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周柱國> 第130章 高希驚人語

第130章 高希驚人語

  鐵刃城東南二十多裏的山中。


  山林茂密,正好作為豹韜衛騎軍的遮掩。


  當然既然是借助山林的掩護隱藏行蹤,也就表示豹韜衛九千騎軍的行動也會受到山林地勢的限製。


  此刻。


  呂紹宗正在一處山岩之下端坐,聽取來自各處斥候的探報。


  其中三名斥候,明確提到了一點——


  鐵刃城外燕國大軍有增兵跡象,而且從黃河東岸運過來的糧草比起前日他們剛到這裏的時候似乎也有增加。


  聽完稟報的呂紹宗不禁陷入沉思。


  他受命來鐵刃城馳援,為的就是牽製燕軍,為鐵刃城中的王玄政減輕壓力。


  如今看來,鐵刃城外燕軍攻勢絲毫不見減弱,還在持續增兵……糧草也運了更多到此處。


  這樣也不難猜測,燕國恐怕是收到了突勒人潰退的消息,想著在周國北境大軍回複過來之前拿下鐵刃城吧。


  這樣的話,鐵刃城中壓力可想而知。


  呂紹宗一拍腦袋,恍然明悟,一定是這樣的!

  燕國此時也在爭分奪秒,想在周軍援軍抵達之前拿下鐵刃城,畢竟他們不知道豹韜衛已經暗中潛伏在了這邊!


  想到此處,呂紹宗不再猶豫。


  “多派些人手,務必查明燕軍糧草屯紮之處和燕國運糧通路情況!”


  “喏!”麾下應了一聲起身離去。


  呂紹宗長舒一口氣。


  他的豹韜衛隻來了九千騎軍,正麵衝陣,和燕國大軍正麵抗衡還差得遠。


  但是憑借九千精騎斷其糧道,可謂是綽綽有餘!

  燕國一旦糧草被焚燒,那就隻能減緩攻勢,甚至撤兵,到時候豹韜衛可以尾隨追擊,甚至趁燕軍渡河,半渡而擊,必能全功!

  呂紹宗不禁感慨,在燕軍反應過來之前,調自己來鐵刃城,衛公真是不愧妙算神機,運籌帷幄之人啊!


  一天之後。


  經過一天的仔細勘探偵察,周軍幾路斥候先後回報了燕軍屯糧之處和運糧路上的情況。


  呂紹宗仔細分析著。


  按照斥候探報,燕國屯糧之地戒備森嚴,守軍過萬,巡查嚴密。


  一旦呂紹宗率領騎軍前去劫營,必然會被死死纏住,後續周圍燕軍趕到合圍。


  即便能將燕軍糧草燒毀,豹韜衛也難以全身而退,必然傷亡慘重。


  至於從黃河西岸到燕軍屯紮之處的運糧通路……


  燕國護衛兵力也不少,每每都有兩千餘人押運糧草!


  可見燕國對糧草之重視!


  當然兩千人押運一隊運糧,雖然不少,但在九千豹韜衛騎軍麵前還是不夠看的。


  豹韜衛完全可以做到來去如風,在半個時辰內殺光他們,劫走糧草,即便燕軍大營中發現了他們糧路被斷,也來不及追趕。


  因為他們是豹韜衛!

  呂紹宗緩緩舒了口氣,臉上展露出少許笑意。


  終於抓住了一點小破綻。


  切斷燕軍運糧通路……除非燕國肯派遣萬人大軍押運糧草,不然這條糧路在豹韜衛威脅下就十分不安全。


  當燕軍肯派遣萬人運糧的時候……那燕軍大營也就緊張到了一定程度,鐵刃城的壓力必然驟降,呂紹宗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考慮斟酌半響,呂紹宗最終做出決斷,切斷燕軍糧路!


  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他是明白的。


  這時候不動手,等到燕國發現了群山中蟄伏的豹韜衛之時,他們再想騷擾燕軍糧路就沒這麽容易了!

  “盯緊燕軍運糧糧路……全軍備戰!”


  …………


  夜。


  燕軍營帳之中。


  禁軍儒將高希走到幽州騎將寇遠威身邊,淡然笑道:“高某祝將軍此去全勝而還!”


  白日裏一切安排都已經妥當。


  此時寇遠威作為幽州軍兩大主將之一,更是身先士卒,親自披掛上馬,率領親軍趕往大軍埋伏之處。


  之前寇遠威已經親自部署好,安排騎將薑廣銘率領幽州騎軍主力先行隱藏在糧路以北山間。


  寇遠威拱拱手:“燕國必勝!”


  言罷,寇遠威翻身上馬,按劍勒馬而走。


  麾下數十親兵緊緊跟在後麵。


  “將軍,白日裏我看運糧隊伍押運之人又多了不少,這麽多押運糧草之人,周軍豈會上當?”


  寇遠威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就是怕周軍不上當,才安排運糧隊伍比平時多幾分兵力的!”


  一旁副將皺眉不解,稍作沉思後恍然大悟。


  燕軍對鐵刃城攻勢愈發凶猛,燕軍甚至做出了持續增兵的假象,這樣一來運糧隊伍,押運大軍多一些才是正常的。


  寇遠威一行人悄悄出營,在夜幕掩護下前往幽州騎軍潛伏之處。


  禁軍將領三猛之一鄭文達看了一會兒,轉身對高希問道:“高老,我看您似乎對寇將軍很是賞識啊。”


  高希笑嗬嗬說道:“不錯,依老夫之見,同為幽州雙雄,這騎將寇遠威比步軍督領何英傑要擅戰得多!”


  “寇遠威往年一向以驍勇著稱,率領幽州騎軍縱橫無匹,但今日看來,此人可不隻是擅長騎戰……更擅長謀戰啊!”


  鄭文達默然不語,能夠得到高希如此評價的人不多。


  往年鄴城之中,很多人都會將河東四庭柱、幽州雙雄、禁軍三猛四彪等人齊名稱頌。


  作為騎將出身的鄭文達,更是在眾人口中常常和幽州騎將寇遠威並稱。


  此時鄭文達才有些黯然。


  高希見鄭文達模樣,不禁笑道:“寇遠威此人方才三十多歲,就能在邊軍之中殺出名堂,還能有如此謀略……禁軍之中別說是三猛,就是老夫我也是多有不如啊!”


  “十年之後,此人必是我大燕扛鼎之臣!”


  鄭文達不禁駭然。


  高希話語中的意思,分明是說,寇遠威此人雖然現在仍然隻是‘幽州雙雄’,威震一州,但他將來可能是大燕中流砥柱……


  成就遠在河東四庭柱、禁軍三猛四彪之上!

  “高老如此看好寇將軍?”


  鄭文達忍不住問了一句廢話。


  高希點了點頭:“這段時日,老夫看寇遠威舉止,頗有我堂兄和段將軍當年雄風!”


  高希的堂兄……高明遠!


  禁軍‘一老’,如今督領大燕禁軍的實權者!

  段將軍,自然是河東四庭柱之首,段彝!

  四庭柱的稱謂由來已久,其餘三人也多有人議論,但唯獨段彝威名常駐,獨鎮晉陽二十年,深得燕帝皇室信任。


  話說到這裏,鄭文達默然不語,心中泛起無數思緒。


  高明遠也好,段彝也好,都是上一輩的老將了。


  十年後,寇遠威能走到哪一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