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181明玉》
陳明玉賞過了美景, 便登上了一葉小舟。
小舟劃過湖麵, 少時,抵達湖心島。
湖心島上, 有一座道觀,清幽雅致, 名為【上林觀】, 供奉著三清道祖。
比起佛家, 祈盼輪回轉世, 來世幸福的理念, 陳明玉更偏好道家隻求今生的世界觀。
奈何如此不俗之地,卻被天魔會的人占據, 化作分壇, 也是明珠蒙塵。
這裏的分壇之主, 一百零八魔將之一的林思,是個出家的道士。
原就是這上林觀的人。
他本是個棄兒, 被上林觀的已逝老觀主撿回來, 收為關門弟子,被悉心撫養, 長大成人。
林思對道經一點就通,靈性非常。
在三個人的小道觀裏,不知勝過那個他認為愚鈍不堪的師兄多少倍。
林思因此, 信心十足, 覺得師傅會把道觀交到他的手上, 而不是由師兄繼承。
他的才能, 遠超過師兄,不是更能把道觀發揚光大?
一定不是還是現在這個窮酸窘迫的境地。
林思心裏麵有點想法,有很多設想。
可是,他以為要等師傅老死後才能繼承的觀主之位,眨眼間,就被師傅傳給了師兄。
林思難以置信。
他可以等師傅百年以後,才繼承道觀。
他耐得住寂寞,等得了。
偏偏,師傅好端端的,身康體健,卻把道觀傳給了師兄。
林思一向看不太起他,覺得他傻乎乎的,笨得很。
可他確實是最後的贏家!
林思心裏忿忿不平,可是師傅對他恩重如山,他不是不清楚,不是不感恩的。
他也就一時難受,想要拒絕接受事實,也想不到什麽好主意。
當天,傳下觀主之位的那一晚,林思偶然路過師傅的房間,卻聽見師兄說:“師傅,為什麽不把觀主的位子,傳給師弟?”
“他比我聰明多了,道經也背得熟。”
“還很會說話。一定能把咱們上林觀發揚光大。”
師兄這麽說,林思不奇怪,他本來就是個爛好人一樣。
不過,這個時候聽了師兄這種話,林思依舊不屑之餘,心頭確實覺得爛好人的師兄,有時候也不錯。
沒想到師傅接下來一句話,讓林思如墜寒淵:“爹爹的傻兒子,這上林觀是我們家祖傳的產業,哪裏有交給外人的道理?”
林思還是第一次知道,師兄是師傅的親生兒子。
他們俗家都姓王,原來竟不是巧合?
林思有種被蒙蔽的感覺。
師傅的話,也讓他十分傷心。
他一直尊敬傾慕的師傅,原來還是把林思他當成外人。
然後,師傅又說:“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師兄囁嚅著,答應了。
師傅又道:“我當初一撿到你師弟,就發現他是個伶俐人兒。”
“又覺得他流落街頭,怪可憐的。”
“想著收養了他,你也多個輔助的人。”
“總好過等我走了,一個人孤孤零零的。”
師兄聽了,不由叫道:“爹……”
覺得他爹這話一點也不吉利。
師傅便道:“人總有那麽一天的。”
說完,兩父子兼師徒又是溫情脈脈地絮絮叨叨。
而在外麵偷聽的林思,失魂落魄、踉踉蹌蹌地摸著離開了師傅的房間旁邊,回到了他住的地方。
別看上林觀窮,可隻有幾個人,單獨住的房間,還是有餘的。
林思今天聽到的談話,顛覆了他以往的認知。
師傅不是看他可憐,收養他。而是為了師兄能有個幫手。
林思之前,一直以為,師傅對他的關愛,是純粹的無暇的善良之心。
可現在,他知道了,他自以為的,比師兄受寵,都是錯覺。
怎麽可能有人疼愛別人的孩子,勝過自己的孩子?
林思不相信。
他甚至懷疑起,這些年來師傅的疼愛,都是別有用心。
至於師兄地友善和愛護,他不一直是這麽蠢嗎?
