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中秋
第53章 中秋
在李慶把李瓶兒娶過門后,系統的任務當然是立即宣告完成,他也再一次得到了增強各項機能的獎勵。
同時,系統也頒布了下一個任務,
而當李慶看清這任務內容時,當下整個人就呆住了,心情鬱悶得差點吐血,
原來系統下一個要他去「拯救」的女人,竟是那「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江的妻子閻婆惜!
李慶這次是真的鬱悶了,可不像之前的兩個任務那樣,嘴上雖是不情不願,心裡卻躍躍欲試,
閻婆惜好得手,她在原著里本來就是給宋江戴了綠帽的,但宋江這人可不好惹,李慶是一萬個不願意與他打交道。
宋江家是當地大戶,他爹宋太公與兄弟「鐵扇子」宋清打理著宋家莊,方圓十里的田地都是他家的,
若不是如此,單靠他當鄆城縣押司的那點俸祿,怎麼可能出手如此闊綽,又怎麼可能當得了「及時雨」?
經過這麼多年的「及時行雨」,宋江此時在整個山東地界名聲都已十分的響亮,認識的亡命之徒、江湖豪傑多不勝數,得罪了他比得罪武松還要可怕。
武松雖然很能打,但畢竟只是一個人,但得罪宋江后,得罪的可能就是一群人了。
而且若是宋江還跟原著里那樣最後當了梁山之主,李慶在這山東地界恐怕就待也待不下去了,
別看現在的梁山還沒成氣候,但後來攻滅祝家莊、曾頭市后,實力暴漲,有部眾數萬,連朝廷派來的軍隊都打敗了。
所以李慶自從得了這任務后,心裡便一陣發愁,並不太想平白無故的去招惹宋江,至少是現在還不想招惹。
於是他便在心裡不停的想,有沒有辦法在不得罪宋江的情況下,把那閻婆惜「拯救」到他家裡來?
這並非是沒有一點可能的事,
因為那宋江對於娶閻婆惜,一開始就是不太願意的,只因耐不住閻婆惜的老媽不斷的攛掇,方才應允了。
而兩人在成親后,頭幾天宋江還會去閻婆惜的房裡,後來漸漸的便很少去了,常常夜宿在衙門裡不回去。
這是為何?
原著里的原話是:「……原來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
額……說白了就是個xin冷淡,跟好漢不好漢的關係不大,
不過那些梁山好漢,似乎不少人都有這個毛病,每天耍弄拳腳棍棒的時間遠比陪在妻子身邊多得多,
所以李慶就在想,這宋江既不喜歡人家閻婆惜,又對她沒多少生理需求,那又何苦把人娶過門去呢?
除此之外,那閻婆惜其實也只是宋江的妾室,並非正妻,
基於以上的那些原因,宋江對於閻婆惜該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這就給了李慶一絲希望。
但具體的該怎麼辦,現在李慶也是兩眼一抹黑,還是得去到鄆城縣接觸過後再說。
正巧現在又發生了東溪村的這事,李慶於是就決定近日就啟程去那裡,反正兩地相隔得也並不算遠。
不過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中秋那天又剛好是潘金蓮嫁給他后的首個生日,所以無論如何都得過了中秋後再出發。
……
到了中秋節這天晚上,李慶早已包下了醉香樓頂樓的兩處雅間,帶著月娘、金蓮、玉樓、瓶兒四個妻妾還有一眾丫鬟小廝,一起去那裡慶祝佳節和為潘金蓮過生日。
這個年代的中秋節已是十分濃重,就算是再窮的人家,也會盡量去賒些葷菜來犒勞家人。
陽谷縣本地在夜晚時,還有賞燈的習俗,
李慶與妻妾登上醉香樓后,便搭伏著樓窗觀看花燈玩耍,
一眼看去,這條街幾乎家家戶戶的樓檐前都掛著湘簾,懸著燈彩,
那燈市中人煙湊集,十分熱鬧。當街搭數十座燈架,四下圍列諸般買賣,玩燈男女,花紅柳綠,車馬轟雷。
吳月娘此時穿的是大紅妝花通袖襖,嬌綠段裙,貂鼠皮襖,雍容華貴。
孟玉樓、李瓶兒、潘金蓮的都是白綾襖,藍段裙。孟玉樓是綠遍地金比甲,潘金蓮是大紅遍地金比甲,頭上珠翠堆盈,鳳釵半卸。
四個妻妾,打扮各異,各有姿色,具是美艷動人,但凡是從街上走過,遙遙看到這一幕情形的人,無比對李慶走過男主人投向了羨慕的眼神。
眾人看了一會花燈后,酒樓便把好酒好菜、美味珍饈全都一一端上桌來,
李慶又叫了兩個唱曲的上來,分別叫董嬌兒與韓金釧,與幾個妻妾坐下一邊吃著東西,一邊聽她們唱曲,一時間都甚是盡興。
特別是潘金蓮,她長這麼大其實還是第一次過生日,不僅收了李慶還有月娘等人許多禮物,又專門帶來這酒樓慶祝,高興得整個人都有些飄呼呼的。
吃過飯食后,眾人又來到高樓的窗邊看燈,
月娘天性喜靜,四處又甚是噪雜,於是只看了一會就回到了桌上與李慶、孟玉樓吃著甜點打牌,
唯有潘金蓮、李瓶兒同那兩個唱曲的,只顧伏著樓窗子往下觀看。
那潘金蓮一徑把白綾襖袖子兒摟著,專門顯出她那遍地金掏袖來,露著十指春蔥,帶著六個金馬鐙戒指兒,探著半截身子,口中嗑瓜子,把嗑的瓜子皮都吐落在人身上,和李瓶兒兩個嘻笑不止。
一會指著前邊的燈興奮的喊道:「大姐,你來看,那家房檐下掛的兩盞繡球燈,一來一往,滾上滾下,倒好看。」
一會又道:「官人,你來看,這對門架子上,挑著一盞大魚燈,下面還有許多小魚鱉蟹,跟著他倒好耍子。」
接著又叫道:「三妹妹,你看,這首里這個婆兒燈,那個老兒燈,湊在一起模樣笑煞人了。」
李慶與月娘等人看了潘金蓮的高興樣,都是搖頭一笑。
這時,街上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把那婆兒燈下半截燒了好大一個窟窿,
潘金蓮看了這情形后,不由的大笑個不停,引惹的那樓下看燈的人紛紛挨肩擦背,仰望上瞧,瞬間把這附近的街道擠匝不開,引得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