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對話阿達爾
魯克瑪的雕像、神廟、祈禱詞、祭祀的儀式,一切和這位神靈有關的東西都被鴉人重新拾起。
鴉人在那邊熱火朝天地建造神廟,凡妮莎也忙著整理各種知識,先粗看一遍,按照自己的理解,羅列出一個大綱,之後細化,弄細綱,找bug,最後往裏填充具體的內容。
她對埃匹希斯水晶中那些鴉人知識的篩選也是有針對性的,有利於自己的托夢傳過去,不利的全部拋棄。
鴉人的形象實在太差,靈魂中的黑暗也無法根除,這種黑暗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全族近乎都有,她不會把這些家夥帶回洛丹倫,聯盟不會容納這個種族,部落也不會要他們。
對方提供信仰,她提供一些知識,雙方就是交易,交易完成,他們是繼續崇拜魯克瑪,還是去找安蘇,或者尋求納魯給他們光鑄,凡妮莎都是不管的。
她用拔苗助長的方式,瘋狂汲取鴉人的信仰。
一定程度上,她剔除了魯克瑪關於光的那部分特質,硬生生靠著鴉人的信仰,把這家夥往火焰半神的路上轉。
“來自遙遠世界的人類,光明的東西更加純粹,有光才會擁有希望,你舍棄光明,在光明之外尋找火焰,這樣做不覺得很可惜嗎?”
一個極為溫和的聲音在凡妮莎耳邊響起,她沒做什麽驚慌失措的表情,她來這裏的第一天對方就發現她了,當然,她也早就覺察到對方的目光了。
她看向左側,那裏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投影,一個全身都是純潔金光的納魯投影。
“你也是穆魯的族人嗎?怎麽稱呼?”凡妮莎反問道。
“是的,穆魯對你的評價很高,他認為你很有智慧,你可以叫我阿達爾。”
凡妮莎的目光看向遠處,視力所及,隻能看到鴉人城市斯克提斯的一點影子,她的目光不可能穿過白骨荒野與奧金頓,更看不到沙塔斯,無法直麵這位納魯阿達爾的本體。
有些遺憾,自己太忙了,否則一定要去沙塔斯看看。
這座城市幾度易手。
食人魔、德萊尼人、獸人、納魯,大家輪番上陣。
德萊尼人統治時期,沙塔斯的輝煌達到了頂點,各種高科技物品數不勝數,可惜這座城市還是被原始社會一樣的獸人大軍攻破,凡妮莎的老朋友,薩魯法爾大王當年就是破城的勇士之一。
獸人摧毀了沙塔斯,如今納魯占據這裏,讓這裏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光明之居所’。
凡妮莎看不到沙塔斯,但她還是麵向西北方思考了數秒,這才低頭看向另一側的納魯投影。
她語氣輕快地說道:“嗯,真高興能夠再次遇到穆魯的族人,和穆魯的聊天還算愉快。”
“你真的認為預言毫無意義?我們隻需要按照當前的善惡來衡量事物,而不是從更高層麵來做理性判斷嗎?”
納魯阿達爾的聲音緩慢而平穩,似乎這個問題他思考很久也沒有獲得答案,現在想在凡妮莎這裏獲得某種求證。
凡妮莎看麥迪文之書看得暈頭漲腦,還要抽時間整理鴉人的知識,此時真沒細想,她把阿達爾的話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幾個具體用詞差不多,基本就是自己前一段時間和穆魯的談話。
納魯這種純能量生命體,彼此有點跨空間通話的能力也不算奇怪,她點點頭,表示自己確實這麽說過。
現在正在和凡妮莎隔空對話的就是納魯領袖,名字有‘生於聖光之中’含義的納魯,阿達爾,一個比穆魯還要強大的聖光生命體。
他們這種生命形式和血肉生命完全不同。
談不上誰比誰更優越。
反正凡妮莎是不想變成這個形態,阿達爾這種生命形式肯定不會受多巴胺、腎上腺素、內啡肽、梅拉多寧什麽的影響,生活中沒有情緒上的起起伏伏,一直維持在一個不喜不怒的狀態,這樣實在太過無趣了。
她再度重申當日的觀點:“預言未必準確,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如果一切都按照預言來進行,那麽我們的奮鬥還有什麽意義?”
“我能叫你凡妮莎嗎?可以花費你一些時間,和我聊聊嗎?”
“當然可以,願意的話,你也可以是我的朋友。”凡某人願意和一切比她強的人或個體交朋友!上古之神她都願意聊二十分鍾,何況是納魯。
“好的,凡妮莎,你的名字很好聽,和你談話也非常讓人振奮。我不知道用這個詞是否準確,我們納魯很難體會到這種情緒,你們人類都像你這麽……這麽努力嗎?”
阿達爾的措辭很謹慎,凡妮莎鬧不清這位看起來也有半神水準的納魯為什麽來找自己聊天,她隻能見招拆招。
“這個還要看怎麽說,我有要努力的理由,普通人也有要生存的理由,包括那些恨不得趕緊弄死我的貴族領主也有各自的理由,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我就是個壞蛋,可站在平民的角度,我卻是個好人,從大方向上說,所有人類其實都在努力,隻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各不相同。”
納魯這次有些疑惑:“你們人類為什麽不能消除彼此的矛盾,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呢?是那些上古之神的詛咒依然在影響著你們嗎?”
上古之神的詛咒還影響著自己?凡妮莎沒想到那麽遠。
她想了一下:“這個問題超出我的見識了,反正在我看來,德萊尼人近乎全是善良的人,這是因為你們納魯吧?”
阿達爾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鴉人,按照我對他們的理解,這個種族已經壞到了一定程度,他們內心近乎沒有什麽光明。”
這次阿達爾做出了正麵回應:“你說的很對,德萊尼人善良,鴉人邪惡,這兩個例子就是光與暗的真實寫照,想必這也是當初製造你們人類的造物主的意願。”
凡妮莎覺得造物主這個詞有點刺耳,口氣不自禁就大了一些:“你說錯了,實際情況是我們既渴望光明,同時也願意把自身的一部分墜入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