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兩位皇子(求推薦票!)
嗯,我是個好人。
韋昭躬身施禮,心中想道,兩位皇子可不管自己是不是好人,既然他們出現在自己麵前,就說明他們對自己感興趣,或者說對自己做過的事感興趣。
畢竟之前石鹽礦製鹽的事情,本來就不是秘密,此時更是早已在長安高門貴族之間傳開。
就如同之前自己順水推舟接近寧親王一樣,肅親王、康親王對自己感興趣絕對也是心思不純,目前也許隻是接觸一下,日後就未必了。
如今大周朝堂之上除了舊有世家貴族和科舉出身寒門官吏之間的矛盾外,最明顯的就是眼前兩位親王的競爭了吧。
當今天子還算正值壯年,一直沒有確定皇儲之位,肅王、康王兩位不論是從年齡上、還是母家出身上都相差無幾,遠超其他皇子,正是未來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不過這兩位殿下表麵上都是風輕雲淡,一同向韋昭走過來時,絲毫沒有任何異樣。
韋昭與兩個皇子見麵的瞬間,心中就做好了計較,與這兩位相交,不像與寧王相交那般簡單,得打起精神慎重些,被牽扯進兩位之間就不好脫身了。
當下聽到七殿下蘇明月的吩咐,韋昭和呂琦直起身來。
這時候韋昭才有心思稍微觀察一下眼前的兩位皇子。
論起人才,皇子們都是氣宇軒昂,朗逸非凡,氣質華貴之輩。
直觀而言,大皇子肅親王下頜略有微須,麵色平靜,顯得穩重一些。
二皇子康親王則是麵色和善,顯得更好親近些,相較起來寧親王則顯得隨意飄逸一些。
“前些日子子明獨創石鹽製鹽之法,並將之獻給了鹽鐵司衙門,如此胸懷甚是少見,子明真是我大周良才啊!”康親王蘇政上前一步,走到韋昭麵前說道。
“些許微末伎倆,算不得什麽。況且韋家世受皇恩,自當報效朝廷,不敢居功。”韋昭臉色平靜,語氣恭敬地回道。
“哈哈,子明真是虛懷若穀啊!”一旁的肅親王蘇通開口笑道:“不愧是杜陵韋氏出身,百年世家之風可見一斑!”
“嗯,先前就聽聞子明謙進好學,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我特麽……你們兩個差不多得了,再這樣說話還能好好聊天嗎。
不等韋昭再謙虛兩句,康王接著輕聲開口笑道:“前番製鹽之事,可見子明頗有管蠡之才,本王從小七那裏聽聞,子明近來又做了些生意?可否算上本王一成,讓本王也跟著分些利頭呢?”
入股?從小七哪裏聽說的?怪不得在這裏截我,還一頓吹捧,原來在這兒等著呢。
韋昭手中目前掌握著印刷作坊的五成股份,賣給別人一兩成,不是不能接受。
但賣給朝廷、賣給皇帝的話,韋昭還是願意的,賣給康親王,就有些……
“是啊,這些時日數次聽聞子明頗為擅長商賈之事,若有什麽賺錢的生意不妨也算上本王一成。”一旁肅王蘇通斜了康王一眼,擠到韋昭麵前笑道。
聽到肅王的話,康王的笑意稍稍有些收斂,但望向韋昭的目光中依舊帶著期望。
看到眼前兩位皇子的殷切的目光,韋昭心中暗叫不好,不有所表示是不好交代啊。
這……韋昭不禁撇了一眼晃到一旁的蘇明月,這小公主的小嘴是除了吃的,啥都往外吐啊。
賣給肅王、康王任何一家,韋昭日後都不好做,但各賣給兩家一成的話……
這樣韋昭手握三成、寧王手握兩成、呂府手握一成半,依舊大於其他人。
即便讓兩位親王各算一成,他們也影響不到韋昭對印刷作坊的掌握。
況且基於兩個皇子的關係,同時引進也好製衡,有了二者加入,之後印刷書能更好的傳播售賣,所以相比來說,好處不少,隱患並不大。
當下韋昭稍加沉吟,一臉誠懇地對蘇通、蘇政說道:“眼下這樁生意,之前已經將股份分完了,不過韋昭願意將自己股份各分給兩位殿下一成。”
隨著韋昭的話講出來,蘇通、蘇政的臉上泛出笑意,對韋昭的態度感到十分滿意。
“還是一萬貫?”康親王試著問道,先前他從蘇明月那裏有聽說的。
當然一萬貫!咋地,還想讓我給你倆打折?咱倆熟嗎,寧王殿下和七公主都沒有的待遇,你也好意思開口?
涉及錢的事都不是小事,沒得商量。
當下韋昭一副老實人的模樣:“一成一萬貫。”
“嗯,今日詩會之後,本王差人將一萬貫送到韋府。”康親王點點頭,不再多說,示意之後起身離開了這裏。
“本王也是。”肅王也點點頭,起身往另一個方向去了。
兩個皇子自顧自走了,留下韋昭在原地愣住,你倆就為了搶一成股份而來?虧我還腦補了一堆朝堂爭鬥情節,每說一句話都再三斟酌,生怕惹到什麽麻煩。
韋昭鬆了一口氣,轉身卻發現呂琦沒在身邊。
不遠處,蓮花池畔柳樹下,呂琦正隨著七公主蘇明月蹲坐在草地上聊天。
遠遠聽著,不甚清楚。呂琦仿佛在講些長安城中坊市趣聞,直把小丫頭蘇明月逗得咯咯笑。
韋昭不禁以手撫額,你們倆……一個是十七歲的世家子弟,一個是十三歲的公主,就這麽隨意地坐在草地上嗎?
尤其是呂琦你把七公主帶壞了怎麽辦,成何體統!
不過園中也沒有別人,盡是些豪貴門第出身之輩,而且其中不乏放浪形骸、舉止隨意之輩,倒也顯得這兩人不是那麽紮眼。
當下韋昭也不打擾二人,自顧地往寧王所在方向去了。
時辰不早了,該來的人都來的差不多了,人群都各自分堆聚集,隻等待主角登場。
大周的詩會向來隨意,不過是東道主在詩會上講些賓主盡歡的話,地位尊崇的人隨著附和幾句,然後在詩會主持者的指示下,玩一些文墨遊戲。
其間去留任意,詩會之上眾人會在鬥詩之餘,伴隨著佳肴美酒,就著東風咽進腹中。
這種場合既是自詡詩人的放浪之所,也是浪蕩子弟戲謔之處。
同樣這種詩會是少有的,世家子弟、高門閨秀之間暢所交往了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