這時,林思和師傅師兄兩個人心中起了嫌隙,有了隔閡。
可他想的,不過是一走了之,不願意再搭理用心不純的師傅,蠢得讓人討厭的師兄。
所以,第二天,他跟師兄照例去采購生活必需物品的那固定一天,到了城裏,林思冷笑著對師兄說:“我要走了!”
“你和你爹,假惺惺地一塊兒作伴去吧!”
“我林思才不要你們居心不良的施舍!”
說完這些發泄的話,林思一下子就竄入人海中,消失不見。
師兄呆立著,沒聽過來師弟的翻臉。
他想明白了,林思就混在人群中,再也不見蹤影了。
人突然跑了,還是自小養大的師弟,師兄哪裏還有心情繼續原定的行程,購買生活必需物品?
他懊喪地跺跺腳,後悔自己沒攔住師弟。
一時也想不出轍,師兄就又一溜煙,出了城,拚命劃著小船,回到了湖心島,上林觀,把事情報告給師傅並親爹。
師傅一聽,就明白了,昨天晚上,他和兒子的對話,被小徒弟聽見了。
小徒弟人聰明,心也就特別傲氣,哪裏接受得了他是別人的附帶品?
雖然師傅隻是這麽一說,有這種想法。可是這些年的關心疼愛,也不是假的啊!
端看師傅對兒子和小徒弟,他倆的待遇都是一視同仁,就能看出來了。
這不是相處久了,有感情了嗎?
一開始,都不認識,沒有點別的想法,師傅他能無緣無故收養一個棄兒?
多一張嘴呢。
尤其,還是這麽窮酸窘迫、衣食困難的上林觀?
師傅不由歎息,小徒弟太衝動了,心思也太重了。
說實話,真不是故意隱瞞他倆的父子關係。
隻是在外頭混不下去了,活命都難了,父子二人才在這祖傳的唯一剩下的道觀,雙雙出了家。
就為了逃避苛捐雜稅,有口活命飯吃。
那些年,是真難啊!
養個孩子,長這麽大,真是不容易。
端看這些付出,林思略想一想,都不該妄自菲薄,懷疑感情有假。
隻是,林思都跑了。
茫茫人海,怎麽找得到?
師傅消了尋找的心,讓擔憂的師兄安下心來,繼續認真努力生活。
被留下的人,總還是要算計著柴米油鹽。
林思,不是不擔心他,可是無能為力,就隻好在心裏惦念。
一向沉悶的上林觀,失去了最活潑的林思,留下了兩個寡言寡語的人,一時間,還真少了點生機活力。
《182明玉》
林思跑出去了上林觀,什麽也沒有。
比身無長物還慘,沒錢不說,身上的衣服也隻有穿著的這身,其他的東西都留在了上林觀。
他不是忘記了,隻是林觀拗口氣想:才不要占他們父子的便宜!
於是,就兩袖空空,跑走了。
等不見了師兄,林思脫離了人群,看了看,不想在這蘇城呆下去了。
就換了一個城門出城,隨意選了個地方,就走上去了。
這時的林思,憋著口氣,又委屈又為自己不平,內心打定了主意,再也不回這個傷心地。
蘇城,日月湖,上林觀,林思咬牙切齒,想著:我要離得遠遠的。
從此再也不見!
少年意氣的林思,就這麽開始了自己的流浪。
沒有生活來源,衣食無著,那樣的日子,讓被師傅庇佑長大的林思體會到了世事的艱難困苦。
為了生存,他挖野菜,釣魚捉蝦,摸老鼠洞……
就為了混一口飯吃。
不是不想去做苦力,扛麻袋,人家看他這副小身板,怎麽也不肯要他。
而林思識點字,到各種店鋪去試試,想討一份工,人家嫌棄他來曆不明,不肯要他。
本來,林思是個棄兒,又長在道觀,戶籍路引什麽的,他根本沒有。
又不是本地人,誰願意請一個不知道根底的人呢?
