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對峙(一)
接下來數日,天氣晴好,東征大軍的三營大軍按著既定的行軍計劃,三營大軍又各分多路,陸續抵達東山腳下沿線。此前參加了征繳逆臣賊子靖王渠梁溢的諸多將領再領皇命,紛紛率領各路大軍來到了與鮫族對峙的前線。
樞密院正使、鎮國大將軍公田譽亮,統帥整支東征大軍兼主鎮三營大軍中兵力最多的中營大軍,足有四十餘萬人,而且在他的中營麾下,還有東征大軍的督軍——睿王渠梁衍和整個大梁建朝以來最年輕的大將軍——銘國大將軍蘇彣二人左右隨行,可謂將賢兵強。
不過,中營大軍自然麵對的也是兵力最盛的一支鮫族大軍。這支占據了大梁河穀關的鮫族大軍的主將,正是此前率領十萬兵馬為逆臣賊子靖王渠梁溢助陣的原禾。
原禾在靖王兵敗之前,突然率領十萬鮫族大軍朝東山進發,與東山以西的鮫族屯兵裏應外合,不過兩日時間,便占領了大梁的整條東山防線,大小幾十座東山沿線的關隘悉數落入了鮫族之手。
北營大軍由北左路大軍左副帥範狄嶺統領,兵力大概二十萬,此時各路大軍已陸續抵達了東中路大軍軍機首府所在地萬州城,離東山防線北段最大、地理位置最重要的關隘——馬橋關,隻有不到一日的路程。範狄嶺在燕子塢關隘與靖王叛軍的決戰中,立下大功,又遇上朝廷用人之際,因此被皇帝渠梁蔚降旨晉封為珅國大將軍。
在靖王渠梁溢起兵謀反之際,東左路大軍主帥沈耕左右搖擺不定,既不與靖王同流合汙對抗朝廷,也以各種理由搪塞朝廷,不予出兵討伐叛軍。
沈耕這招看似兩邊都不得罪,實則左右都沒討好,靖王渠梁溢和朝廷都大為惱火。靖王的叛軍被全部肅清後,對沈耕撤職並押回皇都城受審的聖旨還未送到萬州城,沈耕的東左路大軍便突遭鮫族大軍兩麵夾擊,傷亡極為慘重,也將馬橋關拱手讓給了鮫族。
沈耕最終命喪鮫族暗箭之下,也算是罪有應得了,不過他到死也沒明白關隘後方為何會出現一支龐大的鮫族大軍。
南營大軍自然由東右路大軍主帥、昭國大將軍瞿尚臏統領,兵馬數量較北營大軍多了大概五萬人。
數月前,本已投靠靖王渠梁溢叛軍之師的瞿尚臏在被睿王渠梁衍勸降歸順後,率領部分東右路大軍隨睿王渠梁衍西出涿州城抗擊叛軍。如今,瞿尚臏回到故地,山河未變,但他曾經誓死捍衛的領土卻已經易主,心裏著實難以咽下這口氣。
此時,南營的各路大軍已經陸續抵達涿州城以北的大營,即將啟程奔赴騰江穿過東山處的關隘——水門關。水門關並非東山防線南段最大關隘,不過由於其扼守騰江水道,是連接東右路與東渝州以南最便捷的通道,鮫族在此屯集了大量兵力。
這幾日來,蘇彣白天便和大軍一道繼續東進,到了深夜,他便封鎖自己的營帳,翻開潼麟真君給他的那本秘籍,悄悄研習起淬靈術來。
這本秘籍上記載的淬靈術口訣並不複雜,雖然與自己之前了解的仙靈之術大為不同,但蘇彣憑借著在淬靈珠封印中沐浴過一兩千仙靈的優勢,反複練習和嚐試,慢慢開始有所收獲。不過想要徹底掌握這本秘籍上的淬靈術功法,他還需要更多時間。
中營大軍抵達河穀關一帶後,公田譽亮根據斥候打探到的鮫族軍情,迅速排兵布陣,對河穀關高牆及周邊一帶的數座大小關隘形成了嚴密的包圍之勢。
為了防止鮫族大軍發動火攻,避免重蹈以往的覆轍,中營大軍的營帳白天統統拆除收攏,並挖了幾條小溝渠,引來流晶河的河水。
兩軍對峙了好幾日,公田譽亮並未下達攻城的軍令,所有將領都在猜測他為何還不發兵。鮫族大軍則利用河穀關高牆上的重弩,頻繁發動挑釁,對中營大軍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
“蘇兄,已經整整五日了!再不發兵,大軍士氣可都快要沒了!”渠梁衍來到蘇彣的營帳中說道。
“殿下,這個情況我當然清楚,如果有機會能夠阻止兩軍大戰,我肯定願意嚐試的!”蘇彣回道。
“舅舅那邊已經急上頭了,現在所有將領都在向他請兵開戰。舅舅擔心,若是再這麽耗幾日下去,大軍的士氣真會一哄而散!”
“殿下!”蘇彣躬身拱手,“請再耐心等上兩日,兩日之內,我蘇彣定會兌現自己的諾言!如若失信於殿下和將軍,我甘願受軍法處置!”
“蘇兄,我自然信你,可你手中的這顆珠子,你對它真有那麽大的把握嗎?”渠梁衍又問道,他相信蘇彣,但卻懷疑望虛珠的作用。
“殿下,我有把握,請放心!”蘇彣湊到渠梁衍近前,小聲說著,“昨晚,潼麟真君傳信於我,說鮫族很快便會有動作了!”
其實,蘇彣心裏也不停再嘀咕著,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但在睿王渠梁衍的質疑麵前,他必須斬釘截鐵地這般回答,以打消渠梁衍和公田譽亮將軍的顧慮。
他內心總覺得潼麟真君對他有所隱瞞,或者是某種說不出的企圖。但他現在隻能選擇相信潼麟真君,畢竟隻要有一絲希望能夠不費一兵一步收回東山,他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嚐試一下。
“好吧!”渠梁衍長籲一口氣,“若兩日之後,鮫族還未撤兵,我親自持槍上陣,以振將士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