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正式上線
就在阿狸爸爸公告自己要上線C2C電商購物網站不到一個月之後,騰達在全網發布了一則公告。
淘淘網業務拓展,正式進軍零售電商領域。
而淘淘網原來的線上下單,從線下實體進行發貨配送的模式更名為淘淘商城。
淘淘商城主打的是線下實體店的配送服務,也就是前世所說的O2O模式。
全新版本的淘淘網上線,向用戶傳達歡迎的同時,也是向全社會發出合作邀請。
任何人都可以在淘淘網上開店做老板,但前提是不能售賣假貨。
凡是在淘淘網上賣假貨的,無論大品牌和是個體小商販,一經發現直接封店,用不解封。
如果有消費者買到假貨,一律假一賠十,而且這筆費用全部由賣假貨的商家承擔。
而且淘淘網還會推出壓根兒店鋪信譽等級考核。
根據買家的好評度來評價商鋪的信譽,而且這個信譽度會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顯示。
所有消費者在購買物品的時候都能第一眼就看到這個評分。
這樣,用戶就可以參考店鋪的分數決定是否在這家下單買東西了。
淘淘網上那麽多商戶,賣同樣商品的也很多,用戶自然會選擇那些評分高的店鋪下單買東西。
而且這個評價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積分越高的商鋪越有機會得到淘淘網的推薦。
淘淘網有很多推薦頁麵,除了像主頁推、彈窗推、分類主頁推這樣的大推薦以外,其他推薦位都免費。
這些推薦位雖然是免費的,但流量依然不小。
能得到這些推薦位的展示,店鋪的銷量至少翻上兩番。
而這些免費推薦位就會參考商鋪的評價分,分數越高就越有機會得到。
這樣一來,商家就會非常重視自己店鋪的信譽度。
如果你敢賣假貨賣次貨就要掂量掂量用戶會不會給你差評了。
這是第一道保障,為了杜絕商家賣假貨賣次貨,還有第二道保障。
想要入駐淘淘網商戶,必須先繳納一份保障金。
保障金的繳納金額根據店鋪售賣商品價值設定,售賣商品的價值越高繳納保障金的額度也就越高。
比如賣黃金的,保障金就要比賣日用品的高。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證一旦出現商家賣假貨,可以拿這些保障金來賠償用戶的損失。
有了這兩道保障,陸青禹相信商家應該不敢再明目張膽的賣假貨了。
上麵說的這些都是對商家的要求和限製,可以說很嚴格。
對商家的要求雖然嚴苛,但好處卻比限製更多,而且還非常大。
首先,就是免費推薦製度,這可以為商家省下一筆很大的費用。
其次,淘淘網對商家完全免費,不僅如此,甚至還有補貼。
隻要賣家使用東風快遞郵寄貨品,每單給1元錢的補貼。
1塊錢聽著雖然不多,但一個店鋪累積算的話一個月至少也會發個上千單。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能省下1000塊錢。
目前國內的零售電商網站ebay和易趣網就是收費的,不管你的商品賣沒賣出去,隻要上架就收上架費。
這樣雖然很賺錢,但對商家來說太不友好。
所以,無論是大馬總和陸青禹都沒有把ebay和易趣網放在眼裏。
因為隻要自己的免費模式一出,這兩個所謂的巨頭將會轟然倒下,根本就不堪一擊。
在這兩個人眼裏,對方才是最大的對手。
上線公告發布後,騰達旗下所有產品,全部開足馬力為淘淘網進行宣傳。
聊聊軟件向用戶發送彈窗、鬥地主新增任務進行引流、易搜網主頁條幅宣傳……
經過這樣爆炸式的宣傳,很多網友知道了這個消息。
瞬間,全網震動。
“我沒看錯吧?淘淘網不僅大品牌可以入駐,小商販也可以?”
“是的,隻要有營業許可,都可以入駐淘淘網成為賣家,官網的公告上是這樣的說的。”
“小商販可以入駐,我是賣毛巾的,按照官網的說法,我隻要繳納500塊錢的保證金就能開店?”
“應該是這樣,你可以去試試申請一下,官網上有詳細的申請流程。”
“太好了,淘淘網流量這麽高,在上麵買東西的人一定不少,先不說了,我馬上就去申請開店!”
“哈哈,我也去試試,我是賣衣服的。”
一時間,很多小品牌都看到希望,紛紛開始申請入駐淘淘網。
小品牌本來就在大品牌的夾縫中求生存,生意不怎麽好。
現在,突然多了一條賣貨的路子,他們當然不會錯過。
淘淘網是騰達旗下的,而騰達擁有一眾用戶數量巨大的網站、軟件,在這些網站和軟件的引流之下,流量一定不會差。
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得,再考慮下去,別人就走在前麵了。
很多大品牌們早已經在成方圓的溝通之下同意加入淘淘網。
而還有一些大品牌和奢侈品牌則放不下架子加入淘淘網,他們在觀望,看看淘淘網是不是真的能幫他們賣貨。
往右們看到淘淘網開放商家入駐都是歡呼不已,尤其是那些前期淘淘網沒有上線的城市。
他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玩鬥地主終於可以多領歡樂豆了。
當然,這隻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要體驗一下網絡購物的便捷性。
“太好了,淘淘網終於在我們這上線了,我的錢包已經迫不及待了,哈哈。”
“最好那些大品牌都能進淘淘網,這樣我就可以足不出戶的買到自己想要的衣服和鞋子了。”
“你想多了,大品牌是不可能全部入駐的,他們線下賣的好好的,不會來湊這個熱鬧的。”
“如果價格一樣,在淘淘網上賣要多出一份快遞錢還有包裝費用,這樣做無疑是在增加成本,他們應該不會舍得的。”
“這樣一看好像也有道理,不過無所謂了,大品牌不來不是還有小品牌麽,隻要便宜就行。”
“我覺得大品牌肯定會入駐的,雖然成本在增加,但銷量也在增加,薄利多銷這個道理他們不會不懂。”