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禦前會審(二)
公主忘形得撲過來緊緊抱住了崔憫。人們略微吃驚,不過他們早知道了益陽公主對崔憫的心思,全天下人都知道公主癡情於崔憫。
崔憫神色淡然,伸手將她推開扶正,輕聲道:“公主站穩了。我沒事,未生病也未受傷。”
益陽公主激動得哽咽著,女官忙上前把她扶到一邊。其餘眾人望著崔憫的雪白得沒一絲血色的臉,都有些醒悟了。他受傷了?難怪他接到皇上和董太後等人的連篇催他回京的旨意,還是拖延了大半個月才回到金陵城。原來不是耽誤或生病了,是受了傷。
* * *
四方會審開始了。大堂裏的各派人馬都屏聲斂息得看著他們。
因為是董太後主持的翻案重查,三法司的刑官們都靠邊站了。由內閣大臣之首的張老丞相和董太後的太監總管龐七衛主持問話。張首輔還是那麽得精神矍鑠,老當益壯。曆經三朝江山也未倒下。他先簡單扼要得把二女爭奪範瑛身份之事陳述了一遍,最後說:“……目前京城有兩位女子都自認是範勉之女範瑛,朝廷和三法司都很難立刻判斷出真假。皇上和太後也很憂慮。崔憫,當年是你發現這案子並找到範瑛帶回京城的,現在你當著皇上、太後和諸位大人的麵,再詳細交待一下你辦案的經過。”
人們萬眾一心得看向了錦衣衛指揮使崔憫。包括了人群後的明前和雨前兩人,都如“頭懸利刃”得望著他。他會說什麽呢,會承認自己判案錯誤,還是會堅持原先的判決呢?
崔憫平靜得站在小禦書房中央,麵容鎮定,身軀筆直,除了臉色有點蒼白外毫無異狀。他仰麵望向眾位貴人說道:“臣遵旨。這個案子是我在十年前發現並處置的。當年臣奉旨出京辦差,在北方抓獲了一名搶劫客商的劫匪程大貴,之後發現他有罪行未報,就帶著他回到他的老家河南省隴西府小隴縣。在大青山山溝裏找到了程大貴的老家和妻女。於是這案子就從殺人越貨的案子轉向了‘拐騙幼/女’之案。經過審問,程大貴供出了六年前曾與同夥在金陵城外劫走了官員之女,中途不敢轉賣,帶回了老家交給妻子撫養。他和妻子李氏有一女,但是程家從外地搬到小隴縣後就變成了兩女。也就是如他所供,這兩個女孩中有一個是被他搶劫來的範勉之女。他最後準備招供兩個女孩誰是範瑛時,臣命人把他從室內抬到室外,與在室內的妻子李氏分開問話。”
他麵孔冷靜,眼神凝重,說話用詞精準,述說往事時清晰簡練。一席話就使滿書房的人們,立刻回到了十六年前的豫北小鄉村。荒山,野村,土屋,蜂擁而至的錦衣衛,垂死的劫匪,潑辣的婦人和兩個十歲小女孩……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人群後的明前和雨前也重新聽到了十年前的往事,心情都有些悸動。
“當時,程大貴被帶出房間時就死了。誰是官員之女的內情也隻剩下了他的妻子李氏知曉。臣不得已隻好把李氏當做突破口了。臣沒有說出程大貴已死,當著李氏的麵把程抬到院外。威嚇李氏說,我要分開問話,如果她和程大貴分開交待的話有一句對不上,就要加重處罰他們夫妻。李氏信以為真立刻招認了。”
“頭一輪,她招供說年齡稍大的大女兒程明前為範瑛,二女兒程雨前是程家自已的女兒。二輪,她在聽到二女兒哭喊著父親已死的前提下,立刻翻供宣稱二女兒是範瑛,大女兒是自已的閨女。臣自然不信,更是加緊審問要動大刑,李氏便又三度翻供。第三輪招供說大女兒是範瑛,二女兒是自家閨女。她在重刑逼供和無法自圓其說的困境中,不得已得承認了自己在第二回招供時說了謊,並認定了大女兒是範瑛。而後她簽字畫押再無更改。這就是李氏指認哪個女兒是範瑛的過程。這也是微臣在豫北發現了‘程大貴劫持官宦之女範瑛’的整個經過。當時兩個小女孩隻有十歲,其中一人更在四歲多時被拐的,年齡太小未曾開蒙,記不住事。她們無法證明些什麽。我僅能相信的就是李氏的證詞。接下來我命令她簽字畫押,連夜上報給了當地官府和京城。”
他這一席話說得輕描淡寫,但人們聽得緊張萬分。有些大臣命婦們甚至渾身發麻心頭悸動。這件事說起來很輕鬆,但是其中的辦案過程,心機較量,證詞反複更改,緊抓住一個個機會追查實情的過程,都是震撼人心。人們光想想就知道裏麵多麽曲折驚險了。
“之後,微臣就把李氏和程家二女都帶回了京城,希望當時時任內閣大學士的範勉和家人確認一下,再做結案。”
旁邊的刑部官員立刻戰戰兢兢地接話了:“是,是!後來回到京城後,範勉範丞相和王候爵夫人都親自見過女孩本人,認定了大女兒明前就是‘範瑛’!他們說範瑛身上沒有什麽特殊的體膚標記,但也很滿意得認定了明前姑娘就是四歲時被搶走的範瑛了。認完人,他們就在刑部本案案卷後寫了證詞留下簽名。這案子因為劫匪程大貴服法已死,事主也認回了親生女兒,又願意不追究李氏和二女兒的罪,就順利得封卷結案了。本案從頭到尾都不關我刑部的事啊!”刑部官員說到最後,忍不住喊了一聲冤。隻恨不得把這事的起因結果都推到崔憫和範勉身上。皇上和太子都不悅得瞪他一眼。
張首輔和龐總管犀利的目光盯著崔憫,不約而同得追問:“那後來又如何了?怎麽變成了這樣子?”
