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汐舞未來
皇甫氏的皇宮坐落在汐舞國首都,鳳陽城的中心。
整個宮殿裏最高的建築上,雕刻著象征汐舞國神明的神樹圖騰。議政大殿覆蓋的金色琉璃瓦片,長信宮燈雕刻的信女手執的不滅螢火石,無不彰顯著這裏的莊嚴與輝煌。
大殿門前象征著九五之尊的九十五階漢白玉階梯上,每十階樓閣安置一位士兵,個個麵容剛毅,他們守衛在這裏,保護著整個國家的運轉。
大殿內,各種爭論聲此起彼伏。
“陛下,微臣覺得今年的撥款應該偏向小兒學堂。”一位年邁的大臣不顧眾人的反對,說出自己的意見。
“哼,江大人,黃毛小兒對於汐舞國人才的培養算不了什麽,為他們傾斜資源根本就是浪費。”和上一位直抒己見的老臣不同,這個說話的,是一個姓陳的年輕官員。他對於剛剛那句話,嗤之以鼻。而後又補充了自己的意見,“陛下,微臣以為,弱冠少年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時,他們才值得朝廷的培養。”
“陛下,老臣認為雖然孺子年幼,但他們的前途才是不可估量。涉世未深,猶如白紙一張,正是教育他們的好時機啊。”江大人不甘示弱的說。
二人的爭論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商討,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支持那位年輕官員的,隻有一些年邁的,上了歲數的,跟著江大人附和。甚至還有人說,“江大人,我看您是老了,糊塗了吧,小兒能有什麽潛力呢?”隨著這聲調侃結束,緊接著的就是一陣哈哈大笑的嘲笑聲。
年齡大了,什麽世麵都見過。麵對那些年輕人的諷刺,江老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夠了。”坐在朝堂之上的皇甫明眉頭微皺,中氣十足的嗓音響起。眾人聞之,皆默不作聲,低下了頭。
“眾位愛卿各抒己見,都很有道理……”皇甫明看向低頭的皇甫世淵,道,“太子,你有什麽看法?”
被點名的皇甫世淵抬頭走上前,向皇甫明鞠了一躬,“父皇,兒臣覺得還是江大人說的有理。”
話一出,那位與江老持反對意見的官員,臉上青一陣紫一陣,被太子駁了麵子當然臉色不好,而且還是次次都分析的頭頭是道的太子。
“哦?那你來說說為何吧。”皇甫明接著說道。
“陳官員說得固然有理,弱冠之年正是意氣風發,熱血沸騰之時。但是……弱冠之前也是幼子。在場的各位大概有一半都是出身寒門,一半出身官員世家。雖然我們汐舞國有著最公平的科舉製度,可以讓寒門弟子通過考試來做官,從而階級實現流動。但是,他們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卻是同等級官員的兩倍甚至三倍……”
皇甫世淵條理清晰,謹慎的回答。皇甫明沒有想到,這些老祖宗費盡心思留下這些製度的目的,竟然被皇甫世淵一眼看穿。倘若是九品中正製,那就是官宦世家,朝廷官位是世襲,代代相傳。如果是剛開國那陣還好,先祖封賞開國功臣,老百姓們無話可說。因為這樣可以使君臣一心,鞏固國家。可時間一久,這個製度的弊端就漸漸顯露,比如,因為世襲,官員後代們對於朝綱一事根本不積極。因為不管他們做的好與否,那個位置始終都是他們的。
在其位,卻不謀其職。
這對朝廷命官來說是大忌。終於,汐舞國先祖們想到了好方法。所有官員必須要通過考核,能者繼任,否者離開。這個消息傳出去,他們自然是反對。但是之前對於朝綱的不聞不問,已經讓他們失去了信服力。所以,這口苦水就隻能往肚子裏咽。
思緒回歸,皇甫明繼續聽皇甫世淵分析。
“……如果我們現在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不說人人都可以為官,至少也可以讓那一代提高修養,讓汐舞國的教育水平提升。”皇甫世星話語落閉,退回原位。靜靜等待著眾人慢慢消化他話裏的意思。
“是啊……”
“……太子殿下說的在理。”
……
台下紛紛炸開了鍋,他們議論的都是這件事。是的,在他們知道的國家裏,除了汐舞國,尚且沒有國家意識到對於小兒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汐舞國開創先例,厚積薄發,那麽最先出來的那一批孩子就會成為汐舞國最新鮮的一批血液。
今天,皇甫世淵說的話顯然是有備而來。隻不過是借著那位江大人的口說出而已,但機會向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他這番話說到了他們心裏。確實,比起那些父輩甚至祖父輩就做官的人來說,他們這些平民人家的孩子讀書,是更難。倘若真的如他們的太子殿下說的那樣,不求因材施教,僅僅隻是讓所有孩子有教無類,那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福音。
重視大家都忽視的問題,這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也隻有閱曆豐富,眼神獨到的江老可以指出問題所在。但太子卻跨過時間和經驗,力排眾議,支持江老。可見他的聰慧,平時下過了不少功夫。
如果皇甫世淵知道了他們想的,心裏肯定會苦笑,哪有什麽跨過時間和經驗的聰慧,不過是他承受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重擔。上有太子之尊的壓力和來自皇甫明的期盼,下有奸佞的虎視眈眈。就在前幾天,還多了一個來自同一代人的壓力,鎮國將軍之女,慕辛夷。
雖說皇甫世淵也不是一事無成,汐舞國眾多勢力中的一支就是他一手培養,但是比起慕辛夷的成就來,他覺得自己還是太差了。
“好了,朕知道各位愛卿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意見,朕也知道你們的想法都是為了汐舞國……”皇甫明這番話既挽回了那些被太子駁回的官員的麵子,又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不管結果過程如何,他們都是為了汐舞國。
“但這件事沒有正與誤,對與錯,不過是時間更迭,給我們的思想滯留下了弊端。古往今來,縱觀曆史,哪有一成不變的製度……”話已至此,他們都知道了結果。這次,皇甫明選擇支持江老和皇甫世淵。
“就如太子和江愛卿所言,這次的國庫將會向孺子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