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篡唐> 庚新的書 【書友頑童作】

庚新的書 【書友頑童作】

  老實說,庚新的書很難寫長評,看完的時候儘管有些想說的,但評論起來都是註解罷了。也就是說,給人想象的空間很小,yy不起來,因為想說的書里都寫得明明白白,所以只能談感想,呃,這個大概也是俺水平有限。


  從《道士》一路看到《篡唐》,咱算是個鐵杆了。那麼大叔的書到底哪裡吸引人?《道士》先不說了,因為它跟《惡漢》這些書還不很一樣。


  庚新的架空歷史注重歷史史實,這個也是他的書被人詬病的一個原因。


  但是注重不代表要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一一還原,那樣的話就真的沒人看了。這裡的注重是注重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條件,再詳細點說就是主角穿過去了,是放在一個很局限的歷史環境下的,因為如此,給作者想象的空間也很小的。


  所以發展起來束手束腳,讓人看著極其不爽。可以說庚新的書在史實方面不隨意,這個是他寫架空書的難點。所以我們看他的書有的時候很不爽,覺得掣肘很多,很憋屈,是虐主。


  也許有人會說,按照歷史寫有什麼難的?其實那又哪裡是按照歷史在寫,那是根據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條件,根據主角的一點優勢,在歷史允許的最大範圍內一點點的推翻!

  而探究這個合理性也是難點,所以庚新的書爭論很多。


  說開金手指,跟很多書比起來,庚新的書戲的成分已經很少了。戲,就是巧合,大家常說的狗血。比如《雷雨》就是太戲劇化的戲,要多巧合有多巧合。


  漢末,一個武夫,粗鄙的象徵。看著這樣一個角色一步步在「合理」的範圍內崛起,這種快感難道不超過模糊史實很yy的架空書來得爽快么?

  秦,一個落魄之家門客之子,斗高祖斗霸王,一步步爬上巔峰,不更人熱血沸騰么?

  說到底,跟模糊史實的書比,這是兩種風格。


  庚新的書有缺點,人無完人,不要說他的書有毛病,其他的書也不可能完美。但是我要說,庚新的書有其他書沒有,或者其他的書里不鮮明的東西。其實接下來要說的這個才是一直以來支持庚新大叔的原因。


  庚新的書有血性,尤其是《刑徒》。


  《惡漢》的主角,面目猙獰的大漢;《刑徒》的主角,亦然。為什麼會如此?


  這樣的傻大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什麼,勇武?兇惡?野蠻?大概就是這樣吧,甚至粗俗?


  董俷出身西涼,劉闞偽秦人(因為他裡面秦人的身份是捏造的),都是巨漢,都挾著彷彿蠻荒的氣息野蠻地衝擊著中原之地。也許只有給他們這樣一個形象,庚新才能理直氣壯的讓他們橫行。


  其實劉闞要比董俷成熟多了,也就是圓滑多了,大概也是穿越之前的身份不同吧。


  嗯,《刑徒》爭議比較多,重點說它。


  呂雉,歷史上的呂后,很妖孽的女人。


  然而,《刑徒》里的呂后卻是更悲劇的。


  當時因為呂雉很多人也放棄了《刑徒》。這個就像一種思維慣性,穿到秦末不收呂雉,穿到隋末不收長孫皇后,這怎麼行呢?這種期待視野被打破了,所以《刑徒》撲了。


  根據書裡面說說呂雉吧。


  她對主角有沒有感情呢?毫無疑問,有的,否則也不可能把第一次給主角。


  那麼主角呢?試想想,如果是你剛穿過去,遇到歷史上惡名昭著的呂后,第一反應不是防備是什麼呢?特別是人剛到一個陌生環境里,防備保護自己,這是本能啊,所以對當時的呂雉有感情,不大可能的,模糊的情絲也是原身體那個人的。


  所以在書里,當時的那個情節可以解釋通的。


  但為什麼呂雉嫁給劉邦讓大家那麼無法接受,嗯,俺也無法接受!情感上完全無法接受!

  《刑徒》里的呂雉是重感情的呂雉,她至情,否則怎會把自己的第一次給主角。她知恩,否則嫁給劉邦之後怎會幫他謀划。


  有的人說呂雉怎樣怎樣,既然喜歡主角為什麼還幫劉邦?其實我說這正是呂雉的亮點,人家劉邦畢竟在呂家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你,現在名義上夫妻了,反咬一口不管不問才真的是蛇蠍心腸。


  《刑徒》裡面的呂雉不是歷史上那個呂后了。但她依然聰慧,劉邦怎樣的一個人她怎會看不清楚。再跟當時步步上升的劉闞對比,唉!


  在田間操勞的呂雉,在田邊拉著劉元歇息的呂雉,月下孤枕難眠的呂雉……她當時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怎麼的凄楚和心酸!


  正是這樣讓人心疼的女子,大叔,你把人家給斃了,感情上真的接受不了。其實,換種角度看,大叔你也成功了,就這樣寥寥幾筆,呂雉深入人心了。


  我記得當時書評區有個人說,要麼你就別把呂雉寫得那麼好,寫得那麼好最後還讓她嫁給別人。恨啊!

