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御書房議事
第479章 御書房議事
動蕩歸於平靜,緊繃多日的心神終於得以暫時放鬆。
「這得多謝你了,幸好……」蘇魚想到此間諸事,忍不住哽咽了。
如果蘇寶就這麼沒了,她不知往後餘生該怎麼過。
范從容一直恪守禮儀,他淺笑道:「還請王妃恕范某擅自離開軍營之罪,范某也只是覺著好奇,才回京的。」
實則是邊疆沒有了蘇魚,也沒有讓他再待下去的理由了。
范家家主的時間,一絲一毫都不能拿來浪費,唯有范家產業與蘇魚,才能勾起他燃燒的靈魂。
蘇魚破涕為笑,「功過相抵,待長風回來,我再讓他親自向范家主致謝,是你幫蘇寶拉回了一條命。」
她說功過相抵,只不過是為了安范從容的心,救了蘇寶的命,如此大的恩情怎能輕易相抵。
范從容人如其名,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裡熬出來的沉穩令他此刻看起來一派從容。
他心甘情願地彎下脊樑,作揖道:「如此,多謝王妃娘娘了。」
蘇寶有救,蘇魚終於能腳踏實地,而永安帝與貴妃的喪儀,已到了日子。
舉國皆哀,帝妃出殯那天,京城落了雪,彷彿天也在哀泣。
茫茫大雪中,前往皇陵的浩蕩行伍似不見尾的長龍,街邊無數百姓自發穿著白衣麻布前來送喪。
從出殯到下葬,蘇魚一刻不落地守在旁邊,皇陵高台上,三杯烈酒灑落塵埃,唯有數十高僧念經超度。
「王妃娘娘,該關閉皇陵了。」顧元目送著最後一人從皇陵出來,提醒道。
蘇魚頷首,吩咐下去,眼瞧著皇陵就此關閉。
「報——」送信兵騎著疲憊的戰馬,闖進人群之中,手執令牌,無人敢阻。
他在蘇魚面前翻身下馬,一封潔凈的軍報被呈到蘇魚面前。
「啟稟王妃娘娘,宸王殿下大勝!攻下大漠王都,已活捉金欽幽與那大漠皇帝!」送信兵興奮說道。
短短十數日,景長風便將僵持數月的戰況打破,一舉攻下大漠。
蘇魚奪過軍報,打開一目三行地瀏覽。
「是陛下顯靈!是陛下顯靈了啊!」幾名文臣眼含熱淚。
攻下大漠,從此以後,天下就只有安國獨大,一統天下的時代來了。
所有人滿懷哀慟,卻又忍不住歡慶。
軍報看完了,蘇魚將它交給了顧元瀏覽,她望向剛剛關閉入口的皇陵,深吸了一口氣。
父皇,你看到了嗎?從此以後,安國將是青史上筆墨最濃的歷史,開創先河,江山一統。
而這些,都是您的兒子,安國的下一任繼承人打下來的萬里河山。
*
翌日。
蘇魚將顧元與幾位重臣一併召到御書房,她神情肅殺,「大漠氣數已盡,外敵沒了,便該考慮內政了。之前常孟氏所招,那些孩童與那筆錢的去向,顧丞相,你有何看法?」
顧元不知想到什麼,面色微白。
這位城府極深的年輕丞相,差點當著蘇魚與幾位同僚的面嘔吐。
幸好他忍住了,一本正經地道:「只能動用各地兵力一塊進行搜索,每一處州府都不能放過,有錢有人,如果放任不管,數年後必定將養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但是為了跟大漠打,各州府的過半兵力都抽調去了前線,想進行細緻的搜查,兵力並不滿足。」蘇魚冷靜說道。
顧元語塞,其他幾位半知半解的大臣更是想不出什麼好主意。
蘇魚靜心凝神,閉上雙眸,眼睛沒睜開,嘴唇卻先動了,「與其抽調兵力去搜查,不如以金銀為賞,藉助百姓的力量尋找他們的蹤跡,除非他們是神仙,否則就不可能一點蹤影不露。」
「王妃娘娘,您的意思是……重金懸賞?」顧元問道。
「不錯,正是重金懸賞,所謂財帛動人心,我便設下讓所有人都不能狠心拒絕的重金,懸賞這群人的蹤跡。」蘇魚睜開眼眸,心底已經有了一個十分細緻的計劃等待實施。
「臣覺得,此計可行!」顧元道。
與其等來日他們釀成大禍,不如現在不惜重金剷除。
國庫空了可以節儉再省,這批人若是不及時找到,將來極有可能動搖國之根本。
孰輕孰重,不必多加思考,顧元心中就有了主意。
「還有另一事,大漠被攻下,原本大漠的疆土納入我安國版圖,原先大漠的朝臣定是不能夠再用了,朝廷正是百廢待興、用人之際,我打算……重開科舉,選拔人才。」
蘇魚此事並不是說出來讓他們商量是否去做的,而是已經決定要去做,說出來讓他們提提更好的建議的。
話語之堅決,其中魄力可見一斑。
「娘娘,微臣覺得不可,最近一次科舉,在去年,科舉每隔三年一次,王妃娘娘可知為何?」吏部尚書開口問道。
被迅速反對,蘇魚並沒有動怒,反而一副願聞其詳的神態,「尚書請講。」
「有才之人並不罕見,每一次的科舉,都意味著朝廷將從中挑選佼佼者,好為朝廷所用,而每隔三年才舉行一次科舉,則是因為需要用三年時間去重新孕育一批人才。」
「如果王妃娘娘執意要在今年重開科舉,前來參加的大部分學子必定是去年那些落選之人,相當於矮個裡面挑高個。並且,才識不夠本該落選的人,今年卻有極大的可能中選,並且能加以重用,王妃可否有想過,去年那批中選被錄用的人,他們心裡該如何想?」
重開科舉,人才將青黃不接,雖也會有厲害之人,但必定是極少數。
蘇魚不慌不忙,「尚書說得有理,不過,我說的重開科舉,指的並不是僅限於安國疆土範圍的學子,而是整個天下,無論原先是哪國人,只要有才學,有向上的心,便能來參加科舉。」
吏部尚書說的,她也有想過。
幾人精神一震,「王妃娘娘,這樣做太過冒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算先打下了他們的土地,那些百姓也未必會認我們安國朝廷,須得假以時日慢慢教化,才能從心裡認同咱們安國,重開科舉廣招天下名士,實在太不妥,萬一有對安國心懷怨恨者,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