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易幟
因著祈連宮的太醫們救治及時,褚雲深的右手並未盡廢,可從此以後卻再也不能負重了。
如今他連拿碗筷亦是吃力,遑論提筆寫字。至此我方放棄了探究褚雲深的真實身份。他若是執意不願告訴我,竟不惜廢去右手狠心相瞞,我又為何還要逼他呢?
我實在難以想象,從前使得一手好劍、寫得一手好字的楚璃,今後右手竟已形同作廢。從此,世間再也難以見到他那無雙墨寶,還有那一手驚鴻軟劍……
……
自那日師傅劫獄之事發生後,奉清朝內立時嘩然一片。畢竟劉詰犯下的乃是謀逆欺君之罪,此番卻在我與褚雲深眼下輕易逃脫,說來我二人自然難逃其咎。因此有不少大臣聯名上奏連瀛,請求對我與褚雲深兩個異族之人加以嚴懲。
我尚且好一些,畢竟是女流之輩,與那些權臣亦從無利益衝突。然朝中要求罷黜褚雲深的奏折卻越來越多,直教連瀛十分為難。
保,褚雲深放走欽命要犯,所犯之罪實難保全,饒了他難以服眾;不保,莫說連瀛自己下不去手,即便他能狠下心處置了褚雲深,隻怕兔死狗烹之後,奉清朝內再難尋到肱骨之臣。
如此一直僵持到了年關,臘月二十七那日,明侯連岑帶回了九熙華夏王蕭欒的禦筆國書,道是奉清易幟的條件已然談妥,過程亦進行得甚為順利,隻等連瀛昭告天下易幟歸附,九熙便立時揮兵南下,以三十萬大軍抗擊涼寧。
這一消息自是教節節敗退的奉清朝內大為振奮!一時倒也轉移了眾臣同褚雲深之間的矛盾,不少官員亦因此想起了褚雲深同我的好處來。畢竟若非我二人,想來此刻演州早已淪陷涼寧手中。
趁此機會,褚雲深以腕傷及避嫌為由,上表請辭“平覆侯”之位,退出奉清朝內,不問朝政,隻以平民身份避居清安城東郊,在連瀛從前所賜下的一座名為“蒼園”的偏邸內安心靜養。
我執意相隨照看,奈何褚雲深多番回絕。如此我便請了連瀛一道旨意,在離他偏邸不過一個街口之遙的地方尋了個不大的園子安置下來,以方便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既有連瀛的手諭及暗中支持,褚雲深無奈之下亦隻得接受。
……
說來蒼園雖仍在清安城內,然因著連瀛的照拂,卻也足夠與世隔絕。我同褚雲深在此,倒也有些脫離了紅塵的情味。
可他雖已卸下肩上重任,避居偏邸蒼園之中,卻仍舊關心著九州局勢,時不時便要教我將涼奉最新的戰況說與他聽。如此,我便隻得每隔十日去一趟祈連宮,向連瀛打探了最新消息,然後當日再返回蒼園轉述於他。
如此日子倒也過得極快,轉眼過了年,我已是二十三歲生辰了。這一日我照例去祈連宮裏尋連瀛探聽消息,卻得知奉清已正式同九熙簽下了歸附國書。
“奉清茲於九州詔:瀛自承奉清之國祚,圖謀臣民之康寧,同享萬載之榮樂,此乃先祖之遺範,亦為瀛之不忘。然西涼有國段氏逆天而行,征殺伐,裂五內,蒙災禍,屠三城,至奉清失家業者之生計難盡其數,使得九州同怒。
……瀛自應仰承先祖遺誌,力謀安寧,貫徹和平,遂於即日起歸服九熙,遵從一統,改換軍幡,協同易幟。”
我將祈連宮中得來的聖旨放在案上,緩緩抬首看向褚雲深,淡淡道出這明黃絹帛上蓋有奉清國璽的最後一句字樣:“瑞晟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奉清國主連瀛欽詔。”
此時褚雲深正與我隔著石案相對而坐,他見我讀完這道震驚九州的奉清詔書,卻隻是用那雙毫無波瀾的雙眸凝視著我,輕歎道:“你從前說得很對,一國之恥,總好過一國之殤。歸附,亦勝過亡國歸降。”
聽聞此言,我隻淡淡一笑,應道:“如今易幟一事已塵埃落定,九熙自當派兵援奉。你既已卸下朝中重擔,便莫要再思慮太多了,該當好好養傷才是。”
褚雲深聞言隻低低“嗯”了一聲,便已從石案上執起那道易幟詔書,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見他半晌沉浸在思緒之中,也不理我,心中不禁有些惱意,便迅速伸手將那詔書奪了過來,命道:“是時辰練字了。”
經過這幾月的相伴看顧,褚雲深已很是習慣我的這副督促模樣,是以便未再言語,起身進了書房內。
如今他已開始試著用左手執筷、寫字、練劍。雖說艱難,但我願陪著他,即便他右手已廢,我亦願意做他的右手。
這樣的日子,雖不親近,然我卻已很是滿足。
一山,一水,一心人,我好似真的實現了這一個夢。
……
奉清瑞晟三年,亦是涼寧隆武三年,九熙華夏六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九熙與奉清同時發出詔書,昭告天下,奉清易幟歸屬九熙,奉清軍幡黑山白水旗,易幟為九熙軍幡九日旗。時稱“奉清易幟”。
自此,奉清正式歸附於九熙。九州之中,青州、金州、永州、演州、仰州盡數歸於九熙所轄,東北五州完成一統。
同日,九熙打出“抗涼援奉,天道平難,並力齊心,同保九州”的旗號,以九熙第一國將、七軍都統——魏青山為援奉總指揮,派三十萬大軍揮兵南下,直抵奉清演州境內,同涼寧軍隊兵戈相見。
戰事一直持續至五月,涼軍和九熙大軍仍舊僵持不下。華夏王蕭欒見狀,又下令增派二十萬大軍支援演州,終是在一月之後,將涼寧的三十萬大軍逼退至湍城以西,冥河以南。
時稱“冥演之戰”。
九州第一名將許景還的不敗神話終在這一場戰役中被打破。
這是九州近百年來最為震驚的一場戰役,參戰國家之多、人數之廣、曆時之長、戰事之慘,皆是百年一遇。
然九熙五十萬大軍,再加上奉清十萬大軍,曆時四月,才將涼寧三十萬大軍逼退,也足可見段竟瑉征伐之決,許景還用兵之神。
同年七月末,收附了奉清的九熙,與吞並了應國的涼寧,默契地以冥河為界分化而治。冥河以北,東北五州盡歸九熙;冥河以南,西南四州仍歸涼寧。
自此,九州大陸之上,南北對峙局麵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