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不必擔心
回程的路上,劉氏臉上也不由帶出些笑意來:“我看桃花村的人,也不難相處的樣子。”
之前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些來,隻要人不難相處,以後的日子也會好過得多了,特別是女兒嫁進了宋家,也不怕沒人照應,到此時,她也算是放心大半了,特別是見過宋大寶的為人之後。
“之前田嬸子不是都跟你說過嗎,桃花村的人都很好相處的,所以娘你也別總擔心這擔心那的。”劉氏的忐忑,她也早就看在眼裏,隻是不知該拿什麽話來勸她。
如今倒好了,她親眼見過幾個村裏的婦人,心裏總算有些底了。
“她說的話,也總有不足為信的地方,還是得親眼見了,好不好心裏才有數。”劉氏微微笑道。
“這話說得也是,如今,娘總算放心了吧!”宋嬌娥笑問道。
劉氏直點頭:“放心,放心多了,宋大郎瞧著也是個實誠人,以後你們好好過日子,我也就沒有什麽不放心的了。”
離女兒女婿家這麽近,以後也能看著他們怎麽過日子,這就很好,再加上她自個往後有什麽要幫手的地方,喊一聲人就能到,也是讓人安心不少。
當初她還覺得女兒這個主意,太過冒失了,會被人笑話,但現在她已是不那麽想了,能就近彼此照應著,就是被人笑話幾句,又能怎樣。
“宋大郎是實誠人沒錯,隻是他家裏還有父母兄弟,一大家子人呢!”馮嬌娥說了一句。
在娘家時,她就是個寶,爹以前就很寵愛她,娘也事事依著她,但嫁了人之後,那就不一樣了,若是明事理的公婆,體貼的丈夫,日子倒也能過,但凡有一方不好,日子就難熬了。
宋家的情況,她也是提前了解過的,現在說這些倒也是為時尚早,到時候看看是個什麽情形。
劉氏聞言,卻是笑了笑:“哪個女人不都是這麽過來的,你的性子有些好強,不過我看宋大郎那樣子,想必成親之後,也會讓著你些的。”
說到此,她的語氣不由頓一頓,勸說道:“過日子,性子還是要軟和些,能忍就忍忍,忍過一時也就沒事了。”
這做人家媳婦的,哪有在娘家當女兒自在,肯定是有受氣的時候,劉氏這一輩子過得倒也順遂,上無公婆,丈夫待她也極不錯,惟一的遺憾就是沒能生個兒子,不過有個事事想著她的女兒,也沒有什麽不知足的了。
隻盼著這惟一的女兒,以後的日子能過得她,她也沒什麽放心不下的了。
“娘,你就不用操心這些了,我心裏有數的,過日子也不是你說的那麽簡單,我本來就沒有娘家兄弟撐腰,還要一味的隱忍,那往後不是誰都可能欺負到我頭上了?”宋嬌娥說到此,語氣都加重了三分。
她才不會慣著他們,日子能過到一塊兒去就過,過不到一塊兒,那就不要過了。
總歸,寧肯玉碎,不為瓦全,要讓她忍,嗬誰這麽大的臉?
劉氏聽著她這些話,也是半響無語,誰家女兒不是勸著好好過日子,多忍讓的,她出嫁時,親娘也是這麽教導她的啊!
“你這脾氣,唉,真是讓我說你什麽的好!”對於女兒的話,她是不讚同的。
但也知道女兒是個聰明人,若非不得已的情況下,她必然也不會如此行事,所以這會兒,她還真是不知該說些什麽好了,總不能明知她這話說得不太對,她這做親娘的,還支持她的吧。
“娘那你就什麽也不要說了,總之是我自己過日子,該怎麽過,我自個心裏有數,隻是我也得提醒你一聲,以後若有什麽起爭執的地方,你也不必出麵,就算有人在你麵前說什麽,你也一概不要管。”馮嬌娥開口說著。
她思量著,宋家這麽一大家子人住一塊兒,那屋子也不見得多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其中必然也會生些事非,誰占理誰不占理,這個可真不好說,畢竟清官也難斷家務事。
劉氏聽著她這話,心頭頓時便生出些隱憂,總覺得這孩子要是進了宋家,必然要折騰些事情出來,當然,女兒也並非是不講理的人,但身為宋家的媳婦,這也不能處處好強,半點不吃虧啊,這樣的性子,往後的日子怎麽能過得好。
這要萬一女婿對她有意見了,這夫妻倆的日子,還能過到一塊兒去嗎?
“你跟我說什麽,我肯定是聽你的,但是過日子也不能太強硬了,該忍的地方還得忍著,特別是對待公婆,若是讓人說你孝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劉氏一臉無奈的說著,覺得孩子還是太年輕,很多事情估計也不太懂,她這個過來人,還得好好跟她說說。
若是招上門女婿倒還好了,隻是都肯入贅的男人,又能有幾個好的,實在不必為此委屈了女兒,這些事情,她也是認真思量過一番的。
宋嬌娥聽到這話,卻是淡淡笑了一下,開口道:“娘,你就放心吧,你女兒行事,又豈會讓人抓到把柄,就算會鬧出婆媳矛盾來,那必然也不會是因為我不孝,肯定是她不慈!”
劉氏聽著這些話,又是一連串的歎氣,據她們打聽到的消息,都說那個周氏有些不太好相處,自家妯娌都處不來,對待兒媳必然也不會太軟和,以後起齷齪也是必然。
她們看中的宋家,是因為有宋竹青這個秀才,怎麽也是個讀書人,頗有點見識,有什麽事找他幫忙什麽的也容易,至於宋大寶為人也不錯,是個勤勞肯幹的,隻這兩點就讓她們母女滿意了,至於周氏,劉氏願本是有些意見的,隻不過宋嬌娥覺得不是什麽大問題,她倒也沒再計較這個。
再說了,周氏雖然私下裏脾氣並不怎麽樣,倒也是個愛麵子的人,行走在外時,也都會有些顧及,不至於給人太過難堪,畢竟若是名聲不太好的話,下頭還有兩個兒子要成親呢,豈不是因她一人,而耽誤了下麵的兩個兒子。
所以,她行事必然也不敢太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