刑官也無奈地看向崔憫。
崔憫的麵容恭謹得朝向地毯,眼神微垂,不看任何人,簡潔地答道:“後來便是八年未見了。我與這案子的當事人再見時,是臣奉旨護衛益陽公主去北疆禮佛的時候。那時候,‘範瑛’明前小姐和雨前姑娘也一同借車隊同行去北疆。臣才與兩位當事人見麵。雨前姑娘找到微臣,對我說當年小隴縣審理案件時判錯了案,認錯了人,她才是真範瑛。要求微臣翻案重審。臣很驚訝,為慎重起見就同意了雨前姑娘的提議,私下裏翻案重查,尋找當年審案的錯處和新的疑點證據。我在北行途中也盡力得去尋找證據了。設計李氏詐她的實話;追查別的證人;在結案前保護明前和雨前姑娘的安全……但唯一的當事人李氏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大女兒是範瑛’的證詞。”
明前和雨前兩人聽到了他提起北行路上的事,心中都砰砰狂跳。一時間都覺得滿心的感慨和話語湧到了喉嚨想大聲說出來。雨前的臉因為憤慨漲得通紅,她真想衝到前方為自己大聲辯護,卻被小禦書房的肅穆氣氛所威懾,又看到旁邊淡然平靜的明前,也強行忍住了衝動繼續聽審。
“後來呢?”張首輔忍不住追問。
“臣一直在尋找線索,也有了一些進展。微臣在北疆遇到了另一位疑似與程大貴一起做下大案的嫌犯蕭五。臣想盡力抓住蕭五,但對方投奔了韃靼國,成為韃靼國最有權勢的南院大王萬夫長,麾下有十萬精兵,性子粗豪狡詐,敢突襲虎敕關攻擊先皇車隊。先皇和兵部尚書等人也敗於其手。我也落了下風抓不住他。因此臣答應雨前姑娘的翻案重查,也拖了下來沒有進展。”
這就是過程。所有人心裏惦量著,清流大臣又替人們問出了心裏話:“崔憫。你答應替雨前翻案,是不是也覺得當年審案太莽撞,出了什麽差錯?你做為本案原審官員,你覺得此案有差錯嗎?”
人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斜睨著這位錦衣衛指揮使“冠軍侯”。
崔憫眼神幽邃,神情靜謐,語氣深長地答:“微臣在努力查案,以盡當年奉旨辦差的‘長侍’職責。我在豫北隴西府大龍灣查的案,所做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以當時處境為準而必須要走的步驟。事後也常深思,雖不敢說步步慎重全無差錯,但是也是出差錯最少的一種走法了。我不是嫌犯李氏,不能確定她有沒有說實話。也許,李氏的說法為真。當時她先招供再翻口供,被用刑後又複翻回第一回口供。比較符合想救丈夫、失去希望後、便想救親生女兒的心態。也許她的話是假。那麽就是她和她丈夫心思深沉未雨綢繆,早在離家前兩人便約定好了,如果事情敗露後的托詞和應對之策。他們夫妻二人肯定是早早約好了暗號準備抵賴脫罪了。隻是被我這個意外出現的人給截斷了。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微臣以為,在當時情況下,我隻能步步為營得審案審到了這個地步。臣不是神仙,不知道身前身後事。如果此案再重來一遍,恐怕我還會如當初似的,一步步地走進了這個模棱兩可的死胡同。得到這樣一個莫可名狀的結局。”
呼,人們長長地出了口氣,皇上和太後等人也都放鬆了身體,向後靠在了椅背上。齊齊沉默了。剩下的大臣們忍不住交頭接耳得議論起來。有人微微點頭讚同著他的話。
——人非聖賢,隻能步步為營得向前走,不可能提早知道敵人的暗號做準備……崔憫做的很完美無疵了!
龐太監總管繼續冷冰冰得替董太後追問:“那現在呢,崔指揮使。你認為這件事怎麽處置?你認為她們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崔憫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