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水源是個大問題
楊勳陪著劉辯,在晉陽城外走了一圈。
劉辯給他提了不少建議。
“並州缺水。”楊勳對劉辯說:“太原郡一帶,河道也有幾條,但真正能算得上河的,隻有汾水。”
“那就引汾水灌溉。”劉辯問他:“需要多久可成溝渠?”
“公子有所不知。”楊勳一臉為難:“汾水是黃河支流,流量不是很大。若整個太原郡都從那裏取水,隻怕不夠。”
劉辯算是明白了。
並州最大的麻煩是缺水。
別說與河道縱橫的江南相比,就連司隸,這裏的儲水量也完全沒法比較。
“引汾水是個法子。”楊勳又說:“耗費的日子太久,沒有十多年,不可能灌溉到更多的土地。”
“開挖湖泊是否可行?”劉辯問:“取地下的水,建成湖泊,平日裏蓄水,等到幹旱的年頭,再把這些水拿出來用。”
“到了旱年,就怕胡泊也蓄不起水。”楊勳搖頭:“在並州挖出一片湖,可不像司隸那麽容易。若在江南,組織一些民夫,隨意也就挖了出來。可在這裏……”
他瑤了搖頭。
幹旱,還真是個大麻煩。
沒有充足的水,作物根本不可能有個好收成。
“那就先挖井。”劉辯說:“每村都挖一處,至少讓百姓有水可用。”
“田地怎麽辦?”楊勳問:“莫非真的靠天收?”
劉辯望向萬裏無雲的天空:“老天可靠不住,實在不行,就組織村民,在村外開挖水塘。”
“挖水塘?”楊勳錯愕:“和湖泊也沒什麽不同。”
“當然不同。”劉辯說道:“挖掘水塘,耗費的人工不多,隻要一個村子的勞力,用一兩個月就能挖出一處。水塘用來蓄水、養魚都是可以。”
“萬一遇見旱年,水塘還是會幹。”楊勳不解的問:“挖它有什麽用?”
“遠離河流的村莊,挖水塘一定要挖到地下滲水。”劉辯對他說:“地下滲上來的水,即使幹旱,也不會被烘幹。”
“明白了。”楊勳點頭。
“把你調到並州,為的是盡快讓這裏富庶起來。”劉辯對他說:“國富民強從來都是一體。老百姓手裏沒錢,即便朝廷坐擁百萬強兵,穩定時局還是很難。”
“臣明白。”楊勳回道:“再不能讓董卓之流騎在朝廷的脖子上。”
劉辯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臂:“找個村子看看。”
“附近哪有村子?”楊勳朝四周望了望:“來的時候,我一路也沒見著幾處村莊。”
“我們來的時候,路上倒是見過難民。”劉辯對他說:“給了些種子和糧食,也不知道在哪安家,過了好幾天,也沒見有人到晉陽。”
“肯定去司隸了。”楊勳說道:“不往司隸走,因為缺少口糧。得到糧食,他們哪肯留在並州。”
“朕好心倒是辦了壞事?”劉辯一愣。
楊勳回道:“想要把人留住,就不能給太多糧食。等他們都安了家,再每家每戶撥發口糧。隻有那樣,才不會有更多的百姓跑去司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