  呂雉悲劇了,所以《刑徒》悲劇了。


  龍空裡面有人說庚新的書是毒,還說跟電視劇《神話》一個樣子。這人一定沒看過《刑徒》,或者根本沒看完。


  《刑徒》裡面最突出的是血性,是老秦人的血性,也是之前那個混亂年代一言不合,拔劍相向的血性。排除其他,這是一種敢為,是別人欺負到你頭上了你敢不敢反抗的敢。


  什麼是血性?

  《后鋒》里有一章里說什麼是漢人:


  「漢人是什麼?自炎黃二帝以來,夏、商、周,爾後有秦!大秦!……秦皇掃**,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大秦鐵騎。縱橫無敵!秦始皇遣大將蒙恬。北卻匈奴七百餘里,大軍歸國。胡人依舊不敢南下牧馬!

  大秦之後,有漢!漢武帝劉徹,有大將衛青、霍去病!兩人橫掃草原,匈奴人丟下屍山血海,遠遁西方萬里之遙,少數留下的,也只能屈從於大漢的意志,老老實實地為大漢王朝牧馬!自那以後,漢,就是強大,就是高貴,就是無敵!漢,就是一個全天下最偉大的民族!

  從那以後,不管是哪一個朝代,不管是誰做皇帝,中原百姓,都以漢人自居。……匈奴之後,草原被突厥人所佔,屢犯中原,唐皇李世民遣大將李靖率軍出征,結果,李靖以六十高齡,只率三千精兵,於大雪漫天之際,翻過茫茫陰山,橫掃突厥王廷!突厥大汗膽戰心驚,駭然而降。最後,被唐太宗拉到酒席上給自己跳舞!……漢人之威,威震天下!


  漢唐以後,我漢人之中依舊屢出英豪。即便宋代文弱,可他們也有楊家將、岳家軍!楊家將,七狼八虎,威震北疆,楊門女將也一個個威名赫赫,殺得當時的契丹人哭爹喊娘。而今天城外那些女真人地老祖宗,金兀朮,帶著幾十萬大軍,碰到岳家軍之後,就被殺得血流成河。以至於在那之後,金兵只要一聽到岳飛的名字,就直呼岳爺爺,百萬金兵,聽到岳家軍,就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我不知道這裡還有沒有漢人,也不知道大明國有沒有漢人。漢人,被人打上門來,就算不滅了那人的滿門,也打得他們叫我們祖宗!」


  可剛才呢?我看到的,只是聽到城外來了一千女真韃子,就嚇得哭爹喊娘的要逃跑的人!渾沒有發現自己不比他們人少!而這些人在之前的幾年,成千上萬的被那些女真韃子趕離了家園。他們的家人被那些女真人無辜殺害,妻子受人ling辱,孩子被拉去當了奴才……可他們根本就沒有發現,女真人比他們少,少地可憐。只要他們一人一把刀,就能把這些女真韃子趕回他們的白山黑水中去繼續當野人


  或許,這些人可以稱為大明子民,可是,他們沒資格稱為漢人

  漢人,沒有挨打不還手的習慣!漢人,沒有孬種!」


  血性,什麼是血性,這就是!中華豈會無烈士,敢將熱血染青天!

  血性,那就是外敵來犯昂然而前,殞身不恤!是前仆後繼,永不絕的華夏血!是一往無前,上下幾千年潛藏在每個華夏兒女心底的火種,是咆哮在耳邊的戰歌!

  《刑徒》里的保秦不是秦始皇秦二世的秦朝,是老秦人的血性!是之後漢的威儀,唐的大氣!只要這血性尚存,我華夏便萬年也不衰!

  一俊遮百丑,不過這鮮明的血性其實遮不住《刑徒》里呂雉的悲劇,因為那種溫婉聰慧重情重義同樣是我華夏美德。但瑕不掩瑜,此之謂也!

  如果這也是毒的話,那我真的無話可說!

  也許有人說了,現在什麼年代了還講這個,這是破壞和諧。那我也要問問說這話的人是不是要當漢奸?

  現在已經是56個民族一家親了,大家都是華夏族了。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對當時當地的原則性問題隨意地用現在的語境來解釋,這是篡改是狡辯是想當然的愚昧!同樣,也不能用當時的眼光來看待現今的問題。


  這是何等簡單的道理!這也分辨不清的話,就不是能用一個愚蠢來形容的了。


  所以,就是因為這個一直支持庚新的書。它撩撥你心裡那火種,讓你熱血沸騰。書里深沉的激情、明辨是非的理智、作為人的善良,也許有時候在書里的政治鬥爭中顯得那麼幼稚和不顧大局,但也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人,不是殺人機器,不是涼薄的混蛋,不是不仁不義的小人!

  嗯,《篡唐》的主角不是大漢了,寫得更細緻了,期待,而且一如既往的支持!大叔加油!加油碼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