應陪著吳軟音,而不是我這個義妹。


  然連瀛卻並未答話,隻幽幽看著我,沒頭沒腦地道:“她的丈夫死了。”


  我聞言愣了片刻,一個“誰”字尚未問出口,卻已反應過來,他指的定是那同他育有一子的九熙女子。難怪今夜他不去尋吳軟音相陪,原來是憶起了舊愛。


  我見他神色頗為落寞,好似也被這傷感氣氛所感染,沉默半晌方道:“大哥可想過將她從九熙接過來?畢竟你同她已有了一個孩子。”


  連瀛聞言隻輕歎一聲,沉默片刻卻忽然轉了話題,道:“說起九熙……我倒是有些後悔易幟了。”


  我聞言有些不解,忙問道:“大哥何出此言?”


  連瀛隻正色看了我一眼,道:“你隨我來。”言罷便匆匆出了太平閣。我見狀隻得隨著他一道而出,同往議事殿行去。


  甫一進殿,他便從禦案上尋了幾本奏折,遞至我麵前,道:“你瞧瞧吧。”


  我接過奏折細細看去,卻是越看越覺心驚。猶記得當日我在風都同蕭欒商談易幟的條件之時,蕭欒曾稱,易幟後奉清仍歸連氏所有,朝中內政除卻軍國大事,九熙絕不幹涉;每年奉清須得向九熙進貢黃金一千萬兩,錦緞五萬匹,並廣開水路,與九熙互為通商;九熙將在奉清朝內設立監政使及兵馬總元帥兩個職位,除此之外,奉清朝內官員的升遷貶黜,九熙絕不過問。


  我雖不知最後明侯連岑在風都所談下的易幟條件究竟為何,然想來應是與蕭欒從前對我提出的條件差得並不遠。


  可若是從我手中這幾道奏折上所稟明的事情看來,九熙卻已嚴重違背了當日所允下的承諾……


  連瀛給予我的這三道奏折,分列了三件攸關奉清國體的大事。


  第一道奏折,乃是兵部所呈。言及九熙所派駐於奉清的兵馬總元帥魏青山仰仗自己乃是當世名將,軍功顯赫,竟在未稟報連瀛的情況下,私自召集奉清各部將軍,欲將奉清兵力重新編遣,納入九熙軍內。讀到此處我已然明了,魏青山此舉名為編遣,實則是在削弱奉清的兵權。


  第二道奏折,乃是戶部所呈。道是奉清廣開水路一事,已嚴重影響了國內的商業發展。自水路大開之後,九熙國內商旅紛紛南下,入奉清經商,其中不乏九熙的公卿世家及豪門巨富。因著九熙的聯商入侵,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奉清國內一些小商小販已被逼得無商可行、無錢可賺,更有許多奉清老字號商戶被迫關門歇業;還有奉清自古聞名的絲綢也是被抬至天價,上等絲綢錦緞紛紛為九熙富商所有,綢緞莊也多為九熙人所把持;而最令人詫異的是,雖說如今奉清境內的貨物更為齊全、商業更為繁榮,然這些銀錢卻已都悄悄流入了九熙境內。去年一年奉清的賦稅,僅剩前年的四成,且這還是算上了向九熙進貢的那些錢物!

  我顫巍巍再打開第三道奏折,但見是吏部與禮部聯名上書。奏折上稱,去年科考之前,有三位大熱的青年俊才忽然退出文選考試,前去九熙為官;而民間一些押注今科文選三甲的賭徒,亦因此事而紛紛失利於賭場,最終奉清國內這些押注的銀錢匯成了一筆金額驚人的巨大數目,盡數流入了清安的大銀錢莊分號。此事看來其實很是尋常,然旁人不知,我卻知曉,這大銀錢莊,正是九熙宗室在九州各地的秘密據點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