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量劫起
紫微星,萬靈閣中,
帝俊,太一,女媧三人席地而坐,這也是自女媧成聖之後,三人少有的相聚,而如今新的量劫即將到來,且牽扯到妖族,三人自然需要商議一番,畢竟此次牽扯其中的人眾,有的身份可不一般,即便是帝俊對於此次量劫也不敢輕視。
太一看著沉思之中的帝俊,便開口說道:「大哥,此次封神量劫,我妖族牽扯其中,那些小妖倒也算了,只是大哥你的一雙兒女也在其中,陸壓與望舒上次與我屠戮人族百萬修士,犯了殺劫,如今卻是需要入而渡劫,不知大哥可有何對策?」
而此時女媧也開口說道:「妖帝,陸壓與望舒身負妖族氣運,不可有失,此外,我之門下唯一的弟子楊嬋也因救母沾染了量劫,也許經歷那封神之戰,還有那頑皮的靈珠子,他對昊天出言不遜,無端生事,也已是殺劫纏身,不知該如何安排?」
帝俊聽后,淡淡一笑,輕聲言道:「無他,渡劫罷了,你們也不用擔心,以壓兒、舒兒,還有靈珠子、楊嬋的修為,再加上我等賜予他們的法寶,四教之中,又有幾人能是他們的對手,還有我們暗中庇佑,大可放心地讓他們入世渡劫。」
太一聽后,微微點了點頭,轉而又開口問道:「大哥,如今量劫雖然尚未開啟,天機尚且清晰,但這封神之戰卻是無法推算,我等該如何安排侄兒侄女他們以及那些犯了殺劫的小妖,這確實有些難辦,畢竟如今人族之中還是截教勢力最大。」
帝俊淡淡一笑,輕聲言道:「盛極而衰,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我妖族如此,巫族如此,龍鳳麒麟三族亦是如此,截教也不會例外,更何況截教氣運雖強,但通天僅有極品先天靈寶十二品凈世白蓮鎮壓截教氣運,豈能長久太平。」
女媧也開口說道:「妖帝說得對,截教如今在人族之中雖然聲勢浩大,但卻也是眾矢之的,此次紫霄宮之行,接引、准提顯然是想讓截教來替他們門下的弟子擋災,還有那元始,雖然未開口,但恐怕心裡也有這個意思,量劫若起,截教必然首當其衝。」
太一點了點,沉聲說道:「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不過以闡教與西方教兩教之力,想要對抗截教,似乎還是有些不可能,還有那老子,他也沒有表態,不知他是會相助通天,還是算計通天,老子城府之深,一時倒也讓人無法摸透他的想法。」
帝俊微微一笑,帶著滿心的自信,開口說道:「四教之間,必有一場亂斗,他們斗他們,我們不必理會,就算是四教加在一起,我妖族也不會放在眼裡,我們只需安心做我們自己的事即可,渡劫之餘,還可坐觀四教相鬥,豈不有趣?」
太一與女媧聽到帝俊之言,不由眼中一亮,女媧更是急聲問道:「莫非妖帝心中已經有了對策不成?」
帝俊神秘一笑,微微搖頭,輕聲說道:「天機不可泄露,不可說,不可說!」
······························································
朝歌,商朝都城所在,如今當政的乃是商朝第三十代君王帝乙,帝乙在位期間,雖然也有些賢名,但九州之中也時常會出現動亂,兵戈妄起,雖然很快便被帝乙鎮壓,但商朝的威勢卻是有些微微衰弱之勢,但因其底蘊深厚,故一時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而帝乙雖修仙道,但無名師指點,所修道法也並非什麼高深仙法,又為凡塵俗世所累,故而一直未能成仙得道,實際上,不僅僅是帝乙未成仙道,商朝的歷代君王也都未能求得仙道,彷彿這一已經成了一種詛咒一般,世世代代纏繞著商朝君王。
這便是天數,人間君王已然享盡世間富貴極樂,修仙已然延年益壽,若再成就仙道,那豈不是可做永世帝王,而歲月輪迴,王朝更替,此乃天道大勢,又豈能允許一個永世帝王的存在,如此豈不亂了天數,更會招致無盡災禍。
帝乙也是這般,雖為商朝君王數千年,但仙道未成,自有壽數窮盡之時,而他膝下,有二子,長子微子啟,次子微仲衍,皆為庶出,本來王位的繼承人就該在此二人之中選出,但在帝乙暮年,王后突然懷孕,若生的是兒子,那便是嫡子,也將是王位繼承的不二人選。
而王后肚中胎兒出世之日,只見斗轉星移,日月顛倒,黑夜瞬間化為百日,群星竟然一起閃耀於天空之上,如此異象,帝乙以及商朝臣民皆以為此子乃是聖賢降世,帝乙為其起名為帝辛,併當即冊封為嗣子,待其百年之後以繼王位。
······························································
就在帝辛降世之時,天地間突然風雲驟變,煞氣顯現,新的量劫也就此拉開了序幕,帝俊、諸聖神色都為之一變,若說唯一有些高興的也恐怕只有昊天了,此次封神之戰乃是為天封神,量劫過後,他便可執掌封神榜與打神鞭,日後誰又敢再小覷了天庭。
量劫起,天機立時變得一片混亂,即便是諸聖,此事也無法準確地算出某件事,尤其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封神之人,量劫未起之前,四教雖然開山收徒,但卻並未發現有什麼飛熊之相的人拜入他們門下,如今量劫已起,他們就更算不出什麼了,只能一切皆看天意了。
當然,還有一件事也是諸聖最為關心的,那便是封神大戰,既為人間戰事,那如今乃是商朝,商朝自然無可避免,但商朝如今仍是既為強盛,八百諸侯無一可望其項背,那戰又何起,又該何處落子,大勢未明,還是要靜觀其變,以待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