原本自視甚高的林思,深深地被現實打擊了豪氣。
他依舊艱難求生,養活自己。
可雖然沒在嘴裏說,從生活不易中,林思也體會到了師傅養他的不容易。
以前,他說是外出采購生活所需物資,可從來不用操心錢怎麽來。
隻要會花,就行了。
最多就是憑著還算伶俐的嘴皮子,少花一些,節省一點錢。
就算是這樣,也省不了多少。
本來就是買的最便宜的東西。
林思跟著去,更多還是為了出力,多搬東西,省了運費。
師傅年老體衰,搬不動了。
可這等處境,林思才真正知道,從無到有的起步,如此艱辛。
他混啊混啊,哪怕心裏曉得自己錯了,也倔著一口氣,不肯回去。
林思想的是,不混出個人樣來,他哪裏還有臉回去?
懷揣這遠大的抱負,現實卻是林思餐風露宿,隻能睡在破廟、廢棄的義莊還有獵人小屋等一些不要錢的又破又舊的地方。
也許是上天垂憐,也許是林思命中有運道,他在一間破了三麵的寺廟裏落腳的時候,意外在剛好斷了頭的佛像脖頸處,發現了一本經書。
通體漆黑,陰森恐怖,還摸起來光潔滑溜。
隻有一點篝火,忽明忽暗中,看著經書,林思真有點心驚肉跳。
可他追求成功,成就一番事業的心情,太迫切了。
林思心想:這經書藏的這麽嚴實,定然有著不凡之處。
他不能隨便放棄。
於是就把經書揣在懷裏,靠近火堆,枕著草墊子睡了。
睡夢中,他睡了又醒,醒了又睡。
反反複複,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睜開了眼睛。
還是睡眼惺忪,卻強撐著躲在隱蔽的地方,對著初升的太陽,散發出的晨曦微光,看起了經書上的內容。
封麵,【天魔經】三字入目,林思就是一驚。
再看經書的內容,林思讀慣了道經,也能理解。
佛道本來就有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成分。
讀的懂道經,林思也讀的懂天魔經上的內容。
正是因為讀懂了,林思曉得這是一本奇書,可以用來練武。
也清楚了,它不是善法,很可能有後遺症。
林思不由得猶豫了。
他想出人頭地,學文習武都可以。
至於別的,也要有本錢呐。
就是學文習武,就不要本錢了?
不可能的。
隻是,林思年紀大了,就識得字,讀了幾本道經。
就是有錢,學文也夠嗆。
相反,習武,有了這天魔經,還有點可能。
正常的話,對於習武,其實林思年紀,也大了。
但是天魔經的奇特,就不會在這裏堵住修煉者的路。
林思是可以去修煉天魔經的,而且是可以進展迅速,短時間內就出成績。
因為,天魔經本來就是魔功,速成不過是基本操作。
根本不值得一提。
說來說去,思來想去,考慮來考慮去,林思還是舍不得天魔經上的說辭,舍不得這份通天捷徑。
他想了這麽多理由,試圖說服自己。
其實,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這是他唯一的有可能成功的機會。
別的,既沒有條件,更沒有可能。
林思執念深重,既然遇上了,撞上了,就不可能再放棄。
所以,這是他的運道。
或許,也是後來的孽因。
由一卷天魔經引發的故事。
林思當下就不準備趕路了,而是在破廟住下了。
他先往山裏搜羅了一些入口的食物,用了早飯。
林思就開始尋了一處安全的地方,對著天魔經,用功起來。
他隻覺得如有神助,很快就入了門。
有了一點內力,林思變得身強體健,進山也能獵到肉食了。
有了肉食的補充,營養充足,林思的進境,就更快了。
他在破廟還有背後的山林裏,躲了近一年,自覺把天魔經修煉出了一點火候,就帶著這本寶貝,還有這些日子以來,積攢下來的東西,出山了。
※※※※※※※※※※※※※※※※※※※※
加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