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第647章 勸說
齊修遠見了兒子的反應又是哈哈大笑起來,還將人抱起來放在膝蓋上。
李菁華見他心情好,就笑問:「皇上今天有什麼喜事?」
「黔南的禮單到了,」齊修遠將信掏出來給李菁華看,笑道:「你回頭和弟妹說說,她選的這些土特產只怕很難賣出去,就是我賣命的吃,外面的人也就圖個新鮮吃一段時日,能賺到的錢有限,不如還是本地致富來得靠譜。」
李菁華疑惑,拆開看信,良久后才嘆息,「阿靈心好,倒是急百姓之所急,但想事情難免簡單了些。」
這禮單是穆揚靈和吉安酋長商議出來的。
齊浩然和陳家才全程囧著一張臉圍觀。
陳家才雖有才華,也夠聰明,但畢竟沒參政,所以見識有限,他並不知道「土特產」的貓膩,只是想和朝廷搞好關係,討好一下皇帝,他去找齊浩然的時候就想了苗寨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但他才開了話頭,齊浩然就拒絕了,齊浩然天賦雖在打仗上,但別的事他也知道,政治的敏銳度並不比人差,他以邕州福州為例,告訴陳家才,敬獻「土特產」並不是一個好主意,苗寨要是有心示好,還不如給皇帝獻把寶刀什麼的。
「邕州為了每年敬獻進京的荔浦芋頭,幾乎讓荔浦縣所有百姓都種上芋頭,芋頭本是雜生,就是在野地里都能存貨,偏荔浦芋頭嬌貴,需要精心伺候,一戶農戶為了種植這東西幾乎全年的時間都花費上,但收穫寥寥,官府又不給外賣,只以低價收購,所以荔浦雖有聞名天下的貢品,日子卻不好過。」
齊浩然又道:「福州東珠最珍貴,每年最圓潤最大的要選入宮廷,為了採到能進貢的東珠,不知有多少採珠人命喪大海,而他們死了,若能採到合適的東珠還罷,朝廷會給其家留下一筆撫恤金,若是采不到……」齊浩然微微搖頭,話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陳家才面色有些微白。
「這其中固然有前朝皇帝昏聵的原因在,但也合乎世情。皇帝的喜好向來被追捧,我皇兄固然勤儉節約,也三省其身,但大齊太大,天子腳下尚有周顧不到的地方,更何況是黔南?所以你一旦進獻『土特產』,後任官吏為討好皇帝和上峰,難免苛待百姓,以逢其好。」
陳家才就有些泄氣,苗寨窮得叮噹響,去哪裡找寶刀?
陳家才猶豫了一下,看了一眼齊浩然的臉色,道:「那敬獻美女如何?」
齊浩然面色不變的笑道:「皇兄不愛美女,何況,皇兄登基后早說兩年內不填充後宮,陳兄要是敬獻美女,我皇兄也就只能賜給下臣,到時反而不美。」
笑話,他老哥的後宮怎麼能出現苗女?
他可是聽說苗人擅蠱,為了齊家子嗣安危著想,苗女是絕對不能出現在後宮的。
陳家才並沒有多想,他也聽說過皇帝兩年不填充後宮的傳聞,當時寒蘭還說帝后情深呢。
陳家才惋惜的回去,正打算是不是出大價錢出去找一把寶刀,只是不知道時間上來不來得及。
晚上齊浩然回去將此事告訴穆揚靈,旨在告訴她他的深謀遠慮,為他齊家子嗣杜絕了一個後患,雖然後宮爭鬥使毒的也不少,但這是大家都會的,但蠱毒就不一樣,齊浩然只聽說過,沒見識過,對於未知的東西向來害怕擔憂,所以他覺得他此舉是為大哥後宮安全立下一大力。
齊修遠和李菁華為什麼能知道的這麼清楚?
因為齊浩然在信中憤憤的表達了對穆揚靈的不滿,她竟然只一心關注「土特產」,沒有聽出他話中的關鍵意思。
齊浩然和他大哥向來無話不說,當年他追穆揚靈的時候也沒避著他大哥,因此將夫妻倆的小矛盾也給寫上了,他哪裡知道大哥會把信給嫂子看?
要是知道,早就客客氣氣的將這段給抹了。
齊浩然憤憤,穆揚靈卻很高興。
黔南窮啊,窮得很多百姓連糧種都買不起,穆揚靈的糧鋪已經開張,很多百姓都進鋪子里圍觀玉米種子和旱稻一號,但只有一成人能付錢,剩下的六成賒欠,三成觀望。
穆揚靈這才真確的感覺到,黔南到底有多窮,比當年他們在北地最艱難的時候還要窮上三分。
沒辦法,北地雖然地處邊關,好歹還有許多地,地雖然不肥,它好歹是平地,且數量夠多。
而黔南,地處邊關,地少卻貧瘠,一眼望過去,入眼的全是山,高聳入雲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進到山裡,只要往深裡面走一點,就有薄霧瘴氣,再深一點,毒蟲毒蛇都會出來湊熱鬧。
也就獵人和苗民敢往山裡鑽,但就是這樣,每年死在山裡的人也不少,所以黔南窮啊!
江南有絲綢,松江有松江布,福州有海鮮和珍珠,北地也有皮貨,西北則有馬,黔南有什麼拿得出手,可以聞名於天下然後賺錢的?
沒有!
所以要致富,穆揚靈只能把主意打到那些普通的土特產上,所以她攛掇著齊浩然把那些臘肉,益肝草,刺梨乾等真正意義上的黔南特產給送進宮去。
就連鹽酸菜和葵花籽都給算在裡面了,當時齊浩然「哈哈」的大笑三聲以示不屑,鄙視道:「鹽酸菜和葵花籽難道京城沒有嗎?普通農戶家都會腌制和炒曬。」
「那是皇帝吃過的鹽酸菜和葵花籽嗎?我們黔南的鹽酸菜和葵花籽可是進過皇帝肚子的。」
「……」齊浩然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說到底,穆揚靈就是打著皇帝的主意打算讓黔南的百姓賺一筆銀子,起碼能渡過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
穆揚靈見齊浩然臉色不太好,她忙放緩了語氣道:「我這不也是為了你和大哥著想嗎,黔南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府衙一分銀子沒有,現在百姓還能靠朝廷發下來的賑濟糧度日,但到明年三四月份,再省,那些賑濟糧也吃光了,到時候你怎麼辦?擠掉士兵的糧餉接濟百姓?還是眼看著他們再反一遍?還不如組織商隊進京發一筆,回來的時候拉一批糧食回來,只要過了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後頭的日子就